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戊四硝酯等这类药物统称为硝酸酯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可用于心绞痛的急性发作,又能作为预防用药,也可作为诊断性的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首选药物。硝酸酯类的主要作用如下。
可改变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肌耗氧。通过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从而扩张血管,其效应与药物剂量有关。
改变心肌血液的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在增加缺血区血流量这点上,这类药物是治疗心绞痛中最让用药者放心的。但应须注意的是,双嘧达莫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会增加缺血区血管阻力,造成“窃血”现象,不可做急救使用。
硝酸甘油可选择性地舒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同时,可舒张非缺血区较大输送血管,有利于血液经侧支更多地分流到缺血区,从而改善缺血区的缺血状态。还可开放侧支循环,能增加缺血区血流灌注:刺激侧支生成或开放已有的侧支循环以及通过冠脉的自身调节机制,使非缺血区血液顺压力差经侧支血管流向缺血区,直接灌注缺血区的血流量。
硝酸甘油还可释放一氧化氮(NO),促使内源性前列环素(PGI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物质的生成与释放,这些物质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硝酸甘油不仅能产生早期保护作用,也能产生延迟心肌保护作用(诱导药理性预适应),防止心肌遭受严重损害。NO还可以活化血小板中的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生成增多,降低血小板聚集、粘附,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硝酸甘油可引起膜超极化,增加缺血性心肌细胞膜稳定性,提高室颤阈,消除折返,改善房室传导,减少心肌缺血并发症。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合用,可使外科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得到控制,以减少术中失血量。两药的作用非常迅速,且半衰期短(仅有1~4分钟),可根据实际血压调整用药量。同时,硝酸甘油能扩张静脉和动脉,能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可以和强心苷及利尿剂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硝酸酯类药物应用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其脂溶性高,可被肠道、口腔黏膜及皮肤吸收。一般来说,硝酸甘油2~3分钟就可起效,作用可维持10~30分钟,故该药可作应急使用,这是其他抗心绞痛药物无法比拟的优点。而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可口服,也可制成软膏或贴膜涂抹于手背、胸腔部慢慢透过皮肤黏膜吸收入血,发挥疗效,延长作用时间且经济。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相比,没有β受体阻断药诱发哮喘、导致血脂异常及加重心衰的危险;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比较,对心脏无抑制作用。
总体而言,硝酸酯类药物不良应较轻,比较安全,主要不良反应是血管扩张所继发的头痛,因此有些患者不能忍受剧烈的头痛而拒绝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尽量不要和阿司匹林同时服用,因阿司匹林会提高硝酸酯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使药效增加,头痛的不良反应也会加重。如果因剧烈的头痛导致停药,也要逐渐减量,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缓慢地停药,以免突然停药时心绞痛反跳。
在硝酸酯类药物用药过程中,用药者应采用坐位,以防低直立性低血压。如果出现低血压,应采用头低位,使静脉血回流。用药时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来时需谨慎,避免突发直立性低血压。在用药期间如中度或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过度降低,严重可致生命危险。另外,饮酒还可增加硝酸酯类药物引起的皮肤病。
但是,持续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而影响其疗效。连续透皮给药或静脉滴注超过24小时,连续口服1~4 周,即可产生耐药性。
因此,应用该类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如果小剂量可有效控制病情,就不要再增加用剂量了;采用间歇疗法,每天用药持续时间不超过12~16小时,有8~12小时的间歇,使细胞内的硝酸酯代谢和巯基得以恢复;补充维生素C等毒副作用小的抗氧化剂;补充巯基供体,如N-乙酰半胱氨酸或蛋氨酸可减轻耐受性;静脉给药或经皮给药应尽量减小剂量,选用大剂量时,要减少给药次数,多次给药时应选短效制剂;可联合应用ACEI(卡托普利等)及利尿药。(作者系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卫市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