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20级 陈道印 省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楼晨光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才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的。
烧烤,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种烹饪方式了,可以追溯距今170万年的史前时代了。为什么是170万年呢?因为从人类使用火开始计算,到现在差不多应该有170万年的历史了。
据说有这么一天,是风雨交加啊,突然一个闪电击中了一棵树,引发熊熊大火,史前人类一看,这玩意好啊,不仅能取暖,把肉放里面过一个这个香啊。
火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吃那些不干净的生肉了,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寿命,所以这个时候烧烤也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原始人用火怎么弄熟食物呢?肯定不是用手了,当然是找几个树枝,把肉串好放在火上烤,是不是有点烧烤的意思了。
可不要以为原始人必须等到下大雨,闪电再击中树木才能吃到烧烤,那个概率是很低,要是都那么等着,肉早就臭了。根据出土的烧烤石器工具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已经掌握了最早的烧烤方法了!
从那时候开始,烧烤就已经走进了那些原始人的生活中了,我们的祖先就把抓来的什么兔子啊,野鸡啊,用火烤着吃了。
当然了,那个时候烧烤可是地地道道的健康食品,烤熟了的肉肯定比生肉更容易消化,也更干净。
到了差不多1800年前的时候,这个时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已经发现很多种吃的了,这个时候烧烤发展成了一种饮食文化,而不仅仅是为了健康。
根据《诗经》中的记载,最早称烤肉为“炙”,《礼记》中也记载:“炙,贯之火上也。”就是说“炙”是放在火上。
咱们大家都听过的一个成语叫“脍炙人口”,还有辛弃疾的诗里有一句“八百里分麾下炙”,这个“炙”指的就是烤肉。
由于烤肉既美味又方便,秦汉时期人们对烤串情有独钟,多处秦汉时期的考古现场出土了古人烤串的壁画。比如《汉代画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图像。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出土过烤肉用的扇子和关于“牛炙”、“犬肋炙”、“鸡炙”的相关文献。
根据出土的西汉文物“上方林炉”、“釉陶烧烤炉”就发现,西汉时期的烧烤工具就已经很科学了,尤其是对烧烤炉的进风出风的设计,让这个肉啊,被烤得均匀还不至于烤煳煳,咱们中国人对于吃的这种钻研啊,打老祖宗那就有了!
据说汉高祖刘邦就是爱吃这口,根据西汉第一杂志书《西京杂记》的记载:说刘邦啊,常以烧烤鹿肝生肚下酒!也就是说他就爱吃这个烤鹿肝配酒,可能除了鹿肝之外,牛肝猪肝是肝就吃。
后来随着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大量涌入中原,牛羊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是贵族独享的美食了,老百姓也可以吃得上,所以南北朝时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全民烧烤的时代!更不用说后来的元朝,本来就是草原民族,烤肉可以直接当饭吃。
据《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一到冬天下雪的时候,皇宫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窝在屋里,一边赏梅花,一边撸串。人家撸的不是串,是情调。
清朝也是少数民族,对于烤肉的喜爱那也是不用多说。现在北京还有两家老字号烤肉店,一个创建于康熙二十五年的“烤肉宛”,一个创建于道光二十八年地专注于烤羊肉的“烤肉季”。
烤肉宛位于宣武门内大街,烤肉季位于什刹海北沿,于是也被人们称为“南宛北季”。距今差不多有300多年历史了。就连慈禧老佛爷对烧烤也青睐有加啊,据说老佛爷自创了福禄寿烤版烤肉,福是鸡片,禄是鹿肉,寿是肥羊,考是白鱼片,炭火是西山的银丝红罗炭,木柴是长白山的松柏枝。
随着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烧烤体系逐渐壮大,除了平时常见的食材之外,烤骆驼峰、烤蛤蜊、烤腰子,只有想不到没有烤不熟。
咱们今天的人们如此热衷于撸串肯定不仅仅因为好吃,其实,咱们回忆一下吃烧烤的氛围,不管是路边小摊,还是乱哄哄的店里,都跟高雅沾不上一点边。
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环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必拘着的气氛,让人们可以摘掉生活中的面具,借黑的深邃的夜,做最真实的自己。生活使我们戴上了一层面具,但我们依旧渴望真实,也许这才是我们热爱撸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