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省级三等奖
省级三等奖    
被“吃”出来的科技——银川市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21级 章岚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章岚     发表时间:2022-07-21     阅读次数:    


银川市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21级 章岚 省级三等奖

指导教师:秦艳芳


一提“科技”二字,给人的感觉便是高深莫测。而自己唯一能接触到的“科技”,似乎也只有各种行业中的尖端前列产品。但其实我们对科技的了解太过片面,太严肃了。其实科技就在你我周围,它渗透在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中。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20年曾风靡全国服装界。一件免洗衣服问世了,它是由美国空军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具有自我清洁功能的纤维,它将纳米大小的离子附着在纤维上,而这些纳米离子由于半径很小,所以这种布料不光防水,还可以防油,抑菌。而这便体现科学在“衣”中渗透;随着日子越过越好,不少人家里已经出现声控窗帘,扫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而这些智能产品发明,无疑是在印证科技已渗透在“住”这一环节中;“行”就更不必说了,唐玄宗为了让宠妃杨玉环吃上新鲜的荔枝,不惜快马加鞭,耗费人力物力,从岭南以接力方式将荔枝千里迢迢运回长安,途中还累死了好几匹马,到头来只为“一骑红尘妃子笑。”可这事儿若是放到今天,高铁不分分钟给解决了?所以有以上事例可见,科技已深入到我们的“衣”“住”“行”中了,那么“食”是否又有着科技这神秘的身影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让我切身感受到播种粮食的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告诉了我们一粒粮食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在警示我们应好好珍惜粮食。从以上的诗句中,我们似乎感受不到科技在“食”中的应用。但别忘了,这些诗句都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所写的了,现在可是21世纪,科技也早已在“食”中的领域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科技使全国人都吃上了饭。今年5月22日是一个令全国人民不敢相信及悲伤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960年,中国虽处于一个和平年代,但有许多人在饿肚子,吃不饱饭,这时我们伟大的袁隆平老先生出现了,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他利用遗传学基本规律所培育的杂交水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现在的800公斤,这收获的神增长,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不正是科技的应用吗?

科技的发展,开创了新领域。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食物能吃就行的原则,于是便有了食品加工技术的问世。简单来说,食品加工就是以一些能吃的东西作为基础,运用该技术使其变得更加美味,更有营养价值。就比如说薯片,就是以土豆为主要原料,通过切、炸、闷等工艺后,再撒上调味品,香辛料等物质制成,最后口感脆脆的,十分美味。食品加工技术,最大程序化地满足了人们对“吃”的追求。

科技走进了我们的厨房。从18世纪的一些老照片中,可以从中发现,照片中的厨房都是千篇一律的——一口大锅支在火炉上,没有其他的烹饪工具。而在现代厨房中,烹饪工具可谓是各司其职,数不胜数;比如说早餐,想吃面包,喝果汁,这时就可以使用烤箱,榨汁机等满足自己的胃;到了中午,想吃炸串儿,但又怕胖,这时便可以用空气炸锅来减轻自己摄入高热量后的罪恶感;到了晚上,想约姐妹一起吃火锅,但又害怕外头疫情严重不敢出去,这时只要一个电磁炉,便可以完成与姐妹相约吃火锅的愿望……随着各种智能的厨具,走进每家每户,人们烹饪美食早已不受限制,变得方便容易。

而这便是被我们“吃”出来的科技,而科技也真正出现在了我们一天中的“衣食住行”中了。


 
上一篇:发现外星球食物来源于失误——银川市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21级 李林润
下一篇:粮食生产工厂——银川市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21级 马楷翔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