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 海原县第一中学 2020级 杨晶 省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马英花
“馕”波斯语语音译,意为面包,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族民间传统美食,流行于新疆等地。
相传很久以前,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牧民们寒来暑往,长年累月游牧在荒无人烟的塔里木河岸。时常干涸的塔里木河不能为牧民提供充足的饮水,没过两天身上的干粮就像戈壁滩上的石头,又干又硬。一天,太阳刚出来就像着了火,一丝风也没有。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沙尘低低地浮在空中,吸食着人们身上的每一滴汗水,空气中弥漫着羊毛被烤焦的味道。牧羊人吐尔洪被太阳烤得浑身冒油,实在受不了了,就扔下羊群,一口气跑回几十里以外的家中。吐尔洪一头扎进水缸,出来一卟冷头上的水立刻变成了水蒸气。他突然发现老婆放在盆里的一块面团,不顾一切地抓了过来,像戴毡帽一样严严实实扣在了头上,面团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时,他又想起了扔在外面的羊群。太阳依然在燃烧,吐尔洪踏着龟裂土地上冒起的粉尘,朝羊群走去。走着走着,他闻到了股香味儿左看右瞧,不知其然。他一路小跑,香味儿却不离其后。不多时,脚下被一条红柳根绊了一下,还没等跌倒,头上的面团滑落在地,摔得粉碎。香味儿越来越浓,布满了前后左右。吐尔洪随手捡起一块碎饼,放进嘴里细细品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吐尔洪哼着鼓点,一边嚼一边脱下袷袢,把碎饼包起来,飞奔着跑回村里。一路上,他见人就送上一块饼,等人说声“好吃好吃喜欢吃”后,再继续前行。尝到香味儿的牧民兄弟得知来龙去脉,都纷纷效仿。这么好的新工艺总得有个名字吧,为了区别各种饼,他们便把这东西叫做“馕”。从此,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就离不开馕了。
我们一般见到的只是馕的最基本的一两个品种,其实馕的品种有很多。《突厥语大词典》中提到了11种馕,1984年出版的《维吾尔族食谱》则详尽地介绍了20种馕的制作方法。虽然馕的品种很多,但古今制馕的主要原料和基本方法是不变的。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以及盐。用发酵面或死面制作。“巧来客囊”,又称“托喀西馕”,其大小如一般茶杯口,厚约1厘米,是加工最精细的小圆馕。“高尔丹馕”最厚直径10厘米多,中间有小窝。“艾曼克馕”直径可达50厘米,成为馕中之王,这种馕每个要用1—2公斤面粉,中间薄而脆,边沿厚而软,中间戳以花纹……
馕坑呈圆形,以土烧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佐料拌馅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这个美好的传说足以说明烤馕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最重要的面食。
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各族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
在一些场合里,馕还表达着特殊的含义。比如,掉在地上的馕渣子要顺手拾起来放到高处,让鸟儿去食;又比如,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吃蘸着盐水的馕,象征着有福同享、白头偕老。
“可以一日无菜,但绝不可以一日无馕”足以说明烤馕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你现在想尝尝它的味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