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备管理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用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实现GDP再翻两番的目标,如继续依靠能源消耗翻一番来支撑,我国的能源结构将难以承受这种发展模式。能源与资源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我国必须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认识和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循环系统,改变传统经济“产品一资源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界的再生能力相适应。在此基础上,必须以“4R”技术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即: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表现为产品的小型化和轻型化。
(二)再利用原则(Reuse):
通过现代化改装手段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再循环原则(Recycle):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处理重新变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再制造原则(Remanufacture)
以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通过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及其他先进的成型技术和产业化生产方式,对废旧设备进行修复和改造。
(四)设备管理与维修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表现为:
闭环式生产循环和生产系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对产品的寿命或寿命周期施加影响;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产品回收之前的再利用。
达到上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从产品寿命周期→再利用(即维修作业的目标);原材料循环→回收。
上述途径的共同目标都是在经济过程和消耗过程终结时减少对原料的需求和废料的生成量。
设备管理与维修还可以为避免产生废物做出贡献,制造产品而不产生废物,这是生态工业所追求的目标,而没有维修工程在磨损和消耗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些成果体现在:
改变产品的设计:改型(重新制造)和改进装备(修改设计、现代化改装);采用标准化设计;实现产品的多功能化;提高产品的维修性。
此外,循环经济还要求在设备管理中“把使用时间视同产品”,以此作为对产品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承担的职责,同时也作为通过维修手段达到所要求的可利用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