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创作研究
创作研究    
古生物学重大发现与科普特效电影创作(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叶剑、王原     发表时间:2022-11-10     阅读次数:    


四、以中国中生代研究成果为内容的四维电影创作

古生物爱好者们最熟悉的中生代,开始于约2.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包含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是爬行动物的盛世,哺乳动物、鸟类、被子植物等也开始出现。中国的相关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颇丰,发现于东北的中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带羽毛恐龙和早期鸟类,发现于云南禄丰的早侏罗世恐龙,四川自贡和新疆的中晚侏罗世恐龙,河南、山东等地的白垩纪恐龙,以及云贵地区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等,都已有相关的四维电影问世。

(一)带羽毛恐龙四维电影

我国辽西、冀北和内蒙古东南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现了几十种带羽毛恐龙和早期鸟类,解决了持续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鸟类起源问题,证明鸟类的确起源于带羽毛的小型恐龙,相关研究成为国际恐龙研究领域最大的热点之一。另外还有世界上最早的花朵、早期哺乳动物等重要发现,仅发表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美国《科学》杂志和《美国科学院院刊》三大顶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就有近百篇[12,13]。自2010年以来,至少已有4部四维电影聚焦这一地区的重要发现(见组图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徐星研究员、王原研究员等一线研究者都参与了创作指导。

组图 3 带羽毛恐龙四维电影海报

《白垩纪公园》于2010年5月首映,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SeaStar公司、上海睿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8年度科普专项的支持,系统反映了热河生物群各门类的重要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协报道为“国内首部科普特效电影”。

《羽龙传奇》选择2012年中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和2008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热河生物群两项重大成果:全球最大的带羽毛恐龙、体长9米的暴龙类——羽王龙[14],以及全球最小的翼龙——森林翼龙[15]。影片讲述了1.2亿年前的成长故事和种间共生故事。《羽龙传奇》由上海科技馆出品,于2015年9月首映。

《羽龙传奇》在华丽羽王龙研究论文发表仅几个月后就启动了前期创作,是及时对重大研究成果进行科普转化的范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三维实拍器材与融合软件的自主研发,该片实现了实拍三维场景与动画三维角色的融合,让立体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自然,是国内特效电影乃至动画电影中开创性的实验。影片荣获中国科教影视“科蕾杯”特等奖、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中国龙奖”银奖等重大奖项,可谓对其品质的高度认可。

《会飞的恐龙》选择带羽毛恐龙中著名的近鸟龙[16]和小盗龙[17]为主角,表现了鸟类的恐龙祖先飞向蓝天的演化故事。《会飞的恐龙》由地质出版社牵头,邀请了中国古动物馆、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睿宏文化等古生物科普机构联合出品,2015年4月首映,当年即获得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

对恐龙的外观颜色,科学家们一直只能进行合理的推测。近十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关于带羽毛恐龙羽毛颜色的研究,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了数篇论文[18],终于让恐龙的外观复原有了扎实的科学依据。2016年11月,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出品的《黑羽精灵》首映,以结构显色的小盗龙为主角,聚焦恐龙的羽毛颜色,表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带羽毛恐龙世界。

(二)其他恐龙题材的四维电影

自贡恐龙久负盛名,其恐龙博物馆是全球三大恐龙遗址馆之一。2016年8月,以自贡恐龙五个吉祥物为主角的卡通四维电影《侏罗纪大冒险》,在自贡恐龙博物馆首映,次年荣获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

发现于河南汝阳的巨型汝阳龙,装架体长达38.1米,是全球最大的恐龙之一。河南省地质博物馆2017年出品的《巨龙王国》以其为主角,表现了白垩纪晚期中原大地的恐龙盛世。

北京天文馆2016年出品的《撞击与生命》,脑洞大开地将恐龙与各种天象结合,以纪录风格,用中国的代表性恐龙讲述了自侏罗纪初至白垩纪末恐龙家族的演化故事。

上海光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出品的《破解恐龙灭绝之谜》,则聚焦大众非常感兴趣的白垩纪末非鸟恐龙灭绝事件,深度探讨小行星撞击假说。

神奇灵武龙是东亚地区首次发现的梁龙类,相关成果于2018年7月发表在《自然》上[19],挑战了关于梁龙类和其他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以灵武龙为亮点之一,宁夏地质博物馆2018年出品的《沧桑贺兰》,以20多亿年里从海洋里几起几落的贺兰山的视角,讲述宁夏大地的沧海桑田,是第一部省区地质特效电影。此外,发现于宁夏中宁、发表于《自然》的亚洲唯一的鱼石螈类——潘氏中国螈[20],是3.6亿年前脊椎动物登陆的先驱,还有享誉世界的三四万年前的古人类——水洞沟人,这些重大成果也都是该片重点表现的内容。

(三)侏罗纪哺乳动物四维电影

侏罗纪是恐龙的时代,但在恐龙的“淫威”下,还处在演化早期的哺乳动物家族,也在努力发展壮大。北京自然博物馆基于馆藏标本研究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以已知最古老的真兽类化石——中华侏罗兽[21]为主角,创作了四维电影《小侏罗兽历险记》,讲述1.6亿年前的哺乳动物们的生存智慧,系统反映了中国科学家在侏罗纪哺乳类研究方面发表在《科学》和《自然》上的十余项重大成果。

(四)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四维电影

距今约2.5亿至2亿年前的三叠纪,不少爬行动物重返海洋,演化出各类海生爬行动物——我们俗称的“海怪”。那时候,云贵高原和安徽巢湖地区都还是浅海环境,是海怪们的乐园。云贵交接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中晚三叠世海洋爬行动物化石的产地,巢湖龙则是早三叠世鱼龙的代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普专项的支持下,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睿宏文化等联合创作出品,聚焦云贵地区的云贵龙、半甲齿龟[22]等重大发现的《三叠纪海怪》,于20136月首映。安徽地质博物馆出品、聚焦巢湖龙的《巢湖鱼龙》,也已于2016年4月上映。

五、以中国新生代研究成果为内容的四维电影创作

新生代指地质历史上从6600万年前到现在这个时代,生物界从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称霸逐渐演化为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的现代面貌。

2012年8月,四维电影《剑齿王朝》在上海科技馆首映。《剑齿王朝》基于甘肃和政六七百万年前的三趾马动物群研究,该动物群是生命演化历史中代表着哺乳动物由古老类型向现生类型过渡的一个重要动物群。影片以青藏高原的隆升为背景,以欧亚大陆特有的巴氏剑齿虎为主角,讲述剑齿虎兄弟的成长及与环境相适应的故事。

毛发制作一直是写实风格的动物动画的难点。《剑齿王朝》绝大多数物种是带毛发的哺乳动物,平均每个角色的毛发量在100万根以上。为了达成逼真的毛发运动效果,除了复杂繁重的毛发建设,创作团队还在三维软件中设置虚拟的动力学系统,通过对加在每一根毛发上的粒子进行风场模拟运算,结合灯光设置和渲染设置,让每一个角色在不同的氛围中展现出了逼真的动态艺术效果。这种基于主流软件的二次创新开发,让影片中毛发的艺术感染力得以极大地提升,在国内特效电影和动画电影创作中也是一个突破。该片荣获了中国动画学会“美猴奖”最佳动画制作提名奖,以及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

《剑齿王朝》还是科普创作反促科学研究的案例。和政动物群发现的动物化石非常丰富,但植物化石一直是空白。在复原影片中的植被环境时,本着“一草一木都要有科学依据”的原则,创作团队咨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等参与指导的古动物学家,都解决不了场景植被问题,最后还是创作团队中的科普专家想到了办法——研究孢粉化石,也就是地层中微小的花粉化石。他们请来孢粉学家,系统研究那个地区相关时代的孢粉资料,终于确定了以胡杨为主、含十几种植物的植被复原方案。他们的一丝不苟推动了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丰富了对和政动物群整体面貌的认识。

4 《剑齿王朝》场景原画

六、以中国古生物研究成果为内容的VR电影创作

VR(虚拟现实)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展示技术,基于VR技术的VR电影,也是特效电影的一种。VR电影通过头显设备隔绝了外界的其他信息输入,让观众沉浸在难辨真假的虚拟世界中,并可与虚拟世界发生交互,具有超越其他电影形式的沉浸式特点。与20世纪初四维影院和四维电影在国内的发展类似,2016年“VR元年”以来,国内有一大批技术团队聚集在VR硬件和系统研发领域,但VR内容的创作者极少。睿宏文化通过科普场馆注意到了市场对VR内容的需求,进行了一系列VR电影创作方面的技术研发2018年,为中国古动物馆创作了VR电影《飞向蓝天的恐龙》和《四亿年前的海底世界》,前者反映的是带羽毛恐龙的飞行演化事件,后者表现的是发现于云南曲靖的潇湘动物群,该动物群的古鱼类,是包括人在内的有颌类和四足类起源方面的重大发现[23]。另外,也为北京自然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机构创作了一些古生物题材的VR电影,让中国古生物学重大成果通过VR技术得到呈现。

七、结语

从电影技术的萌芽、早期发展,到立体电影、四维电影、VR电影等特效电影的发展,古生物学重大发现都不仅提供了优秀的题材和内容,还助推了电影技术的进展。上述这些中国古生物特效电影,科学内涵都是中国科学代表性的基础研究创新成果,特效电影的原创也属国内电影形式和相关电影技术的创新,而且这些特效电影也以新颖的科普形式,增进了公众对古生物学及其重大成果的了解。因此,近十年来基于古生物学重大发现的特效电影原创和传播,可以说既是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相结合的实践,也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范例。

参考文献:

[1] 席泽宗.科学编年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2] MARK J.The Gilded Dinosaur:The Fossil War Between E D Cope and O C Marsh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Science[M].New YorkCrownPublishing Group2000.

[3] 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4] Wikipedia. Gertie the Dinosaur[EB/OL].

[2020-11-20].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rtie_the_Dinosaur.

[5] DENIS P. The Quest for Stereoscopic MovementWas the First Film ever in 3-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tereo & Immersive Media20171(1)26-38.

[6] BAKKER R T. Dinosaur Renaissance[J]. Scientific American. 1975232(4)58-78.

[7] 沙金庚.世纪飞越——辉煌的中国古生物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 王原,叶剑.中国的恐龙——知识问答篇(上)[J]. 化石,2020(2)2-7.

[9] 王原,吴飞翔,金海月.证据——90 载化石传奇 [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10] WANG JPFEFFERKORNB W HZHANG Yet al. Permian Vegetational Pompeii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andscape

Paleoecology and Paleobiogeography of Cathaysia[J]. PNAS2012109(13)4927-4932.

[11] HOU X GSIVETER D JSIVETER D Jet al. The Cambrian Fossils of ChengjiangChinaThe Flowering of Early Animal Life. Wiley-Blackwell2007.

[12] 张弥曼,陈丕基,王元青,等.热河生物群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3] CHANG M MCHEN P JWANG Yet al. The Jehol FossilsThe Emergence of Feathered DinosaursBeaked Birds and Flowering

Plants[M]. Salt Lake City Academic Press2008.

[14] XU XWANG K BZHANG Ket al. A Gigantic Feathere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J]. Nature201248492-95.

[15] WANG X LKEllNER A W AZHOU Z Het al. Discovery of A Rare Arboreal Forest-dwelling Flying ReptilePterosauriaPterodactyloideafrom China[J]. PNAS2008105(6)1983-1987.

[16] HU D YHOU L HZHANG L Jet al. A Pre-Archaeopteryx Troodontid Theropod from China with Long Feathers on the Metatarsus[J].Nature2009461640-643.

[17] XU XZHOU Z HWANG X Let al. Four-winged Dinosaurs from China[J]. Nature2003421335-340.

[18] LI Q GGAO K QMENG Q Jet al. Reconstruction of Microraptor and the Evolution of Iridescent Plumage[J]. Science20123351215-1219.

[19] XU XUPCHURCH PMANNION P Det al. A New Middle Jurassic Diplodocoid Suggests an Earlier Dispersal and Diversification of

Sauropod Dinosaurs[J].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92700.

[20] ZHU MAHLBERG P EZHAO W Jet al. First Devonian Tetrapod from Asia[J]. Nature2002420760-761.

[21] LUO Z XYUAN C XMENG Q Jet al. A Jurassic Eutherian Mammal and Divergence of Marsupials and Placentals[J]. Nature2002476442-445.

[22] LI CWU X CRIEPPEL Oet al. An Ancestral Turtl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Southwestern China[J]. Nature2008456497-501.

[23] ZHU MYU X BAHLBERG P Eet al. A Silurian Placoderm with Osteichthyan-like Marginal Jaw Bones[J]. Nature2013502188-193.

文章选摘自《科普创作评论》2021年第2作者系叶剑、王原。




 
上一篇:古生物学重大发现与科普特效电影创作(上)
下一篇:如何有效地开展科学写作——从《科学写作指南》的翻译谈起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