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创作研究
创作研究    
科普阅读促进科普创作的路径探讨——基于科普期刊荐读栏目的分析(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黄倩红、张志敏     发表时间:2022-11-17     阅读次数:    


三、科普期刊荐读的不足与有关建议

上述科普期刊的荐读实践具有鲜明的特点,也显露出一些不足。就我国科普期刊的荐读栏目而言,主要存在以下7点不足。第一,栏目通常未明文申明选书原则和评书标准。第二,荐读文章多数较为短小精悍、具备可读性,但另一方面,学术性、思想性的深度书评相对少见。第三,栏目稳定性、重要性不足,品牌识别度不高。在位置上,荐读栏目往往位于期刊靠后的位置,有的期刊或以封底、封三等为荐读版面,或在补白的位置刊登书讯等以调节版面,并未将荐读栏目视作重点。通常,考虑读者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杂志会将重点栏目放在杂志靠前和中间的位置。第四,出版社主办的期刊,所推书往往以出版社所出图书为主,这与出版社拥有图书资源并有推广需求相关,是商业性经营策略;非出版社单位主办的期刊,与图书出版单位的交流还有待加强。第五,我国科普期刊设置荐读栏目尚不普遍。以近年来基于专家共识的权威遴选结果—“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2020年)”[8]中的50种期刊来考察,其中设置荐读栏目或版面的约有20种,占比40%。第六,传统纸刊阅读率逐年下滑[9],许多读者从纸质阅读转向了数字阅读,但期刊在数字出版、媒体融合上也面临技术、人才队伍、市场运作、资本投入、政策支撑等方面的挑战。第七,科普阅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如科普图书分类标准不一、科普书目及推荐书目待进一步研制、科普图书评论不发达、阅读指导和阅读效果评价缺乏等问题,科普期刊荐读栏目的推广实践也受到影响。基于此,以下探索进一步推进科普期刊科普阅读推广的路径建议。

(一)打造具有标识性的荐读栏目,构筑品牌竞争力

品牌体现期刊的个性和实力,也是期刊赢得市场的关键。品牌期刊建设要从打造品牌栏目做起。百年大刊《科学美国人》的荐读栏目便是固定的品牌栏目,连续性强,内容优质,深受欢迎。打造品牌荐读栏目,优质的被推图书、高质量的荐读文章、标识性的栏目名称、创新的版面形式等必不可少,需要做到内容确保科学性、形式具有艺术性。

一是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栏目由专门的编辑负责,编辑需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见识水平,既熟悉科普图书,又熟悉科普作家和书评家,熟悉学界和出版界,与图书出版单位有良好联系,能获取优质图书资源及书评作者等人脉资源。

二是完善荐书机制。明确选书原则和评书标准,编制书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要求或指南,将栏目规划与设想传达给读者与作者,引导书评方向,鼓励潜在的作者。特邀具有专业背景又有人文素养的作者撰写高质量文章,避免人情式书评。彰显栏目稳定性和个性化,以利于受众阅读和投稿。

三是创新版面形式。书讯、书评、书摘等灵活结合,利用新技术手段将被推图书资源有声化、具象化,图、文、并茂,提供重要信息,人们捕捉到价值后,才有可能进行全书阅读,从浅阅读、碎片阅读到深阅读。

(二)选择具有人群细分属性的图书,加强评论,优化阅读品质

就阅读行为来说,阅读的主体是阅读者,阅读的客体是各种读物。阅读推广领域有分众、分类、分级阅读推广的做法,分众阅读侧重于对阅读者进行分类,分类阅读侧重于对读物进行分类,分级阅读侧重于对读物难易度和读者水平匹配度进行分类,但不管是分众、分类还是分级阅读推广,都离不开细分读者群体。

就科普阅读而言,读者往往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进行阅读。而科普阅读在专业性和学术性上有着更高的要求,科普图书涉及众多学科、分布复杂,要实现精准科普,需要以专业化、精细化的态度,细分人群,把握不同读者群体的兴趣点和需求点来推荐图书。

作为期刊荐读栏目,一是可通过脚踏实地的读者调研,掌握和研究读者的兴趣点和需求点,并从领域内权威专家推荐的图书、各科普奖项获奖图书中选择优质科普图书。二是可借鉴分级、分类、分众阅读推广实践经验。参照阅读分级体系对科普图书进行文本难易分析并分级,选出适合不同科学背景、阅读能力的读者的科普图书,指出哪些书适合入门、哪些书适合何种程度的读者阅读,探索科普阅读分级推广书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探索科普阅读分类推广书单,如按行业分为医学科普、天文科普、农业科普等来分类建立书单;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建立科普阅读分众推广书单,如细分幼儿、儿童、青少年群体,面向幼儿可侧重推荐科学绘本,面向儿童可推荐与课堂知识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普作品,面向青少年可侧重更富于科学精神的科学作品[10]。三是加强图书评论。粗制滥造的图书带来的危害更甚于不读书。采用最新科普阅读研究、科普创作研究等成果,积极开发社会力量、行业组织等推进科普评论工作。科学而有趣的推荐语或书评在吸引读者之外,更要对科普图书价值做出判断,保障荐读品质。

(三)开展荐读活动,设置阅读榜单,扩大荐读影响力

近年来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阅读活动的诉求较高,2019年有68.2%[11]2020年有79.1%[12]的成年国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群体对群体中的个体行为有助长作用,读书节、读书会等群体活动对阅读行为有重要影响,读者需要其他人做样板,需要听听其他人对所读文本的反应,需要其他人推荐书、评论书,并互通有无”[13]

科普期刊拥有一定作者、读者、合作单位等资源,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的荐读活动,积极融入以书香中国为统领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带领更多公众在群体中感悟科普阅读的乐趣与魅力。如,由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等知名人士作为领读人或阅读大使,举办读书会、阅读分享会,发挥带动效应;组织期刊和图书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等,借助世界读书日、全国科普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科普阅读沙龙、讲座、竞赛、展览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推广活动,创新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趣味性、易参与性、多元体验性。通过荐读活动,扩大阅读推广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科协2021年科普工作要点》中指出:支持遴选和推介宣传一批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做大做强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不断增强科普供给源头活力。”[14]在政策和条件许可前提下,期刊可设置科普图书榜单或奖项,使优秀科普图书脱颖而出,提升阅读推广影响力。如组织专家评委、编辑,依据销售量、热搜度、阅读数据、读者反馈等指标,评出月榜、年度十佳榜单、读者口碑榜、编辑推荐榜等;或根据学科专业、图书特色等,推出新书榜、最美图书榜、某类科普书畅销榜、专题图书十佳榜等;将榜单在期刊平台上加以宣传推介,扩大影响,既推广了科普阅读,又有助于期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多媒体融合,多平台联动,提升阅读推广效果

互联网获取的便捷和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数字化阅读迅猛发展。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4%0—17周岁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3%[12]

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新引擎。数字化阅读得益于多种新媒体作为载体,新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也赋予期刊新的活力。《科学美国人》在新媒体时代成功转型,我国科普期刊也应积极践行融合出版,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和服务功能,实现从单一性质的纸质出版物向多媒体融合共建的复合媒体转变”[15]

我国许多科普期刊已经依托纸刊为内容主体,开辟官网、微博、微信、博客、头条、抖音、知乎、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等数字平台,以及淘宝店、微店等购刊购书平台。在这些平台和渠道上,科普期刊可以结合纸刊荐书栏目内容,设置线上科普荐读专区,供读者交流讨论、分享信息,建立适应不同群体的阅读生态圈。例如,打造好订阅号或服务号等微信矩阵,设置阅读推荐”“图书导读”“在线阅读”“阅读分享”“图书漂流”“阅读打卡之类栏目,加入评论、点赞、打赏、转发等社交功能,为粉丝及时推送书刊信息和智能服务;打造阅读APP或微商城小程序等,扩大科普图书获取途径,链接起不同的阅读资源、载体,既满足受众需求,又可实现一定经济效益;研究视频平台传播规律,开展网络图书推介直播,等等;增加内容分发渠道,扩大影响和关注,培育用户黏性和对科普阅读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受欢迎程度来看,这种推广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进一步提升推广效果。

四、结语

以科普期刊为阵地,多措并举推广科普阅读,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科普阅读氛围,推动科普阅读的建设和繁荣,同时也有助于带动科普阅读市场,引导科普创作需求,培育科普创作空间,促进科普内容生产,进而促进科普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基础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玲,张志敏.新时代呼唤可持续发展的全民科普阅读[N].文艺报,2021-06-30(7).

[2] 钟紫红.要重视科技书评的组稿与写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3)183-184.

[3] 吴晓丽,陈广仁,苏青.科技期刊创办图书评介栏目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24-52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普统计2020 年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5] 雷祺.消费者需求的识别与培育研究[D].桂林:广西大学,2004

[6] 朱丽娜.读书可以让人得到智慧启发——新冠肺炎疫情下科普图书的”[EB/OL].2020-04-23[2021-05-01]. 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62570.

[7] 储昭卫.发挥新媒体平台功能创新科普传播形式——以《科学美国人》为例[J].科协论坛,2017(11)25-28.

[8]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关于中国优秀科普期刊(2020 年)评选结果的通知 [EB/OL].2020-09-07[2020-11-21]. https://mp.weixin.qq.com/s/lwEqNqmJudB169ISYiA8Bw.

[9] 段艳文.期刊在全民阅读中的功能、定位、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出版,2020(7)21-28.

[10] 肖佐刚,杨秀丹.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20.

[11]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20-04-20[2021-03-21].

http://www.nationalreading.gov.cn/ReadBook/contents/6271/414891.shtml.

[12]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 [EB/OL].2021-04-25[2021-05-01].

http://www.nationalreading.gov.cn/ReadBook/contents/6271/430421.shtml.

[13] 戴联斌.从书籍史到阅读史:阅读史研究理论和方法[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

[14]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科协 2021 年科普工作要点》的通知 [EB/OL].2021-04-09[2021-05-01].

https://www.cast.org.cn/art/2021/4/9/art_459_151656.html.

[1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 2018[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文章摘编自《科普创作评论》2021年第3期作者系黄倩红、张志敏。


 
上一篇:科普阅读促进科普创作的路径探讨——基于科普期刊荐读栏目的分析(上)
下一篇:科学可视化——科学传播的创新思路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