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麦合木提,正如大家所见,我呢,是新疆人。今天我要讲的内容也与新疆有关。是新疆各族劳动人民祖先的一项伟大成就,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了它,才构成了这个蔚蓝的星球;有了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有了它,我们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蓝的海洋……我们才有了这一切。就像平达所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唯有水最为珍贵。”
水,在新疆就更加珍贵了。因为,新疆位于内陆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而吐鲁番更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达到了可怕的3000毫米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旱极。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极其不利于农业,不利于人们生活,不利于文明在这里扎根发展。那么为了生存我们该离开还是该留下,如果留下来,该如何应对这一缺水的大难题呢?毫无疑问,古人们选择了留下来,并以自己独特的智慧解决了这一难题。那么让我们来跟随历史的脚步看看古人们是如何解决难题的吧。
首先,我们该如何增加水资源补给呢?新疆有个好处,就是高山上有冰川融化入地,地形又是盆地。新疆土壤多为沙砾,渗水性很强,山上冰川融化后大部分会渗入地下,流入盆地蓄水层。这样,开采出地下水就成了不二法门。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是坎儿井示意图。高山流入地下的地下水在盆地地区通过平行井渠采引出来,从暗渠变为明渠供人使用。竖井用来开挖和通风。暗渠用做地下运河,减少流水途中的蒸发。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疆维吾尔族世代在戈壁绿洲从事农业生产,水利灌溉至关重要。正是这种井渠灌溉系统养活了新疆的农业,养育了这儿的文明,被我们亲切的称为生命之水。所以坎儿井在古代即关乎战略,又关乎民生,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由于坎儿井灌溉系统构造奇特,作用非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学者们的关注。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坎儿井的来源问题是研究的内容之一,但意见不一。关于坎儿井的起源,因为缺少文字记载,还没有确切的说法,有种说法是新疆坎儿井起源于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因为在11世纪有过一个伟大的突厥语种语言学家,他和我一样也叫麦合木提,在他的著作《突厥语大辞典》中没有记载到坎儿井这个词,所以人们认为新疆的坎儿井在11世纪之后才传入。巧合的是波斯也有坎儿井,而维语坎儿井与波斯坎儿井读音与拼写形式全同。所以就有说法,新疆的坎儿井从波斯传入。
另一种看法是新疆坎儿井由维吾尔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自己发明。最有力的证据是在托克逊县西北新发现的岩石画中刻出的明晰可见的坎儿井图案。据刊布者的考证,这些岩画有4000~6000年的历史。这推翻了坎儿井文化2500年前从波斯人那里传到了吐鲁番的假说。
那么坎儿井的伟大之处在哪呢?在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700多条,多数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地区,吐鲁番的耕地有七成是坎儿井灌溉,而且现在还在使用之中,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吃到的葡萄干,哈密瓜可能就是得益于坎儿井的灌溉,这是祖辈留下的巨大遗产,是新疆各族劳动人民的传世成果。而且坎儿井虽名曰是井,实际上是地下暗渠,工程量不是简单的向下打井那样简单。也不是地面上挖条水渠那么容易的。坎儿井在上游地区的一些竖井可达到90米深,要知道在古代是没有机器可用,早先还没有指南针等定位系统。就这样,祖辈们用一些简陋的生产工具,在地底下挖了5000公里的暗渠。5000公里,这还不包括千千万万的竖井。大家可能对5000公里没有太多概念。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另一个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大运河长1700公里。分割中国人口的从黑河到腾冲的胡焕庸线长度还不到5000公里。如果再考虑竖井施工量,如果我们将坎儿井掘进一米的开挖量保守估计成1立方米,那么5000公里的长度就是500万立方米。这大概相当于将50平方米的一个房间,向下挖个10万米那么深。而这挖出来的土石量,堆成25厘米厚,两米高的墙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这足够说明坎儿井工程量之巨大。况且坎儿井还涉及到井下作业,还要克服奔涌的地下水,在没有机器的帮助下完成这么庞大的工程,这足够体现在新疆生活的各族劳动人民祖先们的伟大!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妥协。当太阳用强烈的阳光灼烧大地,吸走大地的水分,让这片土地上的生命无法延续时,他们没有妥协!毅然决然地拿起锄地的工具,用他们的智慧和毅力在这片土地下挖出了一条长龙来守卫这片土地上的生命!
现在,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新疆已经家家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已经不需要坎儿井了。坎儿井就这样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再加上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不断开发,大量的坎儿井都干涸了,目前仅有700多条还在正常的流淌,少部分的坎儿井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成旅游景点,供游客观赏,瞻仰。这也不失为对伟大祖辈们的一种致敬。其他的那些坎儿井依然静静的躺在这片土地下,等待着干枯的命运。
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下有这样一条巨龙。几千年来,它就在那里,守护着绿洲,孕育着生命。(作者系麦合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