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创作研究
创作研究    
科技干预与人类困境:论王晋康科幻小说“新人类四部曲”(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邓艮     发表时间:2022-12-22     阅读次数:    


三、科技干预与伦理道德困境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不能逃避道德伦理的制约,如果说硬件配备决定着科技发展的上限,那么道德伦理就坚守着科技发展的下限和底线。在人类认识到自然现象和生命繁衍的规律之前,都不约而同地将无法解释的现象归结于。自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出,人类逐渐脱离宗教的制约转而开始研究细胞和遗传。但是,人类从上帝手中接过生命起源的接力棒,是否意味着人类完全破译了生命的密码,拥有创造和改造生命的权力呢?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探寻,从试管婴儿到克隆羊多莉,从胚胎繁殖到基因编辑,人类对生命研究的进程在一步步深入,与此同时也在科学和道德的钟摆中徘徊。

2018年,用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艾滋病的报道登上了中国科技新闻的头条,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和他的团队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他们通过基因编辑将一对双胞胎的基因进行修改,这意味着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哗然:有人说贺建奎是天使,通过基因技术将人类从艾滋病的死亡阴影中拯救出来;但也有人说,贺建奎是魔鬼,不计后果地改变了生命的形态。贺建奎最终因为违规操作被批捕,但由此引发的道德争议却一直延续下去。当基因技术越来越先进,对人类社会的干预也逐步增强时,该用哪一种标准来衡量科技的底线?如果真的诞生了新的物种,又该用哪一款法律条文来辩护其合法性?

科技与道德遭遇的第一重困境,在于如何平衡科技的干预和人类的私欲。西方文学中人类对人造智能生命的态度,大体经历了从拒绝接纳,到奴化控制,再到交融共生的三个发展阶段。[7]但想要破除偏见走入交融共生的第三阶段,人类要跨越的不仅是技术、习惯上的难题,更是人类固有的劣根性。在《癌人》中,PPG公司克隆出的第一个癌人海拉,使用了保罗祖母的癌细胞,由董事长罗伯逊先生的女儿苏玛的子宫孕育;但即使是出于对女儿的愧疚,罗伯逊先生和他代表的利益集团依然不愿意承认这个由正常人类子宫孕育的生命拥有和人类相同的身份和权力,而仅仅打算将海拉作为一个慰藉苏玛的玩物。讽刺的是,PPG公司还试图利用一部名为《不死的众神》的科幻小说来给大众洗脑,增强公司获得使用癌人的合法性和舆论支持。

这是伊恩的大胆策划,他正是从保罗此前的作品中获得灵感,想以科幻小说来传达公司的想法。小说中实际包括了PPG公司的核心计划,而刚才看的公司声明只不过是官样文章。小说中描写2015年的人类已经过上奥林匹斯山诸神的生活,他们的寿命仅以大脑寿命为准,因为其他部件都可以非常方便地更换,就像汽车更换轴承和油封等易损件,而且换上的心脏或肝脏都是永不磨损型,即使大脑的局部病变也可修补,器官备件则来源于人类圈养的数量众多的癌人族。伊恩希望它能唤醒人基因中的自私本性,从而在人类现今的道德禁锢中劈开几道裂缝[8]。企图混淆大众道德观念的公司有着自己的逻辑:一边是唾手可得的额外100年寿命,以及终生保持青春活力;一边是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生物伦理学戒律。公民和议员们该投谁的票?基因公司敢于挑战传统伦理道德,正是利用了人性的自私与贪婪。人类既然能够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去圈养和使用其他物种,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自然也能够被说服去剥削癌人。

科技与道德遭遇的另一重困境,在于人与非人的界限。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克隆人和人造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技术支持,但这些新人种的权利和合法性并没有得到保障。《癌人》中海拉被剥夺了成为正常人的权利:我相信,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不会把一个单细胞生物的后代称作同类。同时她还被宗教人士和极端势力围剿,被迫在重回人类社会后再次藏匿,她和印第安人、克隆人一起在地下建立了自己的海拉王国,通过人造子宫繁育自己的后代。虽然海拉怀孕时癌细胞的急速增殖摧毁了她的机体,但是海拉想要受孕、繁育后代、建立自己族群的渴望,反映出她和人类共通的情感。面对海拉的存在,创造她的人类是拒绝和排斥的,这也导致了海拉王国和人类走向对立面。

《癌人》和《类人》共同反映了人造人在正常人类社会的尴尬处境。在小说《类人》中,人类与类人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除了没有指纹,类人在外貌和心理上与正常人类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却被当作物品严格监管。类人没有结婚和繁衍后代的权利,在一定年限后随时可以被主人销毁。日积月累,这些诞生于生产线上的类人形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割舍了自己的情感与欲望,完全服膺于人类的统治。人类中也有中立或同情类人遭遇的群体,他们在相处过程中对类人产生了情感,但当他们真正面临人类权利被分割、子孙后代在各方面都要和类人竞争时,也犹豫不决。当科技开始干预生命时,人类所依靠的伦理道德和传统观念正不断动摇。一旦这股力量跳脱人类的支配,转而对人类形成威胁,谁来对悲剧的后果负责?或许诚如《豹人》中在法庭上辩护的律师所言:那个妄图代替上帝的人才是真正的罪犯,因为他肆意粉碎宇宙的秩序,毁坏了上帝赋予众生的和谐和安宁……他必将受到审判,无论是在人类的法庭还是在上帝的法庭![6]227

四、结语

科幻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科学思考,有着更多的质疑和批判,这是当代世界科幻小说的主流意识,中国作家们也融入其中。[9]科幻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是微妙的,它绝不简单地以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一言以蔽之,科学和幻想这两个重要因素互为表里,现实中的科技实体为小说家们提供灵感的温床,同时他们又借由个人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这就要求科幻小说家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创作想象。作为文学家族中的一个类别,科幻小说还需要完成启蒙和审美功能的大众期待,要求科幻小说在进行科学说理的同时兼顾读者的阅读体验。

反观王晋康的新人类四部曲,以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眼光来看它固然有瑕疵,如对基因编辑的具体内涵只是简单带过;但值得探究的是,作为文学作品,它将我们重新带回全人类最迫切关注的命题——“未来。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生存、发展还是伦理,人类文明都不可避免地遭遇抉择和挑战,地震、海啸、病毒……这些灾难愈加频繁地爆发就愈加引发人类的恐惧和思考: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助科技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突破困境?即使真的成为新人类,那些我们无法丢弃或不能丢弃的人类本质又是什么?或许这些正是王晋康科幻小说真正带给我们去进一步关注和讨论的命题。

参考文献:

[1] 保罗·库尔兹 .21 世纪的人道主义 [M]. 肖峰等,译 . 北京 : 东方出版社,1998.

[2] 汤哲声 . 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J]. 学术月刊,2015(4)128-134.

[3] 罗伯特·斯科尔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阿瑟·B. 艾文斯,等 . 科幻文学的批评与建构 [M]. 王逢振,苏湛,李广益,等,译 .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4] 王晋康 . 类人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5] 王晋康 . 海豚人 [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6] 王晋康 . 豹人 [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7] 吕超 . 科幻文学中的人工智能伦理 [J]. 文化纵横,2017(4)45-55.

[8] 王晋康 . 癌人 [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9] 刘媛 . 论中国科幻小说科学观念的本土性特征 [J]. 文艺争鸣,2016(5): 138-142.

章摘《科普创作评论》2021年第3期作者 邓艮,西安外国语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上一篇:科技干预与人类困境:论王晋康科幻小说“新人类四部曲”(上)
下一篇:论晚清科幻小说中“物”的功能化想象(上)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