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我国高校科普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孙雪莲、孔莉     发表时间:2022-12-30     阅读次数:    


摘要

为了解我国高校科普网站建设的现状,本文以2017921日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高校为调查对象,对其科普网站建设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我国高校科普网站建设存在数量少、内容陈旧、用户体验感差以及创作人才短缺、面临移动端冲击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高校科普网站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科普网站;现状;对策

引言

习近平主席在科技三会中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在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事业得以不断发展,作为科学传播重要媒介的科普网站肩负着重要使命。为了解我国高校的科普网站建设现状,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样本进行调查。董仁威在《科普创作通览》中认为,科普网站是以科普为宗旨的网站[2];孙爱民在《科普网站评价标准研究》中认为,科普网站,即以科普信息为主要内容,专门为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思想而开设的网站[3]。专门传递科学信息的科普网站,或具有科普板块的综合性网站都在本文所研究的范围内。

一、“世界一流大学”科普网站建设概况

1.“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科普网站的必要性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要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要有意识地增加科普网站以及门户网站科技专栏的数量[4],这充分说明了建设科普网站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公众的知识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信息被动接受转变为信息主动检索,而网络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征,科普网站的信息被整合在网络中,十分适合知识检索型的信息搜索方式。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的网站数量逐步增长,截至201712月,中国网站数量增长至533万个[5]。在移动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站的发展仍旧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依旧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

1 中国网站数量

2.“世界一流大学”科普网站建设现状

为深入了解我国大学科普网站的建设现状,以在2017921日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高校为样本进行调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6],因此,选择世界一流大学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世界一流大学科普网站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2世界一流大学中有4所高校设有专门的科普网站,这四所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科普网站的内容建设极具学校特色。北大科普网设有实验室介绍、科普游戏与科普资源等版块;华东师范大学科普教育网以科普课程为基本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SCICOM科学来了主要聚焦于新媒体科普,互动性比较强;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大学堂是一个向学生宣传海洋科普知识的综合性互动学习平台。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科普网站的调查,也发现国内高校的科普网站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普网站存在的问题

1.数量少,不被重视

我国42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仅有4所高校设置了专门的科普网站,从整体来看,数量十分少,并不被高校所重视,并且在对世界一流大学科普网站进行调查结束之后,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大学堂已经不能继续访问。朱立光等人在《大学校园导论》中指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本质尚缺少必要的掌握和理解,甚至缺乏对常识性科学知识的必要了解[7]。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学校为单位建立科普网站显得十分有必要。

2.内容陈旧、重复、缺乏创新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普网站进行分析,发现科普网站在内容创作上问题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是更新不及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最后更新时间为2014年,北京大学更新时间停留在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则是2016年;二是内容的原创性不足,非原创的转载信息占比较大,这种转载来源的趋同会造成信息重复的结果,分散用户的时间与注意力,不利与用户获取信息;三是大部分的科普网站都缺乏趣味性,无法做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就科普知识本身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基于用户的选择性接触行为,用户并不会去主动接触枯燥无味的信息,如果不对其进行趣味化处理,很难引起受众的关注。

3.缺乏专业的科普团队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指出,要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作用,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深入开展科学传播活动[8]。但目前高校科普网站的建设团队并不够专业,科普团队的采写能力比较欠缺,如北大科普网是由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虽然北京大学有着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专业的科学实验室,但是其科普知识板块的内容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停留在气象科普宇宙的颜色米饭的神奇功效等生活类科普上。与北京大学相比较,华东师范大学的科普课程建设比较全面,涉及生活类、教育类、法律类、电子类以及科技类等,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比较全面,但是部分类别下并没有填充相关的内容。

4.用户体验感差

科普网站的用户体验感,主要是体现在网站服务功能的设置上。服务功能包括方便受众使用的站内搜索、内容导航或网站地图等帮助信息,也包括联系我们、在线调查、网络留言板和论坛等意见反馈渠道,方便受众与网站之间有效沟通,同时还包括多种语言服务和下载功能等[9]。科普工作要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对高校的科普网站板块设置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科普网站的意见反馈渠道以及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有待加强。我国高校科普网站在进行科技传播时,大多是遵循缺失模型理论,认为公众并不具备专业的科学性知识,因此,需要将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地传输给受众。

5.面临移动端的冲击

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手机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与平板电脑,网民的使用习惯正在向移动端倾斜。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要鼓励科研机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和运行有影响力的科普公众号[10]。科普网站面临着移动端的巨大冲击,但是这并不代表移动端的科普公众号以及双微平台可以替代科普网站,科普网站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在2016年之后,科普网站纷纷停止更新,这或许是因为受到了网络端的冲击,但对其其他形式的科普平台进行搜索,并未发现在科普网站停更后,继续在其他平台进行科普创作的案例。

2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三、高校科普网站发展策略

1.明确科普网站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的科普网站建设比较落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校对科普网站的建设不够重视,高校科普工作难度较大,高校教师缺乏建设科普网站的积极性。《科普法》的颁布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科普的重要性,但是高校参与科普工作的意识很薄弱,为了建设好高校的科普网站,首先要意识到科普网站建设的必要性。李正英、赵良举在《高校科普与科学发展》中也认为,观念的转变对于推进高校的科普工作来说是关键[11]。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已经将科普作为考核的重要项目[12],为了推进高校的科普网站建设,要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

2.加强内容建设与人才建设

Harris Rober1999年)提出了包括可信度(Credibility)、准确性 (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ness)和支持度(Support)几个维度的“CARS检验体系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13]。这给了科普网站以重要的启示:在内容建设上,要提高可信度、准确性、合理性以及支持度。在人才建设方面,可以从高校的科协入手。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科研上,髙校科协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可以助力于网络科普工作[14]。另外建议学校开展科普课程,提高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能力,创作好的科普作品。科普网站需要建立起与高校科协之间的联系渠道,加强联系,以自身的学术知识为基础,与科协在学术交流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双向的交流,促进高校科普网站的建设。

3.准确定位,加强用户体验

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以10—39岁的群体为主,截至201712月,这部分群体占整体网民比为73%。高校建设自己的科普网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整体的网民特征,其次要考虑到自己的目标受众,才能够生产用户喜欢的科普内容,建设体验感较好的科普网站。高校的科普网站是为了高校的学生以及师生群体而建,所以在形式上,要选择这部分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基本的图文结合,或者是交互式展示;另外在内容上也要创作出符合这部分群体知识水平以及接受程度的信息。建立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科普网站,利与打造高校的品牌,使各高校的科普网站之间形成差异化设置。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普网站,主要是用新媒体科普的形式展示,如科学过程互动展示、天体增强现实演示、科学现场全景展示以及科学结构三维互动等。

3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4.拓展网络发展渠道

在网站数量逐渐增加,新媒体平台不断崛起的环境下,科普网站想要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就要拓展网络发展渠道,加强与其他网络形态之间的合作。如建立科普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三位一体的宣传矩阵,同时可以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如丁香医生是医学专业网站丁香园推出的健康答疑网站,它不仅有自己的网站,并且以相同的名称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知乎号、抖音号等,入住各大新媒体平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使生产出来的信息得到了最大范围的传播。对高校的科普网站进行信息搜索收集时,发现高校之间的科普网站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在网络开放的条件下,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优势,建议各高校的科普网站之间可以建立联系或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实现共享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便是在各网站之间建立联系,插入其他高校科普网站的链接,点击之后便可直接访问。

四、结束语

作为信息时代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传播媒介,科普网站凭借其便捷性、准确性以及高效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本文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科普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借此可以引起各高校对科普网站建设的重视,促进科普网站的建设,满足用户的科学需求,提高其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EB/OL].2016—06—02.

[2] 董仁威.科普创作通览:[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

[3] 孙爱民.科普网站评价标准研究[J].科普研究,2012,704:20—24.

[4]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J].少年读者,2006,7:49.

[5]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1—31.

[6]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EB/OL].2017—09—21.

[7] 朱立光,张艳博,吴范武,冯振翼.大学生校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8][10] 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6—28.

[9] 苏冰.我国科普网站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11][12] 李正英,赵良举.高校科普与科学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157—159.

[13] Harris Robert. Evaluation Internet Research Sources [EB/OL].

[14] 王向云.我国科普网站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文章选摘自中国科普教育论文集(2018年)·平台篇作者系孙雪莲、孔莉。


 
上一篇: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探究Ⅰ——上海天文台天文学青少年科创实践工作站的三学年
下一篇:大学科学实验室科普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