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席卷全世界的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在阻击疫情的过程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很多内容属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因此,在科学教育中融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责无旁贷。而要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必然要从低年级抓起。
学校中的小学科学教育最主要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而要理解教材,就要阅读和把握课程标准。为了探讨在小学低年级段能够落实哪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教材中可以采用哪些表现形式,本文将比较对低年级段教学内容有明确规定的1956年自然大纲、1992年自然大纲和2017年科学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并且分析依据这些国家课程文件编写的低年级段人教版自然教材、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以及21世纪初人教社低年级科学教材———《生活与科技》的相关内容表现,希望从中能够获得一些对课标、教材乃至教学的启示。
一、大纲和课标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
(一)1956年大纲
1956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以下简称1956年大纲),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自然教学大纲(以前为课程标准)。1956年大纲的第一部分为
“说明”。在“说明”的最开始,就提出了小学自然教学的六项任务,其中第四项任务就是“培养儿童的卫生习惯和保健知能”。在提出六项任务之后,大纲指出:从一年级开始进行系统的自然教学,一至四年级结合语文科进行教学,到五六年级才单独设立自然科。
也许是由于1956年大纲规定的低年级自然教学要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因此大纲中的“说明”和“内容”都写的非常详细。一年级的内容分为五个题目:秋、冬、春、夏、人体和保健,二年级分为三个题目:树林、菜园、保健。在“说明”中对各年级的各个主题都写明了教学要求和注意事项。一年级的“人体和保健”、二年级的“保健”属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见表1。
(二)1992年大纲
1992年8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1992年大纲)。1992年大纲的第一部分是“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目的中规定,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要求中指出,要指导学生获得浅显的生理卫生知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92年大纲的第二部分是“教学内容”。在低年级段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习一些个人卫生知识”“注意个人卫生”,落实到基本内容中主要是人体单元。另外,水、空气单元和声、光、热单元有“学习一些个人卫生知识”“注意个人卫生”,落实到基本内容中主要是人体单元。另外,水、空气单元和声、光、热单元有个别内容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见表2。
(三)2017年课标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7年课标)。2017年课标的“课程性质”中首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希望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总目标关注科学素养的培养,没有明显的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要求。
2017年课标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目标。其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目标有明显的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关的要求。例如,总目标要求,“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2年级学段目标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程内容部分,在低年级段,有少量学习目标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见表3。
从上述三个小学自然、科学的国家课程文件可以了解到,随着科学学科特色越来越受到关注,卫生、保健等这些属于常识性质的内容逐渐弱化乃至减少。
二、小学自然科学教材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
人教社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题组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分为三大类:第一,公共卫生安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第二,其他社会生活生产安全、应急与避险;第三,心理健康与性健康。三大类又分为35小类(关键词)。本文根据这一分类,分析前文提到的三套教材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及其表现。
(一)自然教材
上世纪末的人教社版自然教材是依据1992年大纲编写的。从表4的低年级段教材内容结构中可以看到,与表2中的要点相对应的课有《看一看》《保护眼睛》《保护牙齿》《天气》《我们的身体》《声音》《水》《空气》8课。
1.低年级段自然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类型分析
梳理上述8课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按照类型分类,可形成表5的内容细目表。
从表5可以看到,低年级段自然教材涉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不多,只有两大类,即公共卫生安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其他社会生活生产安全、应急与避险。
仅涉及5个小类:环境安全、个人卫生与保健、用眼卫生、自然灾害、实验室安全。
2.低年级段自然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呈现形式分析
自然教材主要体现“探究—研讨教学法”,力图将教师教的过程、学生学的过程以及认知过程相结合,因此教材中的每篇课文紧密围绕探究主题开展活动,主要有问题引入、探究研讨、知识延伸三大环节,教材体例简单,没有其他小栏目。教材中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比较简单。《看一看》《我们的身体》是建立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基础知识,没有直接与之相关。《水》《空气》涉及到安全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天气》在探究研讨环节中有一些相关,《声音》是在知识延伸环节相关,整课相关的只有《保护眼睛》《保护牙齿》两课。
(二)生活与科技教材
2001版科学课标没有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但是有些地方补充了低年级段的科学教材。例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研制开发的、供海淀区使用的、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小学低年级科学教材———《生活与科技》。这套教材定位为“生活中的科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为主要认识对象,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创造性的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有关的科学知识,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一些初步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科学、健康、安全、独立、创造性地生活。
生活与科技包括衣食住行中的科学、玩具与工具中的科学、周围环境中的科学三方面内容(见表4)。全套教材一共13个单元,54课。每一课按80分钟的教学时间(即2节课连排)进行设计,打破了单课时的教学模式。
一年级上还有绪论课《我们的生活与科技》和观察方法学习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1.生活与科技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类型分析
由于本套教材定位为“生活中的科学”,因此具体内容多数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也多是落实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见表7的内容细目表。
从表7可以看到,本套教材涉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比自然教材多。涉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第一大类的5个小类,第二大类涉及8个小类。从图1可以看到,以上13个小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意外伤害,其次是环境安全,再其次是个人卫生与保健和交通出行安全。
2.生活与科技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呈现形式分析
图2分析了生活与科技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呈现形式。其中,数量最多的为活动。本套教材每个单元有3~5课,每一课是一个探究主题,在探究主题下有一系列探究步骤,每一步骤代表一个活动,全套共约200个活动。因此,相关的25个活动占全套教材活动的八分之一。如果活动中存在着安全问题,就会用提示的形式呈现出来。从图2可以看到,有7处安全提示。有的课在最后还会留一个课后思考的问题,图2显示有2个课后思考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共有3课,即《天气和我们的生活》《美化环境的植物》《各种各样的食物》是整课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的。
整课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的课文,其中的一系活动逐渐递进,并且与安全或健康的理解紧密相关。例如,在《各种各样的食物》一课中,活动1是辨认各种食物。活动2是选择一种喜爱吃的食物进行观察,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各种食物的特点。活动3是学生作为小小调查员,到商店调查“那里有什么食物,食物是怎样摆放的。”认识到食物有不同的类型,并且按照类型来摆放,如水果、蔬菜、肉类、饮料、糖果、小食品等等。活动4是做个课堂小超市,表现出学生对各类食物的认识情况。活动5探讨商店里用了哪些食物保鲜的方法和活动6给冰箱里的食物分类,使学生认识到食物需要合理保存。活动7让学生观察“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有什么内容?它们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意识到购买食物时,一定要阅读食品包装。活动8是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做一些装饰品,体会到我们应该想办法很好地利用废弃物品。
一些专门探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活动是其他自然科学类教材中没有的。例如,“汽车座位上为什么有安全带?”通过观察体验,并且设计相关实验,理解系安全带的重要意义。又如“搜集各种服装的图片———特种服装”,学生能够体会到,在一些不利于生存的环境中,人们穿上特殊的服装才能生存并进行一些特殊的作业。
(三)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是依据2017年课标编写的。低年级段每册4个单元(见表8),每单元3课,因此每册有12课。其中《走近科学》《位置和方向》《了解天气》三个单元中分别有《科学真有趣》(绪论课)、《校园“寻宝”》和《天气与生活》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虽然教学内容中融入的不多,但是教材对科学实践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或健康问题非常重视,会在需要时进行提示。
1.低年级段科学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类型分析
低年级段科学教材涉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的课数比自然教材少,但是由于多了提示栏目,因此涉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类别比自然教材多,第一大类有5个小类,第二大类有4个小类。见表9。
从图3可以看到,在表9中的9小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意外伤害,个人卫生与保健、实验室安全、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出现三四次,其他各小类都只有1次。
2.低年级段科学教材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呈现形式分析
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体现在教材的科学实践中,此外是拓展与应用。教材中还有各种提示栏目。低年级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为“提示”。2020年修订的一二年级课本及学生活动手册中,根据科学实践中的需要,对各种需要注意的安全或健康事项有29处提示。另外,有两个科学实践活动和一个拓展与应用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两个科学实践活动是绪论课中的“走进科学教室”,《天气与生活》中的“天气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校园“寻宝”》中的拓展与应用“描述位置和方向”。本次分析没有包括教师教学用书中。在套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教学建议中都有“安全注意事项”。
三、对低年级科学课程中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的思考
在科学教育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利于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更好地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科学、健康、安全地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对大纲、课标及教材的介绍与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一直以来,小学自然科学课程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施都不足。例如,在低年级段,都没有涉及到“心理健康与性健康”这一大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从三套教材的分析来看,虽然都涉及了“公共卫生安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其他社会生活生产安全、应急与避险”这两大类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但涉及的小类并不多,自然教材只有5小类,而且只有环境安全、个人卫生与保健、自然灾害这3小类在三套教材都有涉及。
尽管如此,已有经验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1956年大纲和1992年大纲中都有关于卫生保健、身心健康的目标要求;生活与科技教材的目标提到,使学生能够科学、健康、安全、独立、创造性地生活。生活与科技教材、科学教材中都有提示栏目,有利于在科学实践过程中适时且灵活地进行安全或健康注意事项的提示。生活与科技教材定位为“生活中的科学”,因此,与学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更为紧密,能够融入更多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本套教材共54课,出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20余处,平均大约两课出现一次,出现比例相对比较高。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小学低年级科学课程中,可以尝试从如下几方面更好地融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1.课程文件中适当考虑卫生保健、身心健康等培养目标。在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中适当融合一些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素养的培养。
2.低年级科学教学内容可更多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安全与健康行为习惯。
3.挖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的重要意义。例如有关健康饮食、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可以通过相关活动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4.教材体例可适当丰富一些,通过多种呈现方式,如科学实践活动、提示、拓展与应用、思考问题等融合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文章内容来源于第四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论文集,作者系张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