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ISM的县域科普制约因素研究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程艳霞、王紫等     发表时间:2023-02-24     阅读次数:    



[摘要] 县域科普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县域范围内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基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访谈调研和网络爬虫获取的资料,运用扎根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提炼出11个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ISM模型对各制约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和体制机制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根源性因素。其中,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是最深层次的因素;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渠道是最直接的制约因素,且受到组织建设和科普经费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相关建议。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在全国范围内获取访谈资料并系统提炼县域科普工作效果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厘清各个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和逻辑关系,旨在丰富县域科普制约因素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为提高县域科普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针对县域科普工作的现实性、复杂性以及理论研究的不完善,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及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对资料进行编码整理,以扎根结果为参考,识别县域科普的制约因素。制约县域科普的因素繁多,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关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分析各因素的层次结构关系,展现系统的内部结构,本文采用ISM模型对扎根提炼出的县域科普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本文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八大经济区进行县域主要区块划分,在重点研究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同时兼顾一般县(市、区),抽取了分布在除港澳台地区外的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区域的15个典型县域,于20208—12月开展访谈调研,并选取各地县(区)科协主席、科普工作负责人、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基层科普工作者等60余位与县域科普工作相关的人员作为访谈对象。为了提高扎根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在实地调研获取访谈资料的同时,采用网络爬虫技术从县域科普的相关网站、报道、新闻、工作总结中抓取4 700篇近510年的网络数据,对访谈调研的资料进行丰富和补充。

二、县域科普制约因素的识别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和饱和度检验的方法对县域科普的制约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通过扎根理论的定性分析,本研究从现象中提炼出制约县域科普的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1宏观因素。宏观环境是影响县域科普工作效果的外部因素。目前政府政策对基层科协组织的支持力度和社会资源的激励力度都不够,加上政府考核指标中弱化了科普职能,导致地方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认知下滑。面对科普资源的匮乏,基层科协组织也基本处于习惯性被动等待的状态,主动整合社会资源的创新思维不足。县域人口数量众多、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由于老龄化现象严重,大众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对科普的价值认知不足,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度也较低。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各地区科普经费差异显著,但普遍短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多样化、个性化的科普需求,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科普受众对于科普内容、渠道的需求都发生了改变。

2中观因素。基层科协组织系统的不扎实和基层科普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效果的内部因素。目前,县级科协人员普遍较少,打造乡镇科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存在盲区。实践中常用的项目制”“任务制运作模式无法与受众对科普内容、科普形式、科普时效的需求相匹配。此外,由于基层科协是群团组织性质,没有行政指挥权,在调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也缺乏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3微观因素。稀缺的科普资源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效果的直接因素。在科普人员上,规模与质量双低,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基层科普工作者专业性不足,高素质科普专家和团队紧缺。在科普经费上,除了少数经济发达且政府重视科普工作的县域得到了资金保证,大部分县域经费短缺且缺乏持续投入。在科普场地上,科技馆是稀缺资源,能拥有一座科技馆且有配套设施和经费供场馆正常运作的县域十分罕见。在科普渠道上,信息化基础建设覆盖面不够,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无人机等富有互动性、体验性的高科技科普设备严重不足。

三、县域科普制约因素的ISM模型构建

本研究通过构建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可达矩阵、建立ISM模型的步骤分析制约县域科普效果的因素。

从解释结构模型图中可以看出,制约县域科普效果的因素共有11个,可以划分为4个层级。其中第一级属于表层直接制约因素,第二级属于中层间接制约因素,第三级和第四级属于深层根源制约因素。

1表层因素。制约县域科普的直接因素包括科普人员、科普场地和科普渠道,大致表征了县域科普的核心资源。科普资源是推动县域科普工作发展、满足科普受众需求的基础,是否拥有高质量的科普专家与团队、大规模的科普志愿者队伍、高覆盖率且能够正常开放的科技馆、高度匹配受众需求的科普渠道直接决定了县域科普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因此,科普资源处于县域科普制约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的第一层级,是制约县域科普成效最直观的因素。

2中层因素。制约县域科普的间接因素包括组织系统和科普经费,在受到外部环境和体制机制影响的同时,也会影响县域科普资源。县科协作为县域科普的组织主体,需要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人员编制、适宜的职责定位等保障组织系统内部的正常运转,才能高效地利用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充足的科普经费则是引进科普人员、建设科普场地、开拓科普渠道的基本保障,也会对县域科普的工作成效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基层科协组织系统和科普经费在县域科普制约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中处于第二层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深层因素。制约县域科普的根源因素包括政策环境、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体制机制。其中,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处于第四层级,属于最深层的制约因素,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体制机制处于第三层级,会受到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的影响,属于次深层的制约因素。根源层级强调了环境因素和体制机制因素的重要性,政府政策、技术发展、经济特征、社会文化观念和人口特征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基层科协组织系统建设和科普资源,进而影响县域科普成效。除了不可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外,体制机制因素在县域科普成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基层科协的职责定位、运作模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不仅会影响组织系统的建设,还会制约科普经费的投入,导致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渠道等重要资源受阻,最终制约县域科普发展。因此,环境因素和体制机制因素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

四、结论与建议

4.1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访谈调研和网络数据爬虫获取的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并识别出11个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同时,邀请10位县域科普的专家进行评价,并利用ISM方法对制约因素之间的层级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因素来源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的环境因素是制约县域科普的外部因素,包括政策环境、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观层面的科协自身建设因素是制约县域科普的内部因素,包括基层科协组织系统和体制机制建设;微观层面的科普资源因素是制约县域科普的直接因素,包括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场地和科普渠道。

2)环境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根源因素,其中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是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且会影响县域科普面临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县科协是群团组织性质,政府的相关政策直接决定了县科协和县域科普工作的地位,目前行政力量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县科协在落实组织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科普工作等方面均受到制约。县域科普受众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主,且县域的老年化现象严重,受众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程度偏低,对科学知识与技术蕴藏的价值认知不足,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较差,导致科普效果大打折扣。

3)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体制机制的建设也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根源因素之一,一方面会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科协组织系统的建设和各项科普资源的整合,是连接宏观制约因素与中微观制约因素的桥梁。县政府缺乏对科普工作的专项考核,导致县域科普工作缺乏约束力和评判标准,陷入自唱自演、放任自由的状态。由于激励机制、社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的缺失,县域科普参与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科协组织面临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

4)基层科协组织系统对于县域科普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基层科协是县域科普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协调者、沟通者和资源整合者,承担着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的艰巨任务。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和体制机制的影响,科协人员编制数量少且得不到保证,基层网络组织的覆盖面也不够,作为群团组织,缺乏相应的组织力量推动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县域科普工作的组织基础不扎实、不牢固,科普活动到乡镇一级难以落地实施,往往只能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制约了县域科普的广度和深度。

5)科普资源是制约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直接因素,其中科普经费会对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渠道等资源的获取产生影响。科普资源是满足县域科普受众需求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引进科普人员、打造高素质科普团队、建设科普场地、配备科普场地所需的设施、开拓科普渠道、举办科普活动等相关工作都需要科普经费的支持。然而,目前县域科普经费投入不足且缺乏持续性,导致科普工作只能支撑起样板工程,后续运作困难且无力加以复制推广,更加难以支持科普品牌的打造。

4.2相关建议

1优化县域科普政策环境。县科协作为群团组织,缺乏行政约束力,推动县域科普工作必须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支持和保障。为此,建议建立县域科普的支持性、激励性、约束性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将县域科普工作纳入各级行政部门和党委组织部门考评地方政绩和业绩指标体系中,提高科协组织地位,凸显县域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出台大额奖补、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政策,充分调动基层科普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对科普投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完善县域科普体制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县域科普工作成效的基本保障,建议从政策推动落地、需求调研、宣传效果、科普成效等维度构建具体的、可操作的基层科协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基层科协年度考核工作,提高县域科普工作的约束力。完善科普示范县、优秀科普组织和个人、优秀科普志愿团队和个人的三位一体激励机制,建立基层科协与科普参与主体之间的计划协同、资源协同和行为协同等横向协同机制,为县域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加快建立和完善基层科协组织系统。县科协是推动科普工作落地实施的重要力量,科协组织系统的建设则是县域科普工作的根基。建议落实并扩充基层科协人员编制至5~7人,形成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人员组织结构,提升科协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联合县域各层级政府组织,构建县乡(镇)村的纵向延伸、横向铺开的县域科协组织结构,实现行政管辖区域科协组织的全覆盖,在县域基层社区/村设置一名科普工作的专职人员,负责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进度反馈、各类科普活动的开展以及对科普受众需求的动态化跟踪信息搜集。

4整合县域科普资源。县域科普资源,尤其是科普经费的严重短缺直接制约了县域科普各项工作的推进。为此建议,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实现科普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另一方面科协组织应积极创建县域科普资源平台,联合县级政府、工信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充分整合县域内、县域间的高端智库、企业、科教、社会金融等方面的资源,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常态化科普服务和应急科普服务提供线上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缓解科普人员、经费、场地、设施、渠道等资源紧缺的困境。文章内容来源于《科普研究》,作者系程艳霞王紫穗王虎朱洪启。)



 
上一篇:我国科普评估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下一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