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播音教育月刊》与其复合型科学传播研究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姚璐、战涛     发表时间:2023-04-19     阅读次数:    


[摘要]对民国年间《播音教育月刊》的广播 - 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进行初步研究。分析 了竺可桢、苏步青、丁燮林、黄国璋等有关国防地理学、科学方法的养成、科学实验的重要、民众科学素养等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认为该刊基于无线电广播发表广播科 学演讲,然后又在期刊发表文字稿,从而创造了一种广播 - 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模式,既弥补了电磁波传播不易保存、瞬间即逝和只能听不能看以及反复研读的弊病,又弥补了 期刊发行量小、传播距离和传播范围有限的弊病,二者互补短长,从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 大化。

[关键词]《播音教育月刊》; 广播 - 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 现代科学传播史中图分类号: N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74X( 2014) 02-0338-07

《播音教育月刊》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 1936111日创刊于上海,是我国最早的播音教育期刊,估计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即 行停刊,共出版 10 期,跨年编为1卷。该刊为广播教育专门期刊,以发表广播讲演稿为主,开设有专载、演讲词、播教消息、播教问题解答、附录( 播音教育法规、播音教育组织规程、各地电台播音教 育信息、节目表、各地收音机接收情况) 4 个栏目 ,涉及地理学 、历史学 、民族学 、社会学 、农业生物、音乐、美术、科学教育、治学方法、国际时事、国 际播音教育、国际播音教育法令等广泛内容。其中,尤其是竺可桢等著名科学家首先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广播科学演讲,然后又在期刊发表文字稿和形成二次传播,这在民国科学传播史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

这是一种典型的基于无线电广播的复合型传播。在 今天 ,报纸 、期刊 、广播 、电视 、网络等多种复合型传播模式已经司空见惯,但追溯这种模式发展、演化的最初形态,仍然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此 ,仅有极少论文提及,但并未展开研究。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赵玉明的《中国广播电视通史 》和《中国广播电视图史 》等均忽略此刊。我们将以《播音教育月刊》的复合型科学传播为例,展开这一探索。

1 《播音教育月刊》的科学传播概貌

《播音教育月刊》110 期用绝大多数版面发表了数百篇涉及各个领域的广播演讲稿,此处摘出其中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列为表1,并尽量注明演讲者、演讲者身份、演讲题目、演讲日期和二次发表于期刊的年卷期和起止页码。其中有个别演讲稿未标明演讲日期,只在目录中注明了演讲对象。

除中央广播电台的科学演讲之外,各地方台也有一些科学演讲节目,《播音教育月刊》对此也作了报道。比如江苏广播电台也开设有科学演讲栏目。《播音教育月刊》第9期报道了1937511日至16日的《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电播教学节目表》,其中既有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科学节目,也有自设的基本科学 ”“ 科学 ”“ 空 中学校”“无线电杂谈等科学栏目,预告有《发明蒸汽的 瓦特》《奉天的煤铁矿》《真空管障碍及其消除法》《新 大陆的发现者》《自然界的现象》《江苏之农业》《我们 为什么要筑路》《筑路对于推进工商事业的几种关系 》《日常的物理 》《 日常所见各种事物的奇妙及在物理上的根据》《防空建设的重要》《自然界各种现象及其与人 生之关系》《江苏农田数量、产量及最近的情形》《副业的种类及推广的方法》等科学节目。

同时,也有一些科学演讲稿,并未载入期刊,只是作了标题预告或报道,《播音教育月刊》第4期的《教育部二十五年度下学期教育播音节目一览表》( 1936-02-01—03-31) 就预告 193721日,4日,5日,7日连续播出有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主任李寅恭的《我国的森林问题》; 225日,31日,4日,6日,9日,连续播出有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魏学仁的《科学发达史略》。《播音教育月刊》第10 期也预告19378月份的教育播音节目中有 战地应用小工艺 》《 战地急救 法 》《 战地医药 》《 战地救护 》《 国家总动员时期的交通》等广播科学演讲。

由此看来,中央广播电台和《播音教育月刊》是形成广播 - 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的主媒体。虽 然也有一些地方台、私立或外商的电台,但均不如 中央广播电台的播出功率强大,覆盖面也远不如 中央广播电台广大。在广播期刊方面,此前也有:中央广播电台192912月创刊的《广播无线电 年刊》(仅出版1);上海教育局19333月创刊的《无线电播音演讲集》月刊( 当年12月即停刊) ; 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9349月创刊的《广播周报》( 1948年停刊,共出312) ; 上海音 苑出版社19341115日创刊的《音苑: 无线电播音半月刊》( 仅出 3 期即停刊) ; 中央广播电 台管理处收音员训练班 1935 2 15 日创刊的《收音期刊》半月刊( 当年9月停刊) ; 上海播音界出版社19356月创刊的《播音界》半月刊(当 年8月即停刊);江苏省广播电台193571日创刊的《江苏广播双周刊》( 次年8月停刊,共出30 ) ; 上海电影播音周报社1935年创刊的《电影播音周报》( 1941年停刊,共出42) ; 上海国华广播电台1935年创刊的《播音潮》双月刊( 仅出5) ; 上海无线电台管理处19364月创刊的《播音二周刊》(19378月停刊,共出35) 。因此,《播音教育月刊》基于中央广播电台所形成的广播 - 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模式,在民国中期和抗战前夕具有代表性,是这一传播模式的发扬光大者和完善者

2《播音教育月刊 》的科学传播要点分析

除一般科学常识的普及宣传以外,《播音教育月刊》所载科学演讲稿中《学习本国地理的第一要义》《辽吉黑 热四省地理》《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研究数学的基本 工作 》等文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夜,尤其具有全局意义和战时特殊意义。

时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的黄国璋教授此前曾在中央广播电台演讲学习外国地理的重要性,在1936113日、5日,又分两次在中央广播电台演讲《学习本国地理的第一要义》一文,复发表于《播音教育月刊》第3期。他指出:学习本国地理的第一要义或者根本原因在于为着要明了我们国家的伟大,我们国家的可爱,唤起一般国民共同的国家观念陶冶一种共同的国家 、民族精神使一般国民对于我们的国家及同胞发生一种深切的爱 好心与同情心 然而 ,事实上 ,在抗战前夕,一般国民对于自己的国土及同胞太缺乏认识,就是缺乏本国地理的知识,因此国家虽大,而不自觉其伟大,虽可爱,而不自觉其可爱,彼此息息相关,反而视若秦越。我们如果想挽回这种弊端,则惟有从普及本国地理知识入手,这就是 学习本国地理的第一要义 袁著的 辽吉黑热四省地理》,强调东北是中国的生命线。我们应该时刻地准备,收复辽吉黑热四省美丽的河山。张其昀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也进一步从先秦至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以来中国疆域的变迁 ,强调国际联盟所派遣之调查团 ,对于东 北为中国领土曾下极明细之断语,谓中国数百万农民之移殖,确定该处将来永为中国之所有

民国时期,我国研究数学的人到 1936 年,不过数十人,专门的数学杂志不过有刚刚创刊的《中国数学会报》,在国外发表论文不过“48 ,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无 用 然而 ,《 播音教育月刊》却将此作为一个演讲选题并载于期刊,可谓 高瞻远瞩之举。苏步青193610 3日、6日分两次演讲的《研究数学的基本工作》,就发表于《播音教育月刊》第2期。苏步青批驳了数学无用说 ,认为它是一切科学之母,并提出了数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他认为: “如果人类以发明真理为最高贵的事业,数学为最近于真理的学问,那么,研究数学说是最高贵工作,亦未尝不可。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和图画雕刻都是人类的艺术,人人都知道宝贵它、尊重它。数学虽是发明真理的学问,可是要有条理,要严格,丝毫不许粗忽,其美感何尝在音阶之下,所以,数学亦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又如几何学的构图何等美丽,何等深奥,可以说是无色彩的图画。研究数学可以使我们废寝忘食 ,绝非无故 研究数学 贵乎精而不在于博只好专干一门,决不能今天干几何,明天干代数要有发明 ,必须自己能创造问题 ,假设问题已经找到的话,无论大小,决不要放弃它,一定要想出方法来解决 。管子说得好 思之 ,思之 ,又重思之 ,思之而不通 ,鬼神将通之 。非鬼神之力也 ,精气之极也,大可以做研究数学的座右铭

《播音教育月刊》在将演讲稿转变为期刊文章后,保留了演讲体的口语化特征,成为该刊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因素: 其一,举例说明一些难以展开论证或反驳的复杂社会现象,比如苏步青的《研究数学的基本工作》演讲稿中,谈及很多人以为数学无用时,就举出一位教育大家在讲坛上提问的例子:“诸位在日常生活里面,有没有用到二次方程式的解法呢? 如果用过了请举手。结果,只有两人举手。这位教育大家以此否定数学有用。苏步青则同样举例反驳道: “倘如他来问听众有没有坐过飞机的话,恐怕他也会把举手很少的原因归到飞机是没有用的结论去! ”同样 以例子反驳反例,通俗易懂,且巧妙有趣,达到了批驳少见多怪、不学无术者的绝好效果。其二,以大量常见的事物比喻说明深奥的科学原理,比如丁燮林在《民众应用科学讲话》中谈及物理学上的振动 、振动的快慢 、振动的强弱时 ,就用张姓 、李姓两位先生不停地在上海、北平两地走来走去,每月初一从上海出发 ,十六号到北平 ,再返回来 做比喻,一个月来回上千里的路程有快、有慢就表示二人振动的强弱,在中途有先后的情况就是两 个振动方式的不同。戴运轨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中将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比喻为雇主的买进和商人的卖出,认为二者属于同一件事情,只是用两种不同的立场来看的结果而已。张可治在《机械工程浅说 》中 ,解释什么是工程 ,就指出,就是工作,就是程序,比如唱戏,大概是先唱短剧,后唱长戏,先演笑剧,后演正剧;又譬如旅行,先往西,还是先往东,是走旱路,还是走水路,是走马看花,还是要好整以暇,这些问题要 事先解决 ,才可行动,这就是工作的程序 ,就是工程,进而说明造屋工程、机械工程,可谓浅显易懂 其三 ,使用大量的科学家故事 、轶事 ,提高听众或读者的兴趣。戴运轨在《伽利略的生活和工作 》和《牛顿的生活和工作 》中 ,即使用了伽利略在比萨大寺院看神前吊灯摇摆,以手指按自己的脉搏来确定吊灯的规则振动,从而揭示摆的科学原理的故事,以及醉心于科学研究的牛顿将手中的表误认为鸡蛋放入锅里的故事和看到苹果落地而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其四,在比较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时,巧用数字比较。比如翁文灏的《科学与近代文化》,在谈及蒸汽机发明在陆路交通中的优势时,就说:“使用蒸汽机在陆路运输是从 1840 年开始的...... 这时候有了火车。有人计算,十九世纪初期的拿破仑到俄国去征战,不幸被战败了,就赶紧的往回退走,从莫斯科到巴黎,一共是用了13天的功夫,当时像这样的速度,比平常人的速度增加了一倍,因为平常的人须走26天,现在有了火车,只需要两天两夜......这样的发展,都是靠蒸汽发动的力量2 6 1 3 22 ,就是这几个 简单的数字比较 ,就将蒸汽机驱动的火车 ——— 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就揭示得简明而透彻。其余 ,大量使用俗语 、谚语 、名人名言 、问答 、对话等口语化语言之处,还有很多,有的演讲稿从一开始就从一个众所周知的人或事娓娓道来,饶有兴味,引人入胜,将深刻的科学道理浅显化、生活化,使听众和读者从中受益,既是学校师生的教学辅助读物,又是普通民众汲取科学营养的工具,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色。

3结论

《播音教育月刊》所载演讲稿的内容有三大特点:

一是在传主选择上,选择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各行各业的专家,或一身二任的知名政治活动家作为主讲人和期刊文章的著者,保证了科学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比如我国气象事业的奠基 人竺可桢、我国现代水利事业的奠基人李仪祉、以 微分几何为代表的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者苏 步青、我国现代度量衡事业的开拓者汪承洛,以及 著名地质学家和政治活动家翁文灏等等,从而使《播音教育月刊》始终处在一个传播高地,形成一 个自上而下的传播态势。二是在内容选择上既结合战时防空、防毒、化 学战剂、战时动员的要求,又结合农事活动、家庭 手工业活动、家畜饲养、防病治病、百姓日常生活 的要求,既有对中学以上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教学 教法、科学知识普及、科学史和科学家故事的讲述,也有对科学方法的养成、科学实验的重要、民 众科学素养,以及中国水利问题、中国林业问题、生物学与人类这些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其中尤对农业科学涉及较多 ,在 播音教育月刊》110 期的60 篇演讲稿中,涉及农业或与农 业相关者有 28 篇,几占近半,表明其无线电广播 的传播对象主要为农村听众。三是在演讲稿转变为期刊文章后,适应期刊 文章特点对演讲稿有所修改与补充,比如孙醒东1937 414 日、16日、18日、19日在中央广播电台演讲的《大豆品种改良问题》和《苜蓿育种问题》,在《播音教育月刊》第 9 期发表时,增加了结荚习性与植株习性比较、苜蓿根部的照片和油分与蛋白质之关系、各年度油类化学成分差异,以及苜蓿剎割最佳时间比较等表格。陈美愉1937647911日分4次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的《家庭医药常识》,在《播音教育月刊》第10 期二次发表时,即增加了人体胃部下垂、曲肠放松、盲肠宽大、人体自动神经系统等4幅插图,并附有英文注解。吴福桢的《几种亟待普遍应用的杀虫药 剂和它的施用方法》改为期刊文章后,还补充了21条研究报告或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金善宝的《中国几种重要禾谷类》在第 4 期《播音教育月 刊》发表时,甚至还补充了4种英文文献,供期刊读者进一步拓展阅读。这些科学演讲稿在中央广播电台经无线电广 播传播之后,再次经由期刊传播,既弥补了电磁波 传播不易保存、瞬间即逝和只能听不能看以及反 复研读的弊病,又弥补了期刊发行量小、传播距离 和传播范围有限的弊病,二者互补短长,从而使传 播效果达到最大化。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播音主持史研究基地,作者系姚璐、战涛。


 
上一篇:讲故事与视频的力量:科学传播的视觉修辞研究
下一篇:漫画还可以影响科学传播的内容?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