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玩手机,是不少人的睡前日常。但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看手机,可能会让“青光眼”有机可乘。青光眼与白内障、黄斑变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类致盲性眼病。该病通常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致失明。那么,什么因素会造成青光眼?怎么做可以有效预防?一起跟小汤了解一下吧!
青光眼:偷走“光明”
青光眼,是当前造成失明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全球已有8000多万人受到青光眼危害。到204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人数预计将超过1亿。
2020年中国青光眼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年的青光眼患者数量已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时其患病人数达 2100万,其中失明人数达567万。
青光眼是慢性不可逆的视神经病变,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性并导致视神经盘发生变化。病理性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升高,是神经节细胞损失的原因之一。
研究显示,青光眼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青光眼可能会与其他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有关,例如黄斑变性、心血管疾病。
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光眼=老年病”,其他风险因素的累积同样可能导致较年轻青光眼患者的出现,包括但不限于家族病史、近视远视、血压异常、眼部外伤史。因此,做好眼睛的健康管理十分重要。
远离青光眼的小tips
由于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视神经的损伤一旦发生便难以恢复。因此,了解青光眼的预防干预措施对守护眼部健康有积极意义。
1.合理用眼
电子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过度使用与各种眼科问题有关,包括眼睛疲劳、干眼和视力模糊等。
其中原因可能是,在小屏幕上近距离用眼易引起眼睛的过度调节,导致眼压增加。此外,在暗光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瞳孔的长时间放大同样可能造成眼压的升高,增加青光眼发生风险。
建议连续用眼半小时到一小时,应该休息10分钟:可以眺望远方,也可以眨眼或者是闭眼,缓解视疲劳。用眼环境光线要适宜,不能太暗,但也不能太刺眼。晚上使用电子设备时要开灯,并且将屏幕的亮度调暗到30%。
2.定期运动
运动有助于降低眼压,其中眼压降低的幅度与运动强度有关。
在一项涉及健康受试者的交叉研究中,以 40% 最大心率进行 15 分钟运动后 5 分钟,眼压降低了 0.9 mmHg;而在类似持续时间但以 80% 最大心率进行运动后,眼压降低了 4.7 mmHg。
具体运动频率方面,有研究指出每周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相较于完全没有运动的族群,有较低的青光眼发生率。
3.营养补充
通过合适的膳食营养补充同样能够保护视神经、降低青光眼风险。
美国《 JAMA Ophthalmology 》 杂志的研究表明,每日饮食中增加 ω-3 脂肪酸(包括EPA和DHA)的摄入量与降低青光眼发病率相关。ω-3脂肪酸主要在视网膜氧化应激、IOP管理、血液供应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有助于减少与青光眼相关的潜在损伤。
血流减少和血液粘度增加已被认为是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潜在危险因素。ω-3 脂肪酸则可以通过改变红细胞膜组成和血浆蛋白组成来降低血液粘度。
DHA作为重要的细胞膜成分,可以防止视网膜细胞结构退化,减少因眼压升高而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并保护视网膜感光细胞免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语
眼睛让我们见证了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但电子设备的普遍使用也让它承担着不少“工作压力”。当这些压力难以缓解时,眼部问题将逐一显现,而青光眼便是其中最“狠”的视力杀手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养好这面“心灵窗户”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哦!(文章内容为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内容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