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吴忠中学 2022级 贾思昱 省级一等
指导老师:郭彦钊
2043年6月7日,天气晴 “叮咚——”门铃声响起。
“请进。”我的智能机器人管家接收到指令,前去开门。 进来的人是今年新来的实习生小王,“教授,根据‘碳知未来’平台统计,这周基地内的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基本持平。” 我心下一松,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五年了,我们终于实现了,虽然达到碳中和标准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方舱,但有了成功的先例,想必很快就能推广。”
距离2060年还有十五年,“碳中和”指日可待。 实验基地基地所用的能量与外界不相通,全部由基地研发的设备供给,以便于测定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
“走,我们去看看基地的各项数据,顺便从‘碳能量兑换平台’兑换一些物品奖励奖励你们几个实习生。”我如是说道。 我和小王一起出门,门口的显示屏自动出现一行字:“教授今日不在家,有事请留言”我们骑上节能自行车,自行车会将动能转化为光能,无线发送到基站,基站再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发电。
一路上各类品种的花草树木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每一百米就会安放一个“碳吸收量监测仪”进行统计。风光互补路灯此时正处于待机状态,吸收风能和光能进行储存,当黑夜降临,便会照亮基地。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的节能手环上各自显示“节能积分+15”,而我早已习以为常。 经过查询,我的节能积分有53万,想到他们刚来两周,还没有智能机器人管家,便给他们一人兑换了一个,剩下51万积分。 “谢谢教授!”小王感激地说。 “没事,应该的。” 说来也是感慨,昔日的同学大多去了太空中转站,少部分的也各奔东西,只有我一人来到了零碳方舱,如今看到这些年轻人,更加怀念以往的伙伴。
中午,我和小王到基地第一食堂用餐,食堂整体是一个恒温的隔热集热空间,可以吸收大部分后厨做饭时耗散的热量,既能最大程度地节能,同时也让工作人员不再闷热。用餐的人们都有良好的节约意识,从不会浪费,因为每次光盘行动可以获得20积分。小王高兴地说:“食堂的饭菜多种多样,我吃了两周都没有重样呢。”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是的,基地一共五座食堂,可有你的口福了。”小王更加高兴了。 不知为何,我的心底仍然有着一丝担忧,基地只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即便达到了碳中和标准,想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也不知这一切是否会顺利…… 不过,正如一个成语“探骊得珠”一样,只有拼尽全力,不惧危险,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