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调研宣传
调研宣传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宁夏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调研报告)
新闻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6-02     阅读次数:    

摘要:本调研报告立足于宁夏区情,在充分了解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之上,客观指出在政府创新驱动战略助推下促进规上企业升级转型、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明显成效;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人力资本不足、企业缺乏高创新力、新产品推广困难、科研人员的激励与评判等问题;最后从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注重新产品推广策略以及健全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企业创新力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战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调研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若干意见》,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2018年5月起在自治区科协2018年度调研课题项目资助下,课题组立足于宁夏区情,调研了区内外1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其中重点调研走访了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共享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本次调研以真实数据分析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就如何提升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若干建议。

一、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017年9月召开的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会上,出台了《关于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助推创新驱动战略的“创新30条”。意见提出“坚持以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行业。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增强创新发展能力”,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企业科技后补助资金作用,强化创新导向的国有企业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考核权重。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多形式协同创新模式。支持我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与区外科研力量开展定向研发、联合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制造业(产业)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提出“坚持以开放汇聚创新发展力量”,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创新联动。吸引国家级科研机构、一流大学和创新实力强的大型企业来宁设立分院分所、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研发和成果转化机构。加强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意见还提出“坚持以人才培养使用支撑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工程,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意见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坚持以机制改革营造创新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创新的积极性。

(二)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规上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转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和长远当中准确地找到平衡点。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企业转型升级只有看得远、看得准、走得稳,才能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

以宁夏共享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党的十九大代表彭凡说过,“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不竭动力。”共享集团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强有力地印证了这句话的时代意义。

共享装备2008年提出“迎接一个全新的世界”,推行全面数字化管理,开始转型升级的探索,2012年提出“数字化(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制造 、效率倍增”的转型升级方针,明确向“技术创新型企业+数字化企业”转变的目标,同年开始实施“专利倍增计划”。2012年起,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5%以上。站在铸造行业角度,提出“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的行业转型升级之路,以“点线面体”四个层次推进,旨在推进行业转型。

1)“点”上突破,攻克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等关键软硬件技术。共享装备于2012年开始陆续组建100余人的铸造3D打印创新团队,成立了3D打印产业应用中心,累计投入近5亿元,主攻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技术,实现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已申请专利3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

2)“线”上集成,实践智能生产单元应用。共享装备根据铸造工艺流程,创新性地提出了铸造智能单元的模块化、工序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即:成形、熔化浇注、精整等智能单元,已经建设和改造10条以上智能生产单元。

3)“面”上示范,建设多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共享装备组织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先后投入10多亿元资金,攻克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虚拟制造、智能生产单元、综合集成等一批关键软硬件技术,2018年拟设计、建设累计达10个数字化示范工厂(已建成三座)。

4)“体”上带动,构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2016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同意设立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的复函》,同意共享装备牵头组建首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与中国铸造协会、新兴铸管、汉得信息等12家股东,以“跨界融合、共建共享、联通各方、服务产业”为共识,共同组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并2017年9月份成立了中国智能铸造产业联盟。

(三)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整个市场活动的参与者。从实践当中要持续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扩散转移转化的主体。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企业对于创新的投入。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下面以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的创新项目为例,说明科技创新给规上工业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

1.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创新项目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吴忠仪表”)是我国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始建于1959年。

吴忠仪表分别于1980年、2002年两次全面引进日本山武、德国ARCA控制阀制造技术,通过引进技术再创新,吴忠仪表控制阀生产制造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批工艺设计技术人员,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吴忠仪表每年设立10个左右产品研发项目、10个左右的工艺攻关项目、10个左右的智能制造信息化项目、10个左右的铸造工艺攻关提升项目。项目侧重于已有市场的产品向高参数方向迈进,主要方向聚焦于公司制定的六大目标市场(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长输管线、火电及核电站高温高压差、LNG及空分设备低温领域、以及水下及海洋平台采油采气),并争取实现产品的全覆盖。同时,集中优势资源,申报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工信部及发改委项目。公司兼顾自治区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并积极与国内著名高校联合成立协同创新中心。近几年,吴忠仪表在创新战略驱动下,研发了系列煤化工用阀、并采用超音速喷涂等先进制造技术。系列产品仅在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上就实现了5亿订单,替代了进口。公司研发的长输管线用阀,取得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及中石油的国产化鉴定,并逐步推广在全国10个以上的压气站及分输站使用,取得了新的市场占有,替代了进口。同时在超高压差控制阀方面以及炼油加氢装置用阀等方面均有了大跨步的发展。在新工艺研究方面,超音速喷涂、等离子喷焊、真空镀膜等技术成熟推广应用。在信息化方面,承担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项目,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等项目,推进适应单件小批量订单模式生产的离散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

2.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创新活动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成电气”)成立于1995年,是大型高、低压成套配电设备生产企业、原国家电力部、机械工业部确定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和国家经贸委“两网改造”重点推荐企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高压开关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支持的30家民营骨干企业之一。近年来企业主要创新活动如下:

1)企业发展与组织管理战略创新

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立了面向行业可推广智能、高端配网成套开关设备产业化基地。重点围绕高端电力装备-智能配网成套开关设备研制业务流程和工艺路线的智能系统,开发、试制和优化柔性可视化工艺装备、完善研发创新平台和核心设备、优化集成软件信息化系统以及深度融合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应用。重点衍生推进远程运维服务模式的智能装备/产品应配置开放的数据接口,具备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建立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能够对装备/产品上传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向用户提供日常运行维护、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2)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创新

在智能化产品方面,形成一整套以DSP为核心硬件平台的配电自动化产品系统和监控软件系统,集保护、操控、测量等功能一体化,同时将上述引进技术与企业的“载流导体荧光光纤温度在线监测技术、开关设备智能语音引导技术”等核心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研制出智能化输配电装置,研制适用于光传导或光传感器应用的数字化组件和开关设备等。在环保型产品方面,引进“环保型的环氧树脂、硅橡胶及其纳米、微米粒子掺杂型固体绝缘材料开关设备”等技术,结合企业自主研制的空气绝缘开关设备的技术特色,重点突破“大电流的固体绝缘(或核心部件固体绝缘)的开关设备”、“小型化开关设备”等。在高海拔产品方面,在企业原有研制的海拔5000米12kV电压等级高压开关设备及真空断路器产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高海拔环境下输配电开关设备绝缘水平、防凝露、抑制温升、耐受湿热交变能力等方面关键技术。

3. 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创新项目

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享集团)始建于1966年。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通过体制、技术、管理等不断创新,已经成为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

在创新项目方面,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互联网+研发”形式实现重大项目攻关与研发,形成了有高层领导参与项目全过程策划、研发的机制。每年立项200余个项目,项目立项后在CSP2.0数字化系统中开展过程管理工作,每月申报月度计划、指标,并应用CSP工作方法开展工作,月底技术中心检查各公司战略级项目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并进行考核评价,子公司检查公司级、部门级项目并完成考核评价;年底项目结题后专家在CSP系统中进行年终评价,评价结果用于项目负责人个人及部门绩效评价,每年科技创新大会对上一年度的CSP项目进行奖励。近三年重大创新项目有: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数字化铸造工厂示范工程、大尺寸铸造砂型高效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研究、铸造用工业级3DP打印设备研发、面向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协同制造云服务平台、多种创新方法在制造企业的融合与应用推广“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配套高压外缸铸件研发项目、研发H级高效燃气轮机配套铸件、研发港珠澳大桥工程旅检大楼主支撑架铸件、研发W7L32D EB船用发动机机架铸件Ishare型模具3D打印设备Idream2215型砂型3D打印设备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资本不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又依赖于人力资本。企业中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和人力资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科技创新的结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规上工业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本作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短板问题,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数量,共享集团提出了“快速成才法”和“六维工作法”,制定了共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项目带动、校企合作、产研合作、院士带培等方式提高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但因开展时间短,还未显现成效。

(二)企业缺乏高创新力

在供给侧改革之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并且主动在该方面加大资金、人力等投入力度, 但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周期普遍较长, 并且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等作为基础支撑, 因此出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许多企业的创新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共享集团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就遇到类似的问题。近几年制造业经济不景气,特别是铸造产业,面临环保问题、转型升级等难题,企业除正常生产经营外,研发投入、转型升级改造投入,环保投入均较高,资金压力较大。企业发展要面对众多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步伐。力成电气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着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两个量要一起抓的紧迫任务;面临着培育竞争优势资源与补齐发展短板的双重难题。这些实际情况都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三)新产品推广困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竞争的加剧,市场上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消费者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宽广,产品能否最终被消费者接受的唯一标准就是该产品是否能够有效地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独特的需求。同样,新产品的推出也必须是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某种独特的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在新品推出之前认真地分析与研究了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市场确定了新产品的概念与诉求,但新产品的推广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吴忠仪表在企业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新产品推广的问题。新产品投入多,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特别是高参数产品推广过程中,如何说服用户使用国产替代进口,仍然路途艰难。新产品应用投标的门槛设置问题也阻碍了工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四)企业科研人员的激励与评判问题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紧迫要求,必须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内生动力。对照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企业研发一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科技创新活力不足,技术人员常规工作繁重,技术力量分散,主动承担科技项目的积极性不足,无法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公司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未树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意识,科技创新人员的收入与其他人员收入差距不大,对所属单位科技创新考核力度不够;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政策落实困难。

三、提高企业创新力的若干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依靠科学的人力资本的投入。企业首先要认识到人力资本投入区别于其他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虽然具有滞后性,但是人力资本一旦形成产出,就能够长期使用,持续不断创造产品和效益。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投入具有倍增的效益,其具体收益表现为个人收入增加、自身能力提高、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是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健康投资和迁移投资。企业需要高技能、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的规模,多渠道吸引人力资本投入,同时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短板问题优化投资结构。

(二)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全面创新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

以管理创新推进效率变革。企业发展的活力在基层、潜力在一线,管理创新的着力点要放在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上,落到提高职工的工作绩效上。一方面,突出业绩导向。企业要以全面绩效考核评估为主线,持续深化管理创新,集团、公司、车间、班组层层放权。另一方面,完善制度体系。配套相关管理制度,同时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在原有岗位工资体系基础上引入市场化补偿机制,确保收入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以科技创新推进动力变革。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可以将“研发投入占科技投入百分比”作为考核指标,用高投入为科技创新铺路。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工作者奖励力度和范围,要鼓励创新、不怕失败。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进一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并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指导,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以产业创新推进转型升级。打好转型升级硬仗,是我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转换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由路径。作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产业创新路径。

以市场创新推进开放发展。市场创新的核心就是扩大开放。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实力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和开放格局,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

以产品创新推进品牌建设。今天,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作为企业品牌的重要载体同样需要不断创新。

(三)进一步注重新产品推广策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给消费者留下一个相对固定的形象,即该企业是做什么的,主要生产哪种类型的产品。出于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竞争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发展现状的考虑,很多企业开展了多元化或经营方向转型的战略。由于对企业根深蒂固的印象,目标消费者可能会怀疑新产品的“专业程度”。

推广新产品之前一定要把产品资料准备齐全,做成一个产品文档。产品文档要注重展示新产品的优势,重点说明顾客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如产品功能如何、手感如何、是否容易装配、能否重复利用、产品质量如何等;同时,好的设计还可以突出其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等优点。

在推广方式上,企业要根据具体的新产品类型采用多样化的产品推广方式。新产品推广一般分为导入期、生长期、全盛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因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对应策略各不相同,企业需要根据新产品推广阶段灵活地调整推广策略,以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四)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激励制度

企业科研人才具有与普通工作者不同的特质和工作动因,为科研人才营造一个社会尊重的环境,赋予其重大的社会使命与责任,给予其能够展现才能的舞台和实现价值的事业平台尤为重要。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要从多个层面综合考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建立鼓励科技创新的氛围,为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用文化凝聚人才,用事业感召人才,形成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2.推进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

建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制度,为研发人员科技创新提供财务支持。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大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中科技创新指标加分及减项分值,提高科技创新对企业负责人收入的影响水平。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收入体系。

3.加强平台建设,建立鼓励创新的管理机制

组建技术研发中心,推行项目负责制,赋予其人、财、物的相应权利,研发人员的绩效与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果水平直接挂钩。建立符合科技创新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首席专家、资深专家、高级专家等岗位序列,给予科技领军人员人、财、物的决定权。

4.加大物质激励,鼓励员工成长

提升技术骨干人员的收入,包括科研人员的工资薪酬、住房医疗、社保福利等。设立科技奖励专项资金,以奖金作为重要激励手段,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根据项目或奖励的级别、经费规模以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获得的项目给予经费配套或收入提成。对于上市公司,开展股权、分红权等激励工作。探索技术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模式,为员工开拓新的发展机会及职业发展通道。加强人才培养激励,为科技人才提供学习机会。

四、结语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升级版, 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企业需要在新时期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力度, 除了主动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商业模式, 并对其进行本土化处理之外, 同样还需要结合当地各项优势资源, 在因地制宜的原则指导下增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特色性。



 
上一篇: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宁夏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决策咨询)
下一篇: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宁夏科普作家协会2018年决策咨询)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