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省级一等奖
省级一等奖    
实现双碳目标,迈向绿色未来——青铜峡市第一中学 2022级 张飞燕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张飞燕     发表时间:2024-01-10     阅读次数:    


青铜峡市第一中学 2022级 张飞燕 省级一等

指导老师:王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实现双碳目标,迈向绿色未来》双碳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那什么是碳达峰?什么又是碳中和呢?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等等,无不看出中国对双碳对环境的重视。

想必到这很多人就要问了,哎?为什么中国如此重视双碳呢?双碳领域之所以会被国家如此重视,这不单单是环境保护和国际承诺的问题,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将绿色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调。“双碳”目标的提出有利于我国产业及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国家战略上讲,他更是个关系到祖国政治与经济的重大问题,它不仅牵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与经济地位。先说国内方面,国家通过调整可获取资源的结构,可以有效的摆脱我国经济发展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革新,可以彻底摆脱能源束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国际能源竞争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再增长,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通过开启碳资产、碳交易等市场机制与金融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际能源发展地位,与金融话语权;再说国际方面:随着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都纷纷提出自己的工业回归计划,中国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我国与各国制造技术的竞争与较量愈加激烈,这场竞赛不仅关系到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他更是一场科技与工业的全球革命,如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将改变人类世界的发展历程,这不仅关系到我国是否能成功从制造业大国升级为制造业强国,更是关系到未来中国是否会因为科技与工业落后于人,再次重历被时代车轮碾压的屈辱历史;与此同时,全球气候问题,又给这场发展竞赛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限制,那就是能源排放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排放权就等同于发展权,中国除了要在智能制造领域突破,更需要发展从高碳转向低碳的新工业。而新工业的崛起,就需要建立大规模的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网络,同时依靠新技术、新材料的革新,摆脱能耗和重污染的枷锁,通过参与全球市场机制,调整中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与金融地位,提高国际话语权。

“双碳”目标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系统性作用,可以给我国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实现“双碳”目标,降低碳排放,有利于传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治理,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控制协同增效。从长远看,实现“双碳”目标,降低碳排放,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使人与自然回归和平与安宁。就我们个人而言,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到节能减碳,做到节约用水,节能用电,节省粮食,等等,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出行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同时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这些都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只要人人都改变生活方式,转变传统观念,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驱动,相信“双碳”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应该成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与践行者,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上一篇:你好,无碳中国——青铜峡市第一中学 2022级 杨钧儒
下一篇:CN绿洲计划——青铜峡市第一中学 2022级 张赫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