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虽然寒冷但不少小伙伴身体的“燥感”却不顾寒冷自顾自“升级”嗓子疼、嘴角烂、便秘等“上火现象”接连“报到”小伙伴们是不是和小科一样,入冬以来,稍有不注意就会“上火”,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诸多小问题接踵而至,简直太难受了.....
明明天冷了,为什么“上火”的人反而变多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为什么冬天反而更容易“上火”呢?
冬天最容易上的3种“火”
如何预防“上火”**?**
01 冬天“上火”
提起“上火”,不少小伙伴最先想到的症状就是眼干喉痛、鼻干出血等症状。实际上,“上火”在中、西医的描述范围有一定的差异。
生命时报上发布的文章曾提到过,在现代医学中上火通常是指炎症反应,比如眼睛肿痛、咽喉肿痛等。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上火分为“内火”和“外火”。
“内火”常因内在情绪焦虑和饮食结构失衡引起的“情生火”和“食火”,“外火”则是给体质旺盛的人过度保暖滋补而引起的“上火”。
冬天之所以容易上火,和以下原因有关:
首先,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冷,气候相对干燥,空气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
这样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人体毛孔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新陈代谢减慢。
其次,在饮食上,人们往往喜欢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火锅、烧烤、炖肉等,这些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内火上升。
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体内阴虚火旺,出现“上火”症状。
02 冬天最容易上3种“火”
进入冬天,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但在御寒的同时,如果不注意适度,就有可能走向反面,诱发上火。
1、烘出来的“燥火”
冬季气候干燥,北方冬天有暖气,南方有空调,还有些人会使用电褥子、电暖气等取暖设备,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能加重室内干燥程度。
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就会容易出现“燥火”的表现,如嘴唇干裂、咽喉干燥、口渴欲饮等症状,严重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出现干咳等症状。
2、吃出来的“湿火”
为了御寒,很多人在天冷的时候喜欢吃火锅、羊肉等食物。
在短时间内摄入这类食物过多时,脾胃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运化不良产生湿热,即“湿火”。
通常表现为口黏口苦、胃脘胀满、食欲不佳、舌苔黄腻、小便发黄、大便不畅等。
3、冻出来的“寒包火”
一些人发现自己上火了,就想靠少穿衣服的方法来降火。
实际上,上火需要在体内疏散、清解,如果单纯靠外面的寒气来去火,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容易形成另一个病证——寒包火。
寒包火有感冒和慢性“上火”两种表现形式:
感冒:这是急性表现,可能出现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等症状。
慢性“上火”:身体老感觉怕冷、手脚凉,同时又经常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脸上起痘等。
03 如何预防“上火”
1、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在冬天,一定要注意多喝水,充足的水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冬季不上火。
当人们身体的水分在**达到体重的10%的时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等症状。**
因此,每日摄取充足的水分非常的重要。
2、学会调节个人情绪
不良的情绪也是引起上火的主要因素,长期的心情不好、压力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上火。
建议易上火人群尽可能学会调节个人情绪,尽量保持心态平稳、心情舒畅,避免长期抑郁及生闷气。
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学会及时倾诉,不要憋在心里。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熬夜、睡眠不佳、加班、应酬多等一系列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导致上火。
尤其是熬夜这种不太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体错失身体恢复的黄金时段,长时间如此身体机能可能会发生改变。
睡眠质量较差,身体长期处于劳损状态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积聚火气。
4、饮食上尽可能避免辛辣
在日常生活中,小伙伴们如果摄入太多辣椒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火,容易出现便秘和排尿烧灼以及肛门烧灼等上火症状。
5、尽可能避免摄入太多含糖量较高的水果
经常吃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橘子、荔枝、桂圆等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增加体内的糖分积累。
人体内的糖分代谢需要B族维生素的参与,摄入糖分过多的情况,容易导致体内B族维生素含量不足,引发上火的症状。
另外糖分容易滋生口腔内的细菌,损坏牙齿,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摄入一些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柚子、橙子、苹果等。(文章内容来源于生命时报、健康郑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