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排泄的重要器官,也是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的器官。因此,肾血药浓度相对高于其他器官,出现肾损害的概率也相对较高,受损部位主要是肾小管。肾损害轻者表现为单纯尿常规或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和肾功能异常,重者肾功能减退,出现管型尿、蛋白尿、血尿、甚至尿毒症等。
氨基糖苷类药物引发的肾小管毒性比较常见,可直接作用并损伤肾小管上皮胞,改变其通透性,从而诱发肾小管功能不全,最终导致肾功能受损。临床上多发于多次静脉给药后的2周左右,严重者可引起肾小管坏死及急性肾衰竭。造成的间质性肾炎大多与应用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关,主要表现是尿嗜酸细胞增多,一般情况下,停药后肾功能即可恢复正常。磺胺类药物容易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引起血尿或阻塞性肾病样症状,甚至会出现少尿或急性肾衰竭,同时也可通过免疫反应诱发肾损害。万古霉素主要损害肾小管,发生率为14.3%,若根据血药浓度和肾功能适当调整服药剂量,避免与氨基糖甙类联用,其肾毒性发生率只有5%左右。替考宁对肾的损害发生率为2.7%,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损伤,轻者为蛋白尿和管型尿,重者则出现少尿,血尿甚至肾衰竭。两性霉素B可改变肾的通性,增加尿钾的排出,导致肾功能损害,且发生率较高,几乎可以发生于每个使用者。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常规剂量,对肾也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肾小管,使血液肌酐清除率下降,约20%的患者可在用药后4天出现蛋白尿、血尿和少尿等。另有约2%的患者可出现肾小管坏死。
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较强,可对肾脏的损害较重,如头孢噻啶最明显,其它头孢类药物如头孢噻吩时有报道,使用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每日剂量超过12克,或60岁以上的老人,或患有肾功能减退或疑有肾功能减退,没减量者;与氨基糖甙类及袢利尿药合用时,更易发生。至于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硫脒、头孢替唑等都程度不同的伤害肾功能,尤其感染性疾病伴有肾病或剂量偏大时,疗程过长,对肾脏的损害更是容易发生,与氨基糖甙类或多肽类抗生素联用容易造成肾功能障碍。三代头孢类的头孢哌酮据有关资料证实,可出现过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有些药物如氨曲南、亚胺培南、拉氧头孢等应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决定使用与否或用量。
林可霉素对肾损害较轻,但肾功能严重减退应慎用,如临床需要时,也应减至常用量的25%—30%。喹诺酮类药物在肾脏中排泄,当尿液PH值增高后,易出现结晶尿和肾毒性,尤其时肾功能不全时。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左氧氟沙星在肌酐清除率小于50毫升/分钟时,要减量。四环素类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而言,易发生尿素氮、磷酸盐及硫酸盐升高,并有酸中毒尿中毒的症状。
使用抗生素要有指证,抗生素类药物更不应进行自我药疗,可现实中,自行使用抗生素的用药者却常见,即便是口服上述药物,更应注意抗生素对肾脏的伤害,若发现肾脏方面的异常,应及早就医处理或停药。若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上述抗生素时,要慎用,或减量;老年人使用时要特别当心,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肾毒性低的抗生素。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不要联用,应用上述药物期间最好多喝水,可加速这些药物的排泄,减少在肾脏中的停留时间,以减轻对肾的毒性。(作者系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卫市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