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有时也略有差异,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一般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一般将37.3~38℃称低热;38.1~39℃称中度热;39.1 ~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发病原因:发热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发热为感染性发热,体温骤然升高而寒战。发热可出现在任何发展较快的恶性疾病中,如肾上腺瘤、肝癌、淋巴肉瘤、急性白血病等;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创伤、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等;体温调节机能障碍,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和颅压增高、鱼鳞癣均可引起发热。体温上升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当体温在24小时内升高持续在正常范围1℃以上称为持续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又迅速至正常以下称为间歇热;24小时体温在上下1℃,但不低于正常叫驰张热;发热反复回归,高热几天后又降至正常,反复出现叫周期性发热。
治疗原则:要找出引起发热的根源,针对病因施治。不能盲目退烧,否则延误病情。当体温超过38.5℃时,可进行降温治疗。头部冷敷及酒精擦浴等。西药有阿司匹林、安乃近、扑热息痛等,均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老体弱者要特别谨慎,退热过快时可发生虚脱。一般不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降温。
药物治疗:
1.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的作用,可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痛、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用于解热镇痛,成人口服:0.3克~0.6克/次,3次/日,饭后服。儿童日剂量,2~4岁用0.16克;4~6岁用0.24克;6~9岁用0.32克;9~11岁用0.4克;11~12岁用0.48克。 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紊乱最为常见,大剂量可出现恶心及呕吐,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加重或诱发溃疡病甚至出血,亦可引起大便潜血。饮酒前后不可服用。
2.安乃近:具有较显著的解热作用与较强的镇痛作用,其特点为易溶于水、作用较快,可供注射用。主要用于退热,亦用于头痛、急性关节炎、风湿性神经痛及肌肉痛等。要防止虚脱,应严格控制剂量。成人不宜超过0.5克/次,小儿以8毫克—10毫克/千克为宜。该药不宜长期应用。
3.布洛芬: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解热效果与阿司匹林及保泰松相似而优于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偶有轻度消化不良、皮疹、头晕、耳鸣、胃肠道溃疡出血和转氨酶升高等。 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0.4—0.8克,一日 3—4次。布洛芬混悬液,主要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2—3岁,体重12—14公斤,1次3毫升。(作者系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卫市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 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