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19级 赵珂漪 省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胡晓娜
藏于市井的惊喜与美好认真了才能找到。热热闹闹、挨挨挤挤、素而不寂、暖而不腻,每一天、每一餐,都溢满世间温暖,每一餐或由珍馐美味构成,又或由粗茶淡饭构成,但不论何餐都是由食物构成,成为人们必不可无的生存之本。
俗言“民以食为天”,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全与吃有关。吃在生活构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但丰富了我们生活的面貌,也支撑着人类生命的繁衍,维护我们的健康。首先,当人类获取食物能力越强时就不会再需要所有人都去生产食物,由此便有了分工,社会生产的分工促进效率的提高,也丰富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吃的问题解决了,社会有了进步的基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也步步深入。上到银河探日寻星系,下到五洋捉鳖探深海。其次,在人类解决研究吃的过程时是我们解读大自然的过程,可促使我们能够对地球的资源有更合理的使用分配。更重要的是我们谈吃,不只是简单地谈美味,更多的是谈我们与历史、社会自然生态的互动。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饮食已成为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础,由此形成了特定的饮食文化,探索了另一条隐秘的生命轨迹。
岁月无序,食物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征不同,食物由物质基础逐渐变化为精神享物与物质基础的双重性产物。古时人们所在乎的实用性、耐吃性也趋化与口感化观赏性更具审美感。从身体满足解决温饱的功能转变为使人类心理满足心情愉快的功能。功能性转变的本质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发展破解了时空的局限。从两方面看食物的特征变化。一是客观方面,时空的变化,在人类完成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早期人类学会了狩猎原始牛很快进入了食谱,大约公元前8000年牛的功能变多可耕田等。还有社会背景的平稳性,当国家政局稳定朗朗乾坤、河清海曼之际,便奠定了食物创新的基石、经济繁荣昌盛便有了经济基础,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更新。最终使黎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是主观方面,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缓解后,丰享豫大的生活激起了人们心底对美好物质的欲望。不论岁月之余掠过几次时间的河,亘古不变的是人的欲望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且,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是不同个体表达情思、寄托情感的载体。至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泱泱大国五千年积淀成就了文明的一番深长韵味,同时数年来欲望的堆积也成就了食物的科学发明。创新食物不仅结合时代背景,还将融入人类的智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当人类脑容量加大变得越来越聪明时,进化出了“采集食物+食肉”的生存方式,人类大脑开启了演化之路。并且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查尔斯-慕斯巴带领科研小组研究发现,随着人类大脑的不断演化、人类更多的力量供应给大脑,更复杂的高级思维方式逐渐出现。食物的科学发明也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潮流。
传统食物总是牵连着相思与怀旧,勾起游子内心最深处的热望。李安的《饮食男女》,让人在饭桌上尝尽人间的悲欢离合;木心在〈少年朝食〉中的那句“而今孑身永寄异国,诗书礼乐一忘如洗,犹记四季应时的早餐”,让人感到年华老去,身处异国的淡淡悲哀;而《舌尖上的中国》则让人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勘悟人生命运的流转,原来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都不曾停歇。是的,人们对食物探究永不停止。被誉为中国食品四大发明之一的豆腐诞生于汉代,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安徽淮南八公山珍珠泉炼丹。创造了豆腐。在黄豆浆汁与卤水共煮时凝固成块,经过胆大之人品尝后竟香嫩可口便取名为豆腐。作为中国食品四大发明之二的豆浆的发明可上溯到商代。黄飞虎不满纣王暴政一怒之下归属西岐。纣王下令对其家乡血洗,其中名叫黄伯仲的人刚煮了一锅大豆听到消息后逃亡,后听纣王自焚而归发现大豆皆烂不舍得扔,便晾晒其并撒上盐巴,后流传至今。而中国四大食品发明之三的豆芽从发明至今约两千多年,创造发明者虽不可考,但在《神农本草经》中仍有记载:“造黄卷法,壬癸日以井华水浸黑大豆,侯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作为其四的面筋便由张士诚手下的厨师所创。不仅如此,无数文人雅士都为食物而折腰,更是加速了食物发明的速度。
在食物发明之际定要心怀科学严谨性、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科学发明。还要心怀温度,毕竟山河远阔、抵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家族聚餐的冬夜里等待开饭的时光是最惬意的。客厅里灯火明亮、上桌时还滚烫的一大锅杂烩汤、汁水咕噜咕噜地沸腾着,香气随着水雾蒸气袅袅蔓延开来,我们愿意这样盯着它快活地发愣、什么也不操心。许多年后回想起来,一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把这温暖的图案都说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