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 银川市第二中学 2021级 何世玉 省级一等奖
指导教师:王 飞
阳光从排气扇的缝隙中照射进来,微尘在这光柱里舞蹈,而我正依偎在妈妈的身旁望着对面的“单间”,那里住着隔壁二婶的大儿子哼哼,再有两个月他将离开这里。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叫哈哈(因从小爱笑故得此名),是一头两个月大的小猪仔,我的家叫万头猪场,从出生到现在我都没有走出过家门。妈妈说再有四个月我也会离开这里和她永别。我知道这是我的终极使命——我会被送到屠宰场,最后成为人类餐桌上的佳肴。不管是否情愿,时间总在催促我们成长。
人类的进化从古至今都是脚步匆匆,他们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食材的更替与发现,到烹饪方法的优化与改进,不同的菜系代表着不同地域的传统环境与风味儿。在这众多食材中,因为我和伙伴们饲养简易,又具有骨细,筋少,肉多的特点,成了人类日常食用肉最多的一种。我们的肉性味甘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的作用。人类一般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新鲜的熟食,另一种是将肉加工保存后食用。于是我们又会以火腿,腊肉,肉干,培根和香肠的形态出现。
从1950年以后,人类因为卫生及人道的疑虑开始使用电宰和冰冻的方法来结束我们的生命。之后,我们的身体被分割成块,不同的部位烹饪方法也不同。我们身上最高级的肉是里脊,大腿和排骨,这些部位瘦肉与脂肪比例恰好,吃起来不涩不油。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做炸,溜,炒,爆之用最佳,而排骨多指肋骨,是煲汤和红烧的最佳选择。
在人类食物的变迁史中,我们作为简单的食材,辅以不同的配料,可以变化出各式的美味。给人类的味觉记忆烙上了深深的痕迹,难以替代,历久弥新。而事实上,形成这种味觉记忆,才不过数百年的历史。在更早之前,我们的肉也并非美味。
在《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项羽对樊哙又赐酒又赐肉,看上去很器重他。但如果在某个宴席中,主人给你四升酒,还让你不得不喝完,这哪里有器重之意?甚至还要被迫生吃猪肘,分明是一种戏耍与羞辱。
自周朝始,人类就以分封等级定食物。在《国语楚语下》中“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其意思是周天子可以吃祭祀天地的食物,包括牛肉,羊肉和猪肉,诸侯可以吃牛肉,卿可以吃羊肉,大夫可以吃猪肉,士则吃鱼肉,庶民只能吃菜。由此可见猪肉的地位是比不上牛羊肉的。这背后究竟是何原因?为什么现在看起来美味易得的我们在食材匮乏的历史时代里,总是占据不了贵族的餐桌,而仅仅成为贫困百姓的副食品呢?
首先是畜牧数量的限制,人类对于我们的饲养不成规模,与黄土高原畜牧地带的大规模养羊无法同日而语。《齐民要术》与《四时纂要》两部农书对养羊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饲养我们。
其次是养殖与阉割技术的落后。我们在生长过程中是需要阉割的,其原理是通过去势改变我们的性格和肉质,便于饲养,增加养殖价值。未去势的我们不光是长肉慢,而且肉质粗,肉味差,有股腥臭味儿,令人难以接受。在养殖与阉割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我们自然无法令贵族满意。
这种情况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直到明朝时期终于发生改变,我们逐渐流行开来,至少在皇家食谱中已有所见。到了清朝,我们终于实现逆转,成了汉族的主要肉食。在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中,与我们相关的就有43道菜。其中有红煨肉三法,白煨肉,油灼肉等。时至今日,我们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食材,陪伴着人类的生活。
此时,房间里的光线暗了下来,我的眼前像是氤氲着一层薄雾,对面“单间”里的哼哼在梦中呢喃着,他会梦到什么呢?是梦到自己变成了东坡肉,锅包肉,或是粉蒸肉吧。而我多希望在成为人类的食材之前能去一趟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猪岛。据说,在那里生活着一群爱游泳的猪,他们坐拥一整座小岛,每天的生活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晒晒太阳,拱拱沙,无比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