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 中宁县第一中学 2021级 石中华 省级三等奖
指导教师:蔺文萍
食物,不仅有不同的味道,还有不同的样式 。但目的只有一个,为人们提供营养,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果地球上的食物耗尽或枯竭呢?我们该如何获取营养且生存下去呢?
想必这种问题会在未来解决。以后,在培育粮食作物会有更大的突破。水、大气、生物……能量与营养的主要来源。随着人类数目不断增加,极大可能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此只能另辟蹊径,找到新能源。
曾经有许许多多科幻片,多么神奇啊!可以凭空出现食物,既然食物的形成与自然界众多事物脱不了干系,那就从大气、水与米面的关系说起。虽说一切要靠植物自身,但可以尝试脱离自身,研究外物。留下它的外壳做培养皿。如果可以把大气中一些非生物物质利用起来,岂不是可以省下不少资源?到时候,可不是一个国家的危亡。乃至全世界都可以生存下去,这种生态文明也可延续下去。
首先从一种生物的角度分析,人与动物都是大部分水组成,说明水资源起到了决定性因素。接着生长也靠大气因素与阳光,植物呢?差不多也是这样的道理。试着分离开来,用一种特殊的培养皿培养。这种培养皿培养出的生物,虽然不是现在常见的动植物,但仍可以进行食用。像玉米,种皮与果皮、子叶等,可以在培养皿中找到合适的容纳物代替。最主要的部分应该是玉米的胚乳,里面的淀粉含量占70%,剩下的30%为其他营养物质。不只是玉米,还有马铃薯、茄子、黄瓜……都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合成可食用的新物质。有人质疑说是吃空气与水,肯定一点味道都没有。反而这种说法才是错误的,气体与水,只是培养物而已,最终的产物可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好比说米饭,照样是水与空气培养的产物。人们却能将其变为美味的食物。还有另一项技术就是植物体智能化。试想一下,人与动植物都靠大气与阳光、水生存。那么他们所得到的营养物质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差别。恰好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技术移植到一种植物中。就拿树说,树的品种也必须要好,不容易死去的。在树皮上面标志上需要的且可培养的物质。不到一天时间将会收获果实。未来的生活中,家家户户院子里种上一棵“智能树”那岂不是便利又有趣?期待他的出现。
未来真的难以想象,极多的不可思议。就像古时候,人们认为电子设备的不可能也在今天实现了,对食物的猜想也可能在明天或未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