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鳖虫
安乐蜥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的爬行动物,它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可以潜入水底待上很长时间。它靠的不是超强的憋气能力,而是随身自带着的“氧气瓶”——头顶上的一个大气泡,也就是它的物理肺。
我们今天的主角——龙虱,也是此间高手。
我家门前的小汪塘里就有龙虱,起初,我并不知道它叫这个名字。要是当时有人告诉我它叫龙虱,我一定会很奇怪——便是现在也很奇怪: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虱子我是见过的,人身上的、猪身上、狗身上的、猫身上的,还有牛身上的,我都见过,但我没见过龙身上的虱子——要是见过那才叫怪呢,我连龙都没见过,又哪里能见得到它身上的虱子呢?不过,我觉得,既然龙是神话故事里才有的动物,是神物,它的身上又怎么会生虱子呢?
那天,我家的水缸里没水了,妈妈叫我帮她抬水,让我先去小汪塘舀水,等水桶舀满了,她也就到了,她要利用这段时间把猪圈里的那头大肥猪伺候好,给它的猪食盆里装满猪食,不然,它在那里老是哼哼唧唧地叫唤,让人心烦。我拎着水桶就往小汪塘去了,水桶很轻,泡桐木做的,我拎着一点都不吃力,要是洋槐树做的我就拎不动了。我就是在蹲下来舀水的那一刻发现它们的,一开始我以为它们是金龟子,黑黑的,扁扁的,椭圆形的身体,背上有一层发亮的壳,虽然我没有用手去摸,但直觉告诉我,它们的这层壳是硬的,不像小蝌蚪的身体,看着都软。其实说壳不准确,是它们外面的一层翅膀,硬的,下面还有一层软翅膀,平时折叠在硬翅的下面,看不到,只有在飞行的时候才伸展开来,暴露在人的眼前,就跟金龟子的一模一样。这是鞘翅目昆虫的共同特点,但我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鞘翅目。我看它们的个头、模样都很像金龟子,当时还奇怪,金龟子不是陆上的昆虫吗,怎么跑到水里来了?我妈妈告诉我,这种黑壳虫叫作水鳖虫,不是金龟子。哦,原来如此,你还别说,还真有一点像是水里的老鳖呢——老鳖又叫团鱼或者甲鱼,是一种卵生的两栖爬行动物,只是,老鳖像它们这样小的时候,哦,不,老鳖可没有这么小的时候,它刚刚从蛋壳里爬出来也要比它们大上许多,小老鳖的颜色也没有这么黑,背上有点发青泛黄。在水里,要是讲外形,水龟和老鳖是最像的了,所以,当我后来听到有人叫它水龟子时,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我觉得,这样就跟金龟子更近了,连名字都很像,都有个“龟”字,只不过一个是陆上的“龟”,一个是水里的“龟”而已。
我见它们几个在水里蹿来蹿去,大约有五六只的样子吧,当时我没数,大概是这么多,虽然身体是椭圆形的,但一点都不笨拙,上上下下,还翻着跟斗,也不知道它们在忙什么。我发现它们的两条后腿很长,明显比前面的4条腿长多了,旁边还有比较长的硬毛,靠近脚爪的那段还有点扁。我看它们游泳的样子就明白了,它们在水里之所以那么灵活,靠的就是这两条长长的带毛的后腿,一伸一缩地划水,很像是划船用的桨。它们运动起来的样子,像极了那种双桨的皮划艇,只是艇身没有真正的皮划艇那么修长,不过,却要比真的皮划艇更加灵活,转弯、掉头、随意改变方向,一点都没有压力。
也就是它们的这两条带毛的大长腿,让我明白,它们真的不是我所熟悉的陆上的金龟子,金龟子可没有那么长的后腿。
我对这种小虫子有点着迷了,后来几天,我一有空就跑去小汪塘边看它们,它们好像知道我对它们感兴趣,就卖力地在我面前表演起来,不住地翻跟斗、转圈子。有一天,我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几只水鳖虫包围了一只小蝌蚪,说是小蝌蚪,其实个头也跟它们差不多大小了,肥肥的大脑袋,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像是书本里的小逗号一不小心落到水里泡大了。水鳖虫们围着它打转转,一开始,我还以为它们在一起做游戏玩呢,没想到,水鳖虫围着小蝌蚪转着转着就发起了进攻,轮番向它冲撞起来,不一会儿,小蝌蚪便被它们咬得头尾分离了,再过一会儿,可怜的小蝌蚪便不见了,全部进了这帮水鳖虫的肚皮。
这可真是出乎我的意外,我还以为它们会像真正的金龟子那样吃植物呢,没想到它们居然是这么凶猛的食肉动物。我把这件事情说给恒超听,恒超好像早就知道了,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惊讶的样子,还告诉我,这些家伙还会吃小鱼小虾呢,他就亲眼看到过一只趴在水草上的小米虾遭了它们的毒手,被几只水鳖虫吃掉了,那只小米虾的个头还不小呢,比水鳖虫大多了。
后来有一天,我看到一只水鳖虫从汪塘边的沙土地里钻了出来,摇摇晃晃地往旁边的青草地爬去,正好跟汪塘相反的方向。这是怎么回事呢?它不是在水里吗,怎么会从土里钻出来?它这是要干嘛去呢?我跟在它后面想看个究竟,它在陆地走路的样子可没有在水里游泳那样自如,踉踉跄跄地,有点笨拙。不知道它是不是发现了我,也许它真的有什么秘密,不想让我知道,也可能是觉得走路太慢了,爬了几步,它停了下来,张开背上硬硬的鞘翅,把里面的软翅膀露了出来,然后,腿一蹬,你瞧,它飞起来了。临走的时候,它还不忘朝我撒了一泡尿,不知道是不是怪我跟着它,妄想窥探它的秘密。幸好我离它比较远,不然被它射一头一脸的尿那才叫尴尬呢。不过即使被尿了也没什么,这样的遭遇我又不是没遇到过,我们在夏天抓知了的时候可没少被那些大嚷大叫吵死人的家伙们尿得满头满脸。
这家伙居然还是水陆空全能型选手呢,除了能在水里生活以外,还上得了天、入得了地,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真是不能小看了它。
我不知道它后来有没有飞回来,其实就是飞回来我也不知道,它们都长得一个模样,我可分不清它们究竟谁是张三谁是李四,也许它们自己能分清楚吧。
既然这家伙是水陆空全能型选手,而且在水里、陆上都能生活比较长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它是怎么解决呼吸问题的呢?等我知道蚂蚱和蜻蜓们的“鼻子”在腹部,水蜘蛛是靠物理肺在水下生活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摆到了我的面前。
原来,它也是和那些陆生昆虫一样,包括它在陆地上的兄弟金龟子,呼吸器官是长在腹部的,在它腹部上面有两排气孔,连接着体内的气管,它在陆地上行走或者飞行的时候就靠这些气孔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
那它在水里又是怎么吸氧的呢?看它那样子,在水里的时间比在陆上更长。原来,它也有水蜘蛛那样的本事,自带物理肺,只不过它的物理肺不是像水蜘蛛那样的蛛丝结成的网袋,而是藏在腹部和鞘翅间的气泡。
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关于它的物理肺是这样说的:
龙虱的腹部上面长有两排气管的开口,叫做气门,气管是贯通全身的组织。龙虱的鞘翅和腹部间都储存着空气,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气管供给体内的各组织需用。气门的口上生有很多钢毛,就像一个“过滤器”让空气通过,滤去杂质。空气不仅进入气管,还有一部分会留在鞘翅下面和腹部之间的空隙中,形成一个气泡。当龙虱潜到水中的深处时,就带着这部分空气,仿佛是带着一个“氧气罐”。当这个“氧气罐”里的氧气耗尽时,龙虱就会停在水底食物的枝叶上,微微翘起那对长长的后足,从鞘翅下面挤出一个气泡,这个气泡越变越大,拖在腹部的末端,这是龙虱用来进行呼吸的另一个“氧气罐”。在这个气泡里,氧气已经被消耗得很稀薄。不过,由于在水中溶解的氧气很多,同时由于压力较强,水中的氧气就会渗入气泡里面。龙虱的气管同气泡中的空气是相通的,渗入气泡的氧气就会不断地流向气管,供龙虱呼吸之用。当龙虱需要游泳的时候,它就会把气泡缩回去,而当它停止的时候,它就又会重新挤出一个气泡。(丛建民著《龙虱的营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
这可真是一种神奇的昆虫!
也有人叫它水蟑螂。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又瞧了瞧它那扁平的长椭圆形身体,你还别说,还真有几分那个“打不死的小强”的模样呢。
水蜈蚣
我在小汪塘边看水鳖虫的时候,还有一种小虫吸引了我,老毛子说,这是水蜈蚣,不要招惹它,被它咬一口很疼的。
蜈蚣这东西在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地方盱眙有很多,山上的石头下面随便翻翻都能找到几条,有时还会爬到人家屋里来,所以,靠近山边居住的人都有个习惯,早晨起来穿鞋出门的时候,会把鞋口朝下磕几下,这样,万一蜈蚣钻到鞋里面也能磕出来,不然,被它咬上一口可不得了。山民们常常会在农闲时节抓它去药店卖,它是很好的中药材。
但蜈蚣在我老家时庄却不多见,我猜可能是因为我老家那里是平原的缘故,不适合它生存,总之,见到它不是那么太容易的。但有一回我见到了,并亲眼目睹了它的凶猛。
那天,我本来想去草棵子里抓蟋蟀玩,因为我听到它老在那里唧唧地叫,我走过去的时候,却意外地看到一只蜈蚣也在那里。蜈蚣紫红色的身体,像一列长长的火车一样节节贯通,身体旁边长了好多条腿,密密麻麻的,脑袋有点扁平,最前面的应该是嘴巴,有两个弯镰刀一般的大牙,格外引人注目。本来我以为蟋蟀就够敏捷的了,我们抓它的时候,常常会扑空,一下两下抓不到它,它那两条大腿强壮有力,轻轻一跳就没了影子,没想到它遇到蜈蚣就怂了,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就像一道红色的闪电,蜈蚣一下子就到了蟋蟀的身边,还没等我看清楚,蟋蟀就蹬蹬两条长长的后腿,一命呜呼了。
我很庆幸当时没有冒然扑过去抓蟋蟀,要是被蜈蚣咬上一口,那可不是玩的,听大人们说,它的那一对大牙有毒,要不然蟋蟀也不会一下子就死了。民间把它列为“五毒”之首,可不是随便说说玩的。
所以,当老毛子说水里的那种小虫叫水蜈蚣时,大热天的,我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但好奇心还是驱使我忍不住对它多看了几眼。
平心而论,它的长相跟我见到的陆上的蜈蚣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虽说都很丑,身体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大概有十来节的样子吧(它也不肯停下来让我好好数,所以准确数字我也不知道,但大致还是差不多的),像列小火车,但颜色不同,我没见过哪只蜈蚣的颜色像它这样淡的,都有点透明了;最主要的是它并没有陆上蜈蚣的那么多条腿,我仔细看了一下,只有三对,集中在身体的前面几节下面,后面的那么多节身体下都没有腿,而且这6条腿似乎比陆上蜈蚣的腿要长上许多(蜈蚣是出了名的小短腿,但不妨碍它跑得快),倒有点像是经常晚上在墙上爬的蚰蜒——我们叫作“草鞋底”的,蚰蜒的腿也是又细又长的,就连颜色也跟蚰蜒有点像,都是灰白色。
平时,水蜈蚣喜欢头朝下尾朝上倒悬在水里,身体弯成S形,把尾巴尖上的两根尾毛露出水面,为了保持这种姿势,它需要用腿紧紧抓住水草,这大概也就是它的腿比较长的缘故吧。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它为什么要把尾巴上的两根尾毛露出水面,后来听说它这样做是为了呼吸,它的呼吸器官就长在那两根尾毛上,不把它们露出水面,时间长了不是被憋死就是被淹死。
水蜈蚣有一点特别像陆上蜈蚣,就是弯镰刀一样的大牙——其实这是它的颚,蜈蚣的那对也不是牙,是螯——是它的第一对脚变的。水蜈蚣的颚和陆上蜈蚣的螯的形状很像,作用也差不多,我猜,这可能是人们把它叫做水蜈蚣的主要原因吧。
有一天,我看见一条水蜈蚣咬住了一条小鱼,小鱼先是扭扭身子,摇摇尾巴,挣扎了一番,但很快就不动了,像极了我以前看到的蜈蚣抓蟋蟀的样子。我后来听说,水蜈蚣不是像其他肉食动物那样直接吃猎物的肉的,而是吸它们的汁。但许多的猎物身体里并不都是汁液,那怎么办呢?水蜈蚣有办法,它先是用那对大颚咬住猎物,然后从食道里吐出毒液使猎物麻痹,再吐出消化液注入猎物的身体,将猎物的肉分解成汁,最后才慢慢吸食,所以,水蜈蚣的猎物最后剩下的都只是一张空皮壳。我说怎么经常会看到一些水生昆虫和小鱼小虾的皮壳轻飘飘地漂浮在水面上或者附着在水草上呢,原来是水蜈蚣这家伙干的好事,据说,这家伙贪吃得很,一昼夜能夹死10多条小鱼苗,吃不吃得完另说,先干死再说。所以对于养鱼的人来说,它是十足的坏蛋,必欲除之而后快。
这也让我想起萤火虫,别看那家伙一副弱不禁风、与世无争的样子,模样上没有水蜈蚣这么凶恶,其实也是顶级杀手呢,它的手段就跟这水蜈蚣一模一样,甚至就连蜗牛、田螺等都是它手下败将呢,空有一身硬壳而毫无用处,最后还是成了它的腹中之物。
水蜈蚣和萤火虫的这种独特的消化方式有个特别的名字,叫作“体外消化”,其实有这本领的虫儿还有许多,我至少还能举出一例来,比如蜘蛛。
有人把水蜈蚣叫作水虎,就听听它这名字,也可以想象出它有多凶悍。这也让我想起陆上蜈蚣的另一个名字:天龙,一龙一虎,可真够霸气的。
最让我想不到的,是这个丑陋的家伙和水鳖虫也有联系,它居然就是水鳖虫的小时候呢,也就是说,水蜈蚣是水鳖虫的幼虫,水鳖虫是水蜈蚣的成虫。水鳖虫的大名叫龙虱,从水虎蜕变成龙虱,就是从虎变成龙的过程。
有资料说,雌性水鳖虫把卵产在莎草一类的水草的叶鞘里,幼虫孵化后几个小时就能捕食跟自己体长差不多的摇蚊的幼虫了,这可真是个天生的杀手啊,看来,水蜈蚣、水虎之类的名字,还真不是白叫的。
蜕过3层皮之后的水蜈蚣就要找地方化蛹了,这一过程很像蚕,时机成熟后,它就爬上岸来,找一块合适的沙土地,挖洞,把自己封在地下,变成蛹。再过一段时间,大约十几天的样子,它便开始羽化了,羽化后的成虫,就是龙虱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水鳖虫。
我那天看到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土鳖虫,应该就是这个时候的。一般来说,出土的龙虱并不会选择最近的水域生活,它张开翅膀飞到空中,大概就是想找另一块合适的水域,据专家说,它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扩展更多的生存空间,二是避免近亲繁殖。所以,我在上篇文章里猜它到底会不会飞回来,应该有答案了,那就是:不会!
(本文系典赞·2021宁夏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大赛文章类入围作品,作者系江苏省盱眙县融媒体中心韩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