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尝试不一样的科学传播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创作手记(一)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刘华杰     发表时间:2022-11-03     阅读次数:    


【提要】

要让博物学科普作品在内容上更加有分量,少不了文献的积累,更少不了作者亲自漫步自然之中、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时的观察与体悟。博物学科普创作能够传达的不仅是知识,作者的自然观与生态观也体现在字里行间——“像博物学家一样生活”。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是基于2011—2012年我在夏威夷访学期间收集的素材写就的,付梓已经是2014年7月。在此之前,我虽然已经写过《天涯芳草》《博物人生》等,但依然没有把全部精力投身到博物学。直到2019年,回顾一下这几年个人关于植物由近及远的一点探索,我相继出版了《燕园草木补》《崇礼野花》《青山草木》《勐海植物记》《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五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书。它们都是一阶作品。我个人称之为植物博物学,别人称之为植物科普。我只写亲自观察、拍摄到的植物,不想抄来抄去、解释来解释去。即便是科普作品也应当提供实质性的增量,(编者语:提供实质性知识增量,而不是翻炒冷知识,这是一种值得关注却不易复制的科学传播模式,最后成了科学传播实践者的一种生活方式。或增加经验数据,或增加特别的论证,还要传达作者的独特思索。不过,我从未认为它们有多么特别,更不敢认为它们有多么好。我是在做一个持久的实验:在现代条件下,一个普通人能否比较清楚地认出、了解自己身边的植物,能否与大自然对话?

这些作品不是在室内编出来的,首先要在野外做长期、扎实的调查工作,实地拍摄大量植物图片,之后做极为繁琐、细微的鉴定和分类工作,然后依据笔记的线索,选择一部分进行写作。(编者语:作家创作的硬操作,第一手知识增益,两阶贡献。

我这一实验的结论是肯定性的,一个普通人真的可以顺利地辨识、了解与自己相遇的大部分植物,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参与环境监测,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其中,显然用到了大量植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涉及科学传播。换一种叙述,这些书首先是写给我自己的,其他人愿意读当然也欢迎。所见与所写,不成比例,写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在此过程中,我并不怀有很强的使命感,并不想用我的作品教育、教训别人,但愿意分享我的观察、知识和美好体验。我想,这与当下主流科普、科学传播应当是有一定区别的。我无法说别人的方式方法不好,我只愿意走自己的道路罢了。

下面就具体说说《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的写作,只是若干肤浅的个人体会,对他人未必有什么帮助。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中央,是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中国都有大批游客到此旅行、消费。就自然物观察而言,中国人在此观察活火山者占多数(其实与进行一般性的观光的游客相比,这部分人也只是少数),来此观鸟、看植物的,还是比较少。但是,夏威夷的地理特色决定了其诸多岛屿上生长着大量非常特别的本土植物。最有特色的当属桔梗科半边莲亚科的上百种植物,它们大多为木本,其次菊科、五加科、檀香科、芸香科等也有一些非常特别的种类。这里特有种的比例相当高,而这与适应辐射有相当的关系,在这样的岛屿上甚至能够见证达尔文所描述的成种过程。但与此同时,夏威夷是“生物多样性的现场”(E.0.威尔逊语),在近一年的时间中,我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夏威夷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的矛盾。作为边界清晰、范围有限的海岛,夏威夷仍然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有关地壳变迁(如活火山)、生物演化、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研究之地。到夏威夷参观、访问、考察以及专程看花的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基于此,我似乎产生一种冲动,觉得自己有责任写一部书,帮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夏威夷。在中文世界,关于夏威夷的导游手册已有许多,但是专门写植物和植物生态的,一本也没有,甚至连相关文章也难找到。可以说,我的写作几乎没法参考中文作品,因为中国科学家也没有认真关注过夏威夷的植物。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写夏威夷的植物虽然没有做实验室工作,也没有发表新种,但显然也不同于常见的中文植物科普。对于我要描述的许多植物,中国人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它们可能还没有中文名。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其中重要的种类介绍给中国人,给它们取一个恰当的中文名(要参考拉丁学名书写规范和植物本身的特色),同时配以清晰彩色图片和简单的描述。具体的写作采用博物学界常见的游记体,用第一人称,尽可能减少枯燥感。从一开始,我就考虑过此类作品的寿命。科普作品有不同的寿命,绝大多数寿命较短,只是过眼烟云,迅速被遗忘,包括许多得奖作品。多数作品,五年后便丧失大部分价值。

我希望《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有持久的价值,怎么做到呢?那就是尽可能使之向文化、历史方向靠拢,而不是单纯普及知识。我希望50年后甚至100年后,我的作品还能发挥某种功能,比如用它对比植物、生态、生物多样性、文化现象,也就是说使之成为某种历史文献。(编者语:对科普作品寿命和持久价值的追求,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写作者的工作方式。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能够写成,必须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参考研究者的文献。业内人士都知道,在陌生的地方突然接触一大批不熟悉的植物,没有合适的参考书是根本无法了解的。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有两种作品,第一种是《夏威夷开花植物手册》(Manal of the Forerig Plants of Hawai'i),1990年初版,1999年出修订版,共两册,主编有三位魏格纳[Waren L.Wagner,其导师是在中国上海出生的美国植物学大倦雷文(Peter H.Raven)院士]、赫伯斯特(Derral R.Herbst)和索末(S.H.Sohmer)。此志书只收开花植物,不考虑蕨类,而夏威夷生长着大量有特色的蕨类植物,所以还得找一部好的蕨类专著。第二种是帕尔默(Daniel D.Palmer)写的《夏威夷蕨类和拟蕨类》(Hawai'i's Ferns and Fern Allies)。这类志书,光在室内看是不行的,一是看不下去,二是看了也理解不深刻,必须不断与野外实际生长的植物进行对照。有时,只做书本与活植物对照还不够,还得查腊叶标本。夏威夷植物标本大多贮存在瓦胡岛檀香山市中心的毕晓普博物馆的植物标本室中。夏威夷大学的洛克植物标本馆中也有一些,但种类比较少。为了准确鉴别植物,我不得不多次到毕晓普博物馆。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请教本地植物学专家,有时跟他们一起爬山、参加劳动。【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四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上一篇:推陈出新中的变与不变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是怎样炼成的(二)
下一篇:尝试不一样的科学传播 《檀岛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记》创作手记(二)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