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到极致的中国盘扣(或称盘钮),我们发现,它的真正成型及运用,与唐装和旗袍的流行密不可分。盘扣是一种文化。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曾出现过许多优美的服装款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服装文化。随中国的旗袍应运而生的盘扣,亦从古时的衣带逐步发展为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为一体的旗袍附属品,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手工技艺……最动人的故事就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在2000年参加纽约州参议员竞选之前,找到中国上海的一家服饰研究交流中心制作了一件旗袍。在这件旗袍上,服装设计师设计了两颗特别有意思的纽扣,一颗是由“2000”字样组成的,一颗是由“纽约”的英文缩写组成的。这两颗别出心裁的纽扣就是盘扣。
2.参观纽扣博物馆,了解人类文明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变化
要生动地介绍纽扣的发展故事,我们只有一次次参观、考察中国纽扣博物馆,一次次寻找世界各国纽扣博物馆和民间纽扣收藏爱好者的故事。它们讲述着受到各历史时期文明文化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各个时代精深广博的纽扣文化,记录着人类数千年来文明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作中我们发现,中国汉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也可以从博物馆及民间纽扣收藏中得到佐证,两者一同向世界展现了从古到今、从简到繁、从粗到精的演化过程。
同时,从文化史的角度去调研考察,各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创造了独具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服装造型艺术。这种造型艺术是由款式、比例、色彩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别是其中的纽扣,在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推动人类服饰改革、发展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它不仅实用,即将衣裳联结在一起,使其严紧、保温,并且使人仪表整齐;同时,自身也有审美装饰功能,对服装起了重要的点缀作用。由于纽扣对人的服饰有着画龙点睛之妙,故人们亲切地称纽扣是衣服的“眼睛”。
在对纽扣博物馆和个人收藏的参观调研中,我们看到纽扣作用与功能的同时,又深刻了解到中国纽扣和国外纽扣的变革,以及中华民族的纽扣文化,它们对于描画中国纽扣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风情万种的纽扣在各式衣裳或者某些其他服饰上,像娇羞的花朵,缤纷而烂漫地盛开着,诉说着衣裳主人们宁静而温柔的心事。
3.考察纽扣产业园区,深入挖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纽扣的发展
纽扣发展到今天,同一大批产业创造者的不懈努力分不开。我们利用创作团队熟悉纽扣行业的优势,深入挖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创办纽扣产业园区过程中可歌可泣的故事。
纽扣虽不起眼,但商机大。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桥头镇是个山区小镇,当年这一带有人从事服装加工,外地偶尔有人贩运纽扣来卖。一天,有叶姓两兄弟看到桥边一个席地而摆的纽扣摊生意颇好,便上去问个究竟。这个黄岩人摊主讲出了路桥出产纽扣的秘密。第二天,两人就结伴到路桥去贩纽扣来卖。不到一天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销售一空,赚了几十元。消息一传出,下一趟就有人跟着出去了。随着队伍的一次次壮大,联系的纽扣厂也日益增多。短短三五年,这个小镇竟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纽扣交易市场,并被香港报界誉为“东方纽扣第一家”。
纽扣虽小,却变化无穷。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贝壳纽扣生产始于清代,当地以极易取得的贝壳为生产原料,至今可以生产三十几个类别上百个品种的纽扣,成为占据全国纽扣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纽扣之乡”。改革开放后,又引来港台商人投资兴办广东省东莞市及周边的纽扣厂,技术和设备比较先进,以外销为主,当地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纽扣市场区域。福建省石狮市则借着侨胞寄来的物资开店设摊形成市场区,和广东省佛山市的金属纽扣市场相互竞争。
中国纽扣之都桥头是这样,有“桥头纽扣、大舜师傅”之称的大舜亦是如此。大舜人用自己的勤劳聪明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美丽的扣乡赞歌。桥头纽扣创业的故事,“纽扣创新之城”广州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故事,后起之秀石狮以“大炮打蚊子”的巧计夺得“万国商”之首的故事,每一个创业故事都荡气回肠,动人心魄,可歌可泣。
把这样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于《纽扣》之中,谱写成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纽扣蓬勃发展的赞歌,衬托出中国纽扣历史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内涵。
三、创作的启示
科普就是讲故事。这是我们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工业科普创作中心从多年科普创作实践中得出的经验。
科普创作需要“故事领先,兴趣第一,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为什么科普创作要把讲故事放在首位?答案是:这些故事将读者或听众的情感牢牢牵系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上,从而“俘虏”了他们。这种沉浸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作“叙事转移”。心理学家还发现,那些在移情测试中表现更好,或察觉他人情绪的能力更强的人,对任何故事都更容易发生叙事转移。
一位古罗马诗人曾这样说过“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听众的心,那就是向他们展示你自己首先已被打动。”科普文稿无论其内容是给人知识,还是给人思想,最终都必须给人激励,给人启迪。我们在编著《纽扣》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被人类创造纽扣和前赴后继创新纽扣的故事所打动。于是我们大量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编著《纽扣》提纲中方方面面的内容。(编者语:充分说明科普创作的艺术水准十分重要。如何创作出感动人的作品,是每个科普作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纽扣》创作的另一个启示是引用诗词。它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特点,同时起到增强文学色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科普作品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创作《纽扣》时,我们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如文章的题记、首段和末尾等,直接嵌入诗词名句。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能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读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通过《纽扣》的创作,我们渐渐明白:一个好的选题必须来自对作者心灵的触动,接着是厘清创作思路,深入作品中“体验生活”。对《纽扣》的构思和深入研究,以及“科普就是讲故事”的理念,确实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推进的。【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四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金涛
作者简介
陈福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工业科普创作中心主任,浙江省航空航天学会常务理事,创作的科学作品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全国科普征文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俞善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工业科普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发明协会会员,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副会长,作品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