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法自然:王晋康的科技哲学观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王晋康的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虚拟空间的发展其实是不可阻挡的,那么人类该如何与科技相处呢?他抛出了问题,也在科技哲学层面上进行了回答。
在小说《天父地母》当中,王晋康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因为地球遭遇灭顶之灾,人类科学家为延续人类血脉,希望开发“卵生人”,并送往遥远的外星球。出身黑道的亿万富翁褚贵福资助了200亿,并将自己冷冻起来,带着受精卵前往遥远的G星。等到10万年后,G星人的科学开始萌芽,女科学家妮儿找到飞船中的褚贵福,将之视为上帝,并借助飞船电脑中储存的各类知识,在短短百年中走完地球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之路。由于褚贵福是个半文盲,在知识选择时,认为宗教无关紧要,就全部删去,认为心理学、逻辑学、美学“饿肚子的人是不用看的,也没心看”[11],就调整到次要位置,唯独对科学、技术、军事学等实用知识非常推崇。这一举动,使得G星文明畸形发展。因为缺少人文学科的滋养,G星人虽然科技高度发达,军事力量非常强大,但不懂审美,也没有敬畏之心。几千年后,G星人舰队入侵了“母星”地球,冷酷地执行了灭绝计划,进而鸠占鹊巢。
在王晋康看来,人类发展过程中宗教、哲学、美学等人文学科始终与科学并驾齐驱,均为人类文明思想的精华,并且一直引导、审视、制约着人类的行为,自然不可偏废。他在科幻小说里,一直用哲学思想监督着科技发展,思考科技应该如何才能对人类、对世界更为有利,由此而形成了他的科技哲学观。郝树声在总结王晋康科幻小说的价值观时,将其概括为五点,其中第三点为:“生物几十亿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天然稳定的结构,人类在用科技改变世界时,也应尽力维持原有的平衡。但在原来近乎隔绝的地理小环境不可避免地融合为大一统世界时,由于激烈碰撞而产生的灾疫是不可避免的。”[12]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一种“道法自然”的哲学精神,也就是说,科技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
在王晋康的科幻小说中,“道法自然”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
(一)自然层面:科技发展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道法自然”首先要求现代科技发展应以生态伦理学为基础,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无论是动物、植物等有生命的物体,乃至于山脉、大河、岩石等无生命的物体,统统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因为地球生命本身经过多年演变,形成了许多微妙的平衡。王晋康在《逃出母宇宙》中就曾说:“生物圈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网络,各种生物相互影响,没有哪种是绝对的有益生物,哪种是绝对的有害生物。保险的办法是尽量保持原状,理由很明显,因为这样的进化过程至少已经成功过一次了。”[5]153的确,现代生态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整体论的观点,在此前提下又有平衡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反馈转化规律和物质循环代谢规律等。这些生态学规律经过融合、加工,被吸引进科技观中,成为“绿色原则”。正如老子所说,人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就是说人应克制个人欲望,顺应万物本来的情形,而不要破坏万物本来的状态。进而言之,科技的使用不能破坏原有的平衡,而应辅助自然生态实现平衡,从中让人类得到更好的生存。
也正是出于这种观念,在《替天行道》中,王晋康对违背自然规律的转基因食品予以批判;在《豹人》《癌人》《蚁人》中对改变人性的基因工程表示警惕;在《与吾同在》中,王晋康支持人类要保留本性中的一些“狼性”,虽不免会有战争,却可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以免在外星文明入侵时成为待宰的羔羊……这些观念对我们的发展观、教育观也有启迪意义。
(二)人类层面:科技发展服务人类整体
王晋康承认,他在思考人类发展时,也并不能做到以生态为中心,而往往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的。所以,在他的科技观中,狭义的“整体论”就是“人类整体论”,要求人类认识生态规律,进而发展科技“以人合天”,精心照料天地万物,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获得人类的诗意栖居。比如在《生死平衡》一书中,中国民间医生皇甫林以祖传的“平衡医学”将过敏体质的首相之子法赫米从玻璃罩子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并挽救了两个陷入天花病毒战的国家,于是“平衡医学”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而所谓平衡医学就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反对现代医学对自然过于暴烈的干涉,认为“全歼病毒”福祸相生,不一定合适。小说中说道:“西医是绕开人体的免疫系统直接和病原体作战,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游戏。一方面,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无所事事中逐步退化;另一方面,病原体在超强度的锻炼中日益强化。这就像是高堤蓄水,总有一天人为的平衡被破坏,疾病就会加倍凶猛地吞噬人类。”[13]同时,王晋康还将医学从简单的治病救人,上升到对人类有利的生死平衡机制上,让人类回到自然中,凭自身的免疫功能和群体优势去和病原体搏斗,并允许有部分牺牲者,让自然选择坚持下去,而新医学在不影响自然选择效应的前提下,用科学手段把这个平衡点尽量移向生的一边。
在小说《十字》一书,王晋康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念。他刻画了一个富有理想主义的女性梅茵。她是秘密科学组织“十字”的成员,从科学机构偷出天花病毒,并建立生物工厂,将之放在儿童福利院里。她是个恐怖分子吗?不,她和“十字”成员一样,遵循“低烈度纵火”的理念,认为要给病毒一些生存空间,使其毒性下降,变得温和化,与人类和谐共生共处。王晋康认为:“上帝只关爱群体而不关爱个体,这才是上帝大爱之所在。”[14]对于生病的个体而言,这种观念自然是残酷的;但对于人类整体而言,这却是有益的,符合大局观的。
所以从“道法自然”理念出发,人类必须穿透表象,看到实质,对科技确定两个衡量标准——是否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并以这两个标准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某些“人类审美偏好”。退而求其次,也要保持整体人类的发展,以此超越个人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对科技发展进行鼓励或制约。
四、结语
王晋康在第一部科幻小说《亚当回归》中就写到,科技进步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亚当虽然竭力捍卫“自然人”,抵制“智能人”,但最终还是移植了“第二智能”,成为“后人类”。不过,第二智能的发明者钱人杰规定了“在人体内植入第二智能三戒律”,其中第二条戒律是:在运行十年后应能自动关机,使其载体处于完全的自然人状态,并保持该状态至少100天以上[15]。第二智能是否重新启动应由被植入者自行决定。这个定期回归旨在让人有个反思和觉醒的机会,以此抗争科技对人的异化。而这种自省的要点,就是要求科技发展永远受制于自然整体的平衡、人类整体的发展,让科技受制于人类道德伦理红线。这当然很难,但以王晋康、刘慈欣为首的科幻作家们职责所在,就是要不断地提出警示,让人类在驾驶科技汽车高速飞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要时时警醒,握紧方向盘,并将右脚时刻放在刹车板上。
参考文献:
[1] 田松.一位“科幻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N].中华读书报,2008-12-02(16).
[2] 王瑶.我依然想写出能让自己激动的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访谈录[J]. 文艺研究,2015(12):70-78.
[3] 达科·苏恩文.科幻小说变形记[M].丁素萍,译.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
[4] 王晋康.漫谈核心科幻[J].科普研究,2011(3):70-72.
[5] 王晋康.逃出母宇宙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6] 王晋康.宇宙晶卵·后记[M]// 宇宙晶卵.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7] 吴岩.科幻文学论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8] 武田雅哉,林久之.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M].李重民,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27.
[9] 何夕.六道众生[M]// 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何夕卷.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0] 王晋康.替天行道[M]// 王卫英.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王晋康科幻创作研究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
[11] 王晋康.天父地母[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2] 郝树声.跨越时空又立足现实的冥思苦想——推介王晋康的几部代表作品[M]// 王卫英.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王晋康科幻创作研究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
[13] 王晋康.生死平衡[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14] 王晋康.十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15] 王晋康.亚当回归[J].科幻世界,1993(5):3-9.
(文章选摘自《科普创作评论》2021年第2期,作者系柳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