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 stuff”,意为“有趣的东西”,B站UP主“芳斯塔芙”的名字也由此音译而来。这个由一对90后学霸夫妻共同运营的科普账号,希望把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涨知识”。他们用崭新的形式讲述每个生命体的传奇故事,也让古生物学成了273万粉丝关注的热门话题。
如今,如“芳斯塔芙”等拥有专业知识背景或从事相关科学工作的专业人士,近年来也纷纷发挥个人特色化身科普UP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视频和风趣幽默的讲解,让硬核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推动各种小众科学走近大众。
“让不穿鞋的人穿上鞋子”
对于科普这件事,UP主“芳斯塔芙”的运营者唐骋有一个有趣的形容:就像卖鞋一样,需要有人把鞋子卖给穿鞋的人,也要有人想办法让不穿鞋的人穿上鞋子。
他很早就感受到,民众与科学家之间还存在隔阂。“中国的科技正在高速发展,但科学传播并没有达到与之相符的速度。”在互联网时代,一些追求流量的反智内容也占据着普通民众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对科学家的工作和整个社会的科学公信力都可能造成伤害。
网络科普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必须得有人做这个事情,而让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来做再合适不过了。”拥有多年科研经历的唐骋,从2014年开始在读博之余写作科普文章,2020年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他便投身于全职科普,以“鬼谷藏龙”为代号,在视频中讲述着古生物的种种故事;而他的同学兼妻子蔡春林,曾在学术期刊工作,已先于他成为科普UP主,创建了“芳斯塔芙”这一账号。
B站科普UP主“芳斯塔芙”
从翻译国外的科普视频,到自己原创,“芳斯塔芙”的第一条原创科普视频《奇虾:初代霸主的故事》便收获了成功,这个讲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顶级掠食动物奇虾的兴盛与衰亡的视频,发布24小时的点击量就达到了9万,成为“芳斯塔芙”的成名作。账号运营至今,两年的时间里,“芳斯塔芙”已经积累了273万热爱科普的粉丝。
让知识变得更有趣
什么样的故事对普通观众来说更有趣、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抓住普通观众的注意力,是唐骋在创作科普视频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让古生物人格化、剧情化、情绪化”,成为他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
在“芳斯塔芙”的视频中,5亿多年前的古生物“奇虾”曾是寒武纪的初代霸主,没有生物是其敌手,却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不知所踪、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处于底层的三叶虫,则像是为了生存而不屈挣扎的平凡家族,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地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时间,最终消失于惨烈的“二叠纪末大灭绝”——在唐骋独特的文案与解说下,几亿年前的古生物故事与今天的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还创造出了“三叶虫向世界竖起了不屈的中指”等网络热梗。
“芳斯塔芙”成名作《奇虾:初代霸主的故事》已积累了500多万播放量
“用一种偏娱乐的形式,把知识穿插到故事中,做出有趣的科普作品。”在成为科普UP主之后,唐骋逐渐意识到科普“要和观众打成一片”,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争夺”过来。在他看来,网络空间需要专业的科普声音,“大家多花一点精力看靠谱的科普,就少一点精力看反智谣言嘛”。
科普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内容的专业性与严谨性,“芳斯塔芙”的每个视频最后都会列上长长一串参考文献和数据出处。无论是文献的来源和途径,还是查证的深度和广度,唐骋表示,这与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写作并无二致,为了一个选题看上一周文献也是常事。他要求自己在做每一个内容时,都要保证基本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被问到相关问题都能回答出来。即便如此,以个人之力失误也在所难免,每期视频发布后的勘误也变成唐骋的一项“例行工作”。
为了平衡严谨性与娱乐性,唐骋在知识体系的打造中,便从观众的需求出发进行“抓大放小”。比如,他很少把生物演化的严格定义和高深理论放进作品里,因为感觉到大众比较缺乏对具体演化路线和地质历史的认识,于是在给观众“打基础”时便一定要保证严谨。“关于任何生物演化的动力、历史阶段、重大事件等必须有证据,核心假说必须有文献支持,就算是必须我个人猜测的观点也要做到有根有据。”
拓荒者:科普的视频时代
日前发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新时期科普事业绘制了发展蓝图。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网络科普,支持适应新媒体特点的科普内容创作和传播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科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科普品牌。
在互联网时代,科普这一“老课题”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去年一年,B站科学科普类内容增长了19倍,居全站所有分区之首,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达到80亿次,点赞数达到3亿。唐骋还记得,几年前B站知识区尚未成立,科技区的内容鱼龙混杂,没有多少正儿八经做科普的账号。而如今境况已然大不相同,专业的科学“冷”知识正在变得越来越“热”。
唐骋觉得这是好事,有助于科学传播者在商业上的良性发展,不再纯粹“用爱发电”了。越来越多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的科普视频正在网络平台中涌现:
《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无穷小亮”,已成为网友熟知的“狐主任”,用幽默的段子和硬核的知识,让观众在收获快乐之余,也破除了网络世界中诸多潜在谣言与伪科学;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导”,以研究各种“奇葩问题”出名,常用各种高深理论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让这些科学原理走下讲坛、走入生活;把学到的知识画给大家看的UP主“画渣花小烙”,则被视作科普界的一股“萌系风”,她用可爱的动画和软糯的配音,挖掘常见的生活现象背后的冷门小知识,让观众“既能悟到,也能萌到,收获双倍快乐”。
讲述了这么多的古生物故事,唐骋曾用“地衣”这种生物来代表自己,因为地衣可以长到其他生物长不出的地方,成为荒漠中的拓荒者。在他看来,与英文、日文世界相比,中文世界的科学传播尚处于相对荒芜的状态,他希望自己也能做一个该领域的拓荒者。
如今,“芳斯塔芙”最小的粉丝只有5岁,同时也有大量拥有博士学位、乃至已经有教职的观众。唐骋也感觉到,B站网友中有很多科学素养很高、知识储备丰富的人,“一些比较生僻的古生物化石都能被网友们猜出来,还能指出我们偶尔的错误,很多选题也是网友们推荐的。”
这也对他的科普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像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等一般人毫无概念、又特别抽象的知识,对唐骋来说依然是个挑战。“坦率地说,我至今都还没找到特别理想的传播方法。”他坦言:“科学传播领域还是需要更多人才呀!”(文章内容来源于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