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新时代下科普微电影的创作与发展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钱分平     发表时间:2022-12-20     阅读次数:    


摘要

1995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科教兴国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科技发展推动了时代进步,在新时代下,担负着提高公民科学素质重任的科普教育,任重而道远。科普微电影作为科普教育领域,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传播方式,广受公众喜爱,目前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详细讲述何为科普微电影,科普微电影与微电影、科普微视频、传统科教片的不同范畴以及科普微电影在开展科普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还结合实例分析,从内容、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等多方面来探究科普微电影的创作方式;最后,在结合当下这个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新时代,着重探讨科普微电影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科普微电影如何适应时代,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更好地服务科普教育。

关键词 科普微电影 创作方式 发展趋势

引言

2009 年,新浪微博上线,宣告国内微时代的到来。 2010年,《一触即发》、《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等网络短片火爆亮相,微电影这个新名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微电影以其投资小、制作周期快、传播效果好的自身优势,发展异常迅猛。在2012年微电影井喷的一年,网络有网络用户5.13亿,其中4亿公众喜欢看微电影。可以说微电影不仅改变了电影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电影的制作方式。

在微电影火爆了4年之后,科普微电影才姗姗来迟。201313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题目为《江苏:微电影创新科普新方式》的新闻报道,这是科普微电影首次在央视媒体上正式亮相;20141024日,中国首届科普电影文化周(展)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随着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大批优秀的科普微电影脱颖而出,如:首届科普微电影文化周获奖作品讲述了大学生矿工的故事《黑与白》和反映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河之源》,第二届上海国际科普微电影大赛获奖作品反映水生态危机的《长江长江》等等。科普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科普教育传播方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喜爱。

第一章 关于科普微电影几个概念问题

虽然科普微电影越来越受重视,但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科普微电影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工作中,记者发现很多人对于什么是科普微电影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科普微电影与微电影、科普微视频、甚至是科教片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了创作出来的很多科普微电影作品四不像,里面既有电影的一些影子,又有科普视频的痕迹。那么到底什么是科普微电影,它与微电影、科普微视频、科教片有什么样的区别,它的创作特点是什么呢?理论是实践的指路明灯,理清这些关系,有利于我们创作出更专业、更好看、更受公众喜爱的科普微电影。

1.1科普微电影与微电影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对于微电影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说法。一般认为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由专业团队制作的,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微周期’‘微投资的视频短片。科普微电影是以电影的形式为载体,用电影的方式解构传播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从这一方面来讲,科普微电影属于微电影的范畴,它具备微电影的特性又有自身的明显特点。

科普微电影首要任务是传播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内容上以相关科学的人、事、物作为表现对象,创作主题则与科普知识、科学精神密切相关。一般微电影的创作主题则不受限制,内容多种多样。

科普微电影是用电影的手法来表现、解构相关科普知识,即用电影手法的外壳来包装科普知识,以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由于科普微电影的特殊使命,决定其在创作中更注重严谨性,和科学性。即使科普微电影的表达方式是夸张的,或者娱乐的,但其表达的科普主题一定是科学的,严谨的,并始终遵循科学性第一的原则,而微电影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其主题可以严谨,可以娱乐,甚至是荒诞。

1.2科普微电影与科普微视频的区别

科普微电影和科普微视频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两者都是以科普知识作为创作内容,时长都非常的短,表现形式也非常相似,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不能很好的区分二者,导致在创作中,把握不好创作方向,出现偏差。

从内容上看,科普微电影与科普微视频都是以科普知识为创作和表现内容,科普微电影在内容的把握方面更严谨一些,创作内容大多经过前期的策划审核,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有清晰的主题,相比较而言科普微视频的内容相对自由一些,很少有专业的内容审核,严谨性、科学性相对较差,主题不清晰。

从结构上看,尽管时长较短,科普微电影也有清晰的故事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让公众在观看故事的同时了解科普相关的知识,;科普微视频对故事的完整性要求不高,它可以是某种科普知识的相关片段视频,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展示。

从专业性上看,科普微电影创作门槛更高,一般有专业的创作团队,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后期剪辑,有一套完整的创作流程,作品也较为精良,既具备科学的严谨性又有电影的艺术性;科普微视频创作则松散很多,可以是团队创作,也可以是科学爱好者个人创作,创作门槛较低,创作比较灵活,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拍摄,制作周期也比科普微电影较短,作品虽然比较粗糙,但涵盖内容比科普微电影更为广泛。

总之,科普微电影和科普微视频各有优势,科普微电影在专业性上、科学性、艺术性上更胜一筹,科普微视频则在创作灵活性、内容广泛性上更具优势。

1.3科普微电影与科教片的区别

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方针中,科教片有其特殊的地位,它是以唯物主义世界观,有效应用电影、电视手段,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科教片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阔,涉及自然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截止2010,根据CSM媒介研究在149个城市中的收视调查和监播数据,全国共有77个科教频道,涵盖中央级科教频道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教育台一套等 ),省级科教频道(如山东教育台、江西教育台等 )和众多的市级科教频道(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无锡教育电视台、西安教育台等)。

科普微电影是新时代下发展起来的产物,一种新兴的科普传播方式,与传统科教片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微时’‘微周期’‘微投资。科教片投资较大,制作周期也较长,时长一集30分钟左右,集数不等,播出平台常见于各大电视台。科普微电影制作比较灵活,周期短、投入小,时长15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20分钟,播出平台常见各大网络和科普场馆。

在创作理念上,二者一脉相承,在主题表达上科教片涉及面非常广,天文、地理、物理、 化学、动物、植物、农业、遗传、医学、历史、伦理道德等各门学科,更适合表现宏达的主题,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科普微电影主题单一明确,故事性强,更强调内容的故事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可以说科普微电影是新时代下,在科教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科普转播方式,它改变了科教片传统的创作格局,更受当下青少年的喜爱。

第二章 科普微电影创作方式几点探讨

目前科普微电影的创作刚刚起步,创作理论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科普微电影作品质量粗糙,科学性和艺术性不强。不同于一般的微电影,科普微电影担负着普及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这就使得探讨其创作模式,理顺其创作方法,显得更加的重要和紧迫。在这一章内,记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下在科普微电影创作的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1内容的科学性

科普微电影首先姓,科学性是其第一重要的属性,这是由科普微电影所承担的使命所决定的,如果没有这个核心,科普微电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要求我们在前期剧本策划的时候,紧紧围绕内容的科学性进行策划,不能脱离这个核心。当下很多微科普微电影电影,只关注了电影,只关注怎么拍好看,缺乏对内容的科学性把关,导致创作出来的科普微电影,好看有余,科学不足。 2014中国首届科普微电影大赛一等奖作品《刘大请客》,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但其所表达的主题与科技、科普基本无关。这样的作品虽然好看,却违背了科普微电影的创作初衷,显得本末倒置。

2.2故事的承载

科普微电影另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必须要有 完整的故事,所谓完整的故事主要是指以人物为核心展开的冲突和冲突的化解。这是由科普微电影的电影属性所决定的。这个属性决定了科普微电影的可看程度,所谓可看程度是指科普微电影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吸引公众观看。大家知道科普知识逻辑严谨、科学性强,这也导致如果仅仅展示这些科普知识,会显得比较枯燥,不能吸引公众观看,也就达不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效果。2014年,中国首届科普微电影大赛另一部获奖作品《河之源》,就属于这一情况,科学知识严谨,趣味性不足。如何把严谨又略显枯燥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是科普微电影的能否为大众所接受的关键一环。爱听故事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科普微电影借用电影讲故事的手法,利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结构科普知识,让科普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更吸引公众,这是科普微电影区别于一般科普视频的优势所在。

2.3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科普微电影领域:二维卡通动画、三维角色动画、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航拍摄影、高速摄影、水下摄影、微距摄影等等,多种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科普微电影的表现形式。

比如:利用二维动画表现原子分子化学反应;运用三维动画表现海底世界、宇宙星辰;利用航拍技术表现宏达的地貌场景;利用延时摄影表现植物的过程;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让灭绝了6500万年的恐龙,复活的公众的身旁,跟公众零距离接触;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把公众带到火星去,参观火星人类基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让抽象科普知识变成具体影像成为现实,还拉近了科学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公众的观影体验,激发了公众探索科学秘密的兴趣。

第三章 科普微电影的未来之路

3.1目前科普微电影存在的几个问题

科普微电影制作的专业性不强。目前很多科普微电影包括一些获奖作品,大都是学生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激情,很有时代感,但因为没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和完善的制作流程,以及严格的内容把关制度导致这些作品存在很大的问题,要么科学性很强,缺乏故事性;要么故事曲折动人,却与科学无关,科学性和艺术性还不能做到很好的统一。

科普微电影的普及性还不够。由于起步较晚,科普微电影很多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导致很多人对什么是科普微电影并不是很清楚,把科普微电影与微电影、科普微视频、科教片混为一谈的情况还非常普遍。但我们也欣喜,近年来科普微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中国.浦东科普微电影大赛、上海科普微电影大赛、山东科普微电影大赛、中国首届科普微电影大赛等等,这些科普微电影大赛的举行,一方面扩大了科普微电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培养了一批科普微电影的专业创作团队,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科普爱好者加入到创作和宣传科普微电影的阵营中来。

3.2 科普微电影未来发展的趋势

完善理论建设,打造专业制作团队。任何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成熟理论的支持。没有理论指导,科普微电影就会像迷路的羔羊一样找不到方向。尽快完善理论建设,打造一批专业的创作团队,完善制作流程,建立严格的内容把关体系,是科普微电影未来发展的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只有科普微电影的作品质量上去了,才能引起到更多的公众,才能现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加速科普媒介融合,多样化传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网民的不断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但目前大部分的科普影视制作主体来自传统媒体机构,其传播途径也多为传统传播方式。纵观目前的几大视频网站,科普影视内容的占有率明显不足,传播的单一化已经成为制约科普影视发展的瓶颈。科普微电影由于刚刚兴起,其传播普及更为尴尬,传统的媒体平台上(电视网络)几乎不见身影,新一代网络平台也多是自媒体、个人账号传播,各大科普微电影赛区成为其传播露脸的主要场所,传播渠道的单一给科普微电影的普及造成很大的困难。加速科普各媒介的融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网络平台、科普场馆等多种渠道,实现科普微电影的多样化传播。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是科普微电影未来发展的必走之路。

适应时代发展,服务科普教育 科普微电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与传统的科普影视相比,它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科研域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科普微电影像一个小小的时代窗口,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代科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引领人们穿越神秘的科学地带,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程昆.科普微电影推动科普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 杨波.浅谈如何利用科普电影开展生态文明教育[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06.

[3] 颜燕,陈玲.我国科教节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 电视研究,2009.

[4] 陈晓夏.我国科普影视产业媒体融合应对策略研究[J]. 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 2013.

[5] 陈德武.微电影:要电影还是要广告[J]. 商界(评论),2012.

[6] 魏明.微电影发展之路探讨.第三届文化娱乐产业年会,2013.

资料来源于2017121日第一届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作者系钱分平。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科技馆多媒体作品创作探究
下一篇:关于停车APP的研究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