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服务的科普教育主要阵地,在新媒体时代,伴随着新的技术发展,信息传播的媒介不断变化,使得用户习惯也在同步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形下,科技馆作为承载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重任的主体,势必在自身内容创作上要进行创新,采用符合时代要求、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开展科普教育。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出发,分析新媒体时代对科技馆多媒体创作提出的要求,进而对科技馆多媒体内容创作进行探究分析,以期促进科技馆行业科普教育与创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多媒体作品创作 科技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革新。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宣告着信息传播的一次变革,一方面,人们接触信息的载体不断发展进步,从传统的电视网络到如今的手机移动网、触摸媒体等;另外一方面,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信息被动接收者变为如今的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在创作科技馆多媒体作品时,需要不断思考如何紧随时代发展,创作出满足公众需求的优秀作品。
一、新媒体时代对多媒体作品的要求
1 交互性
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指的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是诸如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在传播中的应用的结果”[1]。它的本质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交互性是其最核心的特质,使得信息的交流更及时更深入。在这种趋势下,公众作为科技馆的服务对象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获取,在信息的反馈上要求更为及时,互动性更高,并且公众也能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这就要求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展项形式的交互性,以及展示内容的个性化和可传播性,让观众成为信息传播介质,主动向外传播科学信息。
2 内容为王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在信息的海洋里,每个人都在庞杂而繁琐的信息中寻找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内容和形式就像灵魂和身体一样,内容是魂,形式是体,在内容的充实的基础上,形式才能锦上添花。因而,在创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中,要紧抓内容,在创作优质有思想性的作品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动画、视频等多种要素让内容更有趣更生动。通常一个完整的科技馆中的展品展项数量多达两三百个,那么在数量如此众多内容如此丰富的情况下,观众的注意力便是十分稀缺的资源,在短时间内如何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且让观众在体验中对科学知识留下一定的印象,内容的好坏便是其中的关键。
3 人性化
人性化,是现代化思潮中的一种理念。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自身的关心就开始成为核心议题,人文主义者开始呼唤“以人为本”,如今这句话早已在公众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中,提倡人性化,指的是探讨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中,让技术的发展始终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这种人文关怀进而延伸到方方面面,要求我们在创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中,要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根据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设计展品,在内容上尽量做到贴切观众的需求,在细节上努力做到界面简洁层次清晰。
二、科技馆多媒体作品科普创作发展特点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粱兆正先生曾说:“不同时代的科技馆都承载了时代的特征和区域的特点。”[2]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技馆所承载的内在理念和外在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从传统的收藏陈列为主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到如今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科技馆,科技馆的理念也从过去的“以物为中心”到如今的“以人为中心”。在这种发展变化中,多媒体已成为科技馆一系列展示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特殊效果等单一的媒体形式集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是全面的综合性信息资源,它能用来达成信息传播中的任何媒体资源“[3]。笔者在此以公司十五年来承建全国百余座科技馆项目经验为例,分析多年来国内科技馆多媒体科普作品创作发展特点。
1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
这句话一直是科技馆建设的核心精神和主题,紧随科技发展,不断创新发展。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传播基础的科技知识的阵地,更承载着传播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的重任。在科技馆建设方面,伴随着国家的每一次重大科技战略的发展,科技馆建设内容方面都紧随时代发展,展现国家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向公众科普最新前沿知识,比如2016年9月贵州FAST射电望远镜刚建设完毕,由我司同年承建的遵义市科技馆里就设置了相应的展项“天眼看未来”剧场,一方面电视机视频向科普FAST望远镜的基本信息和工作原理,另外一方面,主体部分以FAST望远镜造型为灵感的碗状投影剧场,给孩子营造一个未来科幻世界,启发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引领孩子们去探索未来的世界。
除了科技馆多媒体内容方面始终站在科技前沿第一线以外,科技馆展陈的手段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向前。近两年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笔者所在公司迅速抓住VR、AR技术在科普教育领域的核心优势——强大的交互性和无可比拟的沉浸感,针对性的开发了许多创意性展项,比如VR火星基地漫游,VR小水滴漫游记、VR险渡楠木吊桥、AR食物链等展项,在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上,将科学原理性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公众,让公众拥有极佳的体验的同时,对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比重不断攀升,被动转为主动
早期我国科技馆展项设置主要以传统的实物实现方式的展品为主,比如机械类、力学、数学等展品,强调基础科学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愈加成为科技馆展示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实物展项来说,多媒体展项具有信息内容丰富、表现力强大、实现方式灵活、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多媒体展项在科技馆所有展项中所占比重连年攀升,甚至于占据科技馆展示手段中的半壁江山。这对于多媒体作品创作来说十分重要,良好的大环境和强烈的需求,给予多媒体作品创作极大的空间。多媒体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愈加丰富,从传统的影像视频到如今的互动多媒体、虚拟现实体验等等,这也让科技馆多媒体创作区别于传统电视媒体创作。在内容上,科技馆多媒体创作比传统电视媒体更加专业一些,趋向于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类。从形式上来说,多媒体展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投影、幻影成像、透明屏、弧幕、球幕、穹幕、VR/AR等,不同的形式决定了多媒体内容创造的不同,也因为形式的不断发展,让多媒体展项从原先的被动陈列,早期以电视机、投影为主的时期,转变为如今的兼具互动性和欣赏性。
三、对科技馆多媒体作品创作的两点思考
1.科技馆多媒体作品创作要牢牢把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这是科技馆自身定位和目标宗旨决定的。由于科技馆的定位是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科普展览教育,因此在多媒体内容创作上要始终坚持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将复杂的科学原理浅显易懂直观地展现给观众。而如何把握知识准确性,一直是科技馆多媒体作品创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已经积攒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采取“专业资料+专家顾问+多轮审核”来保证知识原理的准确性。首先在前期多媒体脚本创作过程中,保证收集的资料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选用专业期刊或者学术理论研究。在一些重点难点的项目上,我们会聘请专家顾问团队,邀请专家参与到我们的创作过程中。比如在做中国科技馆中国古船系列视频的时候,由于内容里面牵涉到大量的专业船舶知识性,许多内容都只见于专业的学术交流中,因此我们聘请了国内该领域的权威教授全程为我们提供指导。最后在多媒体内容的审核上,我们按照创作时期,分为早期脚本审核和后期成片审核,保证每一步都会经过公司内部自检和馆方审核多轮审核。在知识原理准确性的保证下,还要注重展项的趣味性和可玩性。在多媒体内容创作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受众的特点和喜好,创作相应的内容。比如儿童乐园展厅,受众多是3-7岁的低龄儿童,在多媒体影像风格中,通常以色彩丰富的二维卡通动画的形式来呈现,解说词语言上也偏向轻松活泼,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2.多媒体作品内容创作时候,要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深挖其人文内涵。在以往的科技馆中,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常常是两条平行线。许多展项都是单纯展陈基础知识,比如宇宙天文,只介绍些太阳系、银河系基本信息,只提供一个知识查询的功能,缺乏让人思考的内容。而现在科技馆建设朝向综合性现代科技馆发展,社会要求人们有比过去更为深入和更为广泛的科学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科技馆科普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内涵,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这要求我们的科普从业者要从自身增强理论素养,提高人文修养,不局限于科学知识的表现,而从更宏观的立场去着重表现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人类用科技创新世界的宏伟愿望,能够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一颗种子,启迪他们树立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科技发展社会的远大志向。
参考文献
[1]汪頔,复旦大学,博士论文:《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2013,P16。
[2]粱兆正,《对科技馆建馆理念和建馆模式的探讨》,《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P52。
[3]马星,东华大学,硕士论文:《论多媒体艺术在博物馆展鉴中的应用》,2007,P17。
(文章内容来源于来源于2017年12月1日第一届“科普教育与创作论坛”,作者系刘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