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禾本科玉米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在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是优良的粮食作物。
作为我国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和化工业等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玉米的种类很多,有的是作为粮食和饲料来用的,有的是当菜食用,还有加工型的,以及爆米花专用品种等。
除了玉米粒,玉米须、玉米杆和玉米皮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比如玉米须含有粗纤维、粗蛋白、多糖和粗脂肪等,还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玉米秸秆可以粉碎还田,变成有机肥料被农作物吸收。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为什么把玉米设定为影片中的“末日作物”呢?玉米到底有何与众不同?
在环境崩塌的世界末日,人类一定会处于食物短缺的一种状态,那么种植一种产量较高的农作物至关重要。相比小麦和稻谷,玉米的亩产量是最高的,同样的种植面积,玉米可以养活更多人类。
玉米适应能力强,光合作用的效率高
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地球环境大面积沙化,沙尘暴肆虐,气候干旱,这要求农作物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玉米是耐旱和耐热的农作物之一。
另外,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这主要跟玉米是碳四植物有关,它与小麦、水稻这类碳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有所不同。
光合作用的核心就是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这是身为植物的底层核心科技。植物细胞里大部分成分都是水,因此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不是问题,而二氧化碳则需要从空气中获取,光合作用的核心就是把二氧化碳固定下来。
碳三植物的解决方案是用一种含有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来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之后能生成两个含有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所以,我们管这类植物叫作碳三植物。
但是碳三植物有一个弱点,就是固碳过程中用到的催化酶,不仅能固定二氧化碳,还能固定氧气。可是光合作用根本就用不着氧气呀,催化酶帮助吸附氧气,就成了帮倒忙的行为,这就导致碳三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相对较低。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如果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高,或者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低,那碳三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还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碳四植物在固定二氧化碳这件事上,发明了一些新技术。它们采用苹果酸或者天门冬氨酸来固定二氧化碳,在固碳的过程中只会吸附二氧化碳,不会吸附氧气,这就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因为这两种酸都含有4个碳原子,所以它们被称作碳四植物。
碳四植物躲开了有缺陷的催化酶之后,得到了三个重要的优势:
第一,排除了氧气的干扰之后,碳四植物在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的环境里依然能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这意味着玉米可以种植得更密集,密集当然就意味着更高的产量。
第二,在高温的环境里,碳三植物的效率迅速降低,而碳四植物几乎不受影响。
第三,碳四植物只需要更短时间开启气孔,就能收集到足够多的二氧化碳。这意味着,玉米可以通过减少气孔开放的时间来减少水分的蒸发。换句话说,玉米比小麦和水稻都更省水。
所以说,玉米更加耐旱、更耐热,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末日的恶劣环境,这是玉米能成为“末日作物”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玉米的适应能力更好?
小麦和水稻是自花授粉的农作物,它们特别不容易发生杂交,也不容易得到外部的基因。而玉米则恰恰相反,它们的花是典型的单性花,雄花高高在上,而雌花则长在叶片和茎杆的夹缝里。
你见到的玉米须,其实每一根都是都是一个雌蕊,当雄花的花粉落到这些雌蕊上时,就能完成授粉,而每一粒玉米种子,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这种雄蕊与雌蕊距离较远的特性,使得玉米需要风来完成授粉,就很容易发生杂交。
玉米的花粉在有风的天气里才会散落下来,而随风飘荡的花粉,大概率就会落到其他玉米植株的雌蕊上面。这样,玉米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次基因的交换。在这种模式下,玉米的植株越高,花粉自然就飞得越远。
玉米容易杂交的特性,导致玉米的各个品种之间总是在不停地进行基因交换。而基因交换频繁是有利于玉米保持优良基因的,这让玉米能够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也就没小麦和水稻那么娇气了。
如果真的到了末日,玉米还真有可能拯救人类的命运。(文章内容来源于大河报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