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如何写好地质调查科普文章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章茵     发表时间:2023-01-10     阅读次数:    


摘要:本文就如何写好地质调查科普文章给出了意见和建议。首先要区分科普文章和科普论文的区别。虽然这两种文体都是科研人员与社会公众、与科研管理者、不同领域科研人员之间交流科研成果、学术理念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方式,但这两种文体在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上有很大差别,所以不能将两种文体混为一谈。其次要有协助创作的小策略和技巧,争取处理好原始材料、切入点、主题之间的关系,用好语言文字和数字。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科普文章,提升地质调查科普创作的能力。

关键词:科普文章;科普论文;写作技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科学普及在我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境、社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之后,科普事业迎来的新的发展高潮。地质调查科普工作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明确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在地质调查项目里设立科普目标任务,以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目标;专门印发《中国地质调查科学技术普及规划(2017-2020年)》。每年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各地质调查项目组的科研人员都面临着将大量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开展科学传播的工作任务。以此来满足社会公众在地球科学系统知识、能源资源、环境生态、地球探测、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知识需求,同时获得社会公众对地质调查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然而写惯了科学论文的地质调查科研人员总是把科普文章和科学论文混为一谈。在清查各项目科普目标任务时,我们发现近半数的项目组设定了“完成科普论文1篇”的目标,然而在提交预期成果时,确是提交一篇微信公众号或报纸刊载的文章。那么科普论文和科普文章是不是一回事,应该怎样写好地质调查科普文章呢?

一、写好科普文章的前提是弄清科普文章和科普论文的共性和差别

科普文章和科普论文只有两字之差,确是两类不同的文体。科普论文是科学论文的组成部分,专门针对社会科学中和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等领域的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分析论证的一类文章。而科普文章则是讲述体的科技应用文和以文艺为载体的文艺作品的统称,具体包括科普新闻、科普评论、科学散文、科学小品等二十一种现代文体。可以说科普文章和科学论文的共同点是在内容上涵盖了科研人员对自然界的探索,在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推演等,是科研人员与社会公众、与科研管理者、不同领域科研人员之间交流科研成果、学术理念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方式。

由于两种文体的应用范围和受众不同,他们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首先,两种文体的组成结构不同,在选题、标题、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见表1。其次,两种文体的外部特征不同,在读者对象、创作原则、文体选择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见表2。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两种文体混为一谈。

二、地质调查科普文章的创作策略和技巧

弄清楚科普论文和科普文章的区别,确定要写地质调查科普文章之后,科研人员需要设计一个创作的小策略来协助科普文章的写作。首先要认真思考。确定文章类型,寻找选题和切入点,凝练主题。以主题为轴,对整个文章的资料来源、结构布局做出全面的统筹和安排。其次,要广泛搜集一手资料,筛选翔实可信的资料为文章提供科学性支撑。第三步,注重细节描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情节,用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处理好情节中的细节,使文章更加丰满。

每个人的创作习惯不一样,但是还是有一些可共用的创作技巧。例如:

1.聚焦特征,确定主题。大多数读者阅读科普文章的初衷是以休闲的心态来感知新鲜事物,希望通过碎片化知识的积累,提升个人修养。为此,科普文章在创作初期,应该在挑选主题或组织内容时抓住是神秘性、突破性、意外性、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特征,突出一个或几个特征。

2.内容选择,贵精不贵多。不要希望读者在阅读一篇或几篇科普文章后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也不要希望读者会像上完了一门课一样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所以撰写者没有必要为追求完整性而去交代所有的细节和知识点,应着眼于选取核心知识点,创作有意义和容易被记忆的内容,让文章有趣且短小精悍。

3.面向读者,因人而异。面对不同的读者需求,“看人下菜碟”给与不同的内容。如果文章写给青少年,要强调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用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如果文章写给普通大众或是向政府部门,要着力于重要性和科学性,用以解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科学现象;如果文章写给其它领域的科研人员,要则要强调其前沿性、引领性和价值性,用以介绍本领域出现的重要科学发现或技术突破。

4.数字桥梁,沟通保障。科研工作者习惯用数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撰写科普文章的时候,也会在行文中运用大量的数字。然而普通公众并不习惯阅读直观的数字,过度的强调数字,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对于那些反映距离、速度、规模和快慢的各种或大,或小,或不可思议的数字,都需要通过类比的方法转化为与日常相关的内容,才能被读者所理解。

三、优秀地质调查科普文章实例

《一场特殊的审判》是一篇将地质调查成果进行科普转化的优秀科普文章。通过一场法庭审判让公众深入了解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阐述了作者“灾害的锅不应该让自然来背,人类应该思考深层次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青山绿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文章以暴雨、地震及重力造成的地质灾害为题,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内容,逻辑结构合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理念贯穿文章始终;语言诙谐幽默和图片生动形象,具有纯净、抽象,简洁等特征地球科学的科学美属性。作者以新颖的手法展现地质调查工作,文章通俗易懂,兼顾科学性、趣味性、和故事性,被评选专家们一致推选为第二届“保护地球精彩地质”科普作品大赛科普文章组一等奖。

背景

2017年雨季,一场暴雨让地球上某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发生了一起大型山体滑坡,造成当地一个村庄数十人被埋,并导致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界成千上万的生灵也遭受劫难。这次灾害激起了世间万物的愤怒,大家都呼吁要把罪魁祸首揪出来予以严惩,给那些逝去的生命一个交代!

经过多位知名专家的现场考查和论证,一致认为暴雨、地震及重力与这次滑坡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宇宙检察院对三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宇宙法院受理了该案件并进行了开庭审理。开庭那天,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界都分别派出了代表,把听众席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看看究竟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事实陈述

随着法官宣布开庭,犯罪嫌疑人暴雨、地震和重力被带到法庭,检查机关分别对三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进行了宣读:

法官:暴雨,液体,家住里地球表面1万米高空以上的对流层,该犯罪嫌疑人于2017年雨季从云层降落到地面后渗透到斜坡内部,它依仗自己是液体的优势填充在岩石缝隙里,通过水的润滑作用降低了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终导致部分岩石从山体上滑落,导致山脚下的生灵万物遭受灾难。根据专家的鉴定结果,暴雨是直接诱发该次滑坡的主要原因,在此次灾害中具有主导作用”。犯罪嫌疑人暴雨,刚才法庭陈述的情况及过程是否属实?

暴雨:属实!

  《一场特殊的审判》文章试读章节

四、结论

不难看出,科普论文和科普文章在内在结构特征和外在传播属性上是有所差别的,弄清这些异同点对于进一步开展科普创作很有益处。可以帮助地质调查科研工作者们理清头绪,有效的组织材料,突出创作主题,运用好文字和数据量大法宝,创作出通俗易懂的高水平的科普文章,切实提高地质调查科普创作能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在科普文章创作上给大家以启发,共同推进地质调查科普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仁威.科普创作通览[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124-133.

[2]左涛胡敦骅梁冠群.写作大辞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386-388.

[3]蒲晓鸥.科普期刊的文章特色[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22(9):30-32.

(文章内容来源于第四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论文集,作者系章茵。)


 
上一篇:走进汉石桥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以低碳环保实践营为例
下一篇:学校STEM教育资源的开发原则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