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青少年科普教育专项提升行动    
义务教育完成时青年的科普文章阅读能力 ——基于北京中考物理科普阅读题6年实测数据的分析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范佳午、李正福     发表时间:2023-01-11     阅读次数:    


摘要:通过分析北京中考物理科普阅读题6年测试数据,发现青年科普阅读能力的特点:运用初级层次认知过程的能力较好;运用高级层次认知过程的能力有待加强;具备一定的阅读数学语言、科技图表的能力,但个体间差异大于文字阅读能力;主动调用已学知识分析思考、进行有深度的阅读还有难度;阅读科普时较容易做出宽泛、模糊的联想,但与做出精准的理解还有一定距离。科普文章应基于读者的认知能力特点创作,建议:需要高层次思维的内容应适当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必要时帮助读者将新信息和原有认知建立联系;创作一批让公众掌握科普文章阅读方法的文章;根据科普文章目的和读者基础设计内容和呈现形式,高效发挥科普文章的价值。

关键词:科普;阅读能力;科普阅读题;义务教育

科普一般指学校正规科学教育以外的、主要通过大众传媒以及各类宣传、展教等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方法等内容的社会教育活动。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在性质、对象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二者又有密切的关联:学校教育是科普的基础,科普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1。那么,目前学校教育为科普工作打下了什么样的基础,科普又应怎样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延续呢?2015年开始,北京市中考新增科普阅读题型,通过对6年以来全市中考实测数据的分析为探讨这一问题带来启示。

一、发展学生科普阅读能力——搭建学校教育与科学素养终身发展的桥梁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社会,仅靠学校教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难以支撑公民的终身发展。步入社会后公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以应对生活、职业中新科技带来的挑战,以及更好地参与科技讨论决策、提高精神生活水平。这要求学校科学教育为学生提供能支撑他们终身科学素养发展的核心素养。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逐渐将重心转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学会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方面的核心素养2。通过阅读学习是信息化时代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对科学技术教育而言,如果学生具备较好的科普阅读能力,将能支撑其自主阅读学习科普文章或需要的专业资料,从而保持科学素养终身发展。

北京中考改革与深化课程改革形成合力,协同促进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教育,2015年推出科普阅读题,既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又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积极阅读科普文章、主动学习、拓宽视野、形成对科技的兴趣。

二、基于科普阅读题实测数据分析青年的科普阅读能力

(一)科普阅读题:针对科普文章特点,为考查科普阅读能力设计

语文阅读能力是科普阅读能力的基础,同时科普阅读又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科普文章的逻辑性强,常常运用数学语言、图、表等表达方式。二是科普阅读往往需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思维或探究方法基础,必要时需要调用已有知识。三是科普文章更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分析、运用审辨式思维,科普文章往往希望读者获得新的启发、运用科学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

北京市科普阅读题针对科普阅读的特点设计题目进行考查。首先让学生阅读一篇平均800字左右的科普文章(近6年最少588字、最多1206字),然后回答2-3道问题。题型多样,涉及单选、多选、填空、简答、计算。其中部分问题只需根据文章中陈述的信息作答,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考生结合已学物理知识和文中信息才能作答。具体考查的内容涉及对文字信息理解、理解数学语言、阅读图或表、结合文中信息调用相关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等方面。根据安德森新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问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可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新6个层次3。其中,记忆主要指从长期记忆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了解主要指确定教育信息的意义;应用主要指实行或在指定的处境执行程序;分析主要指分割材料的组成部分,查明这些部分彼此间与总体结构或目的的联系;评价主要指基于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创造主要指整合元素以形成新颖的,条理分明的整体或者创造出原创产品。

2016年《福船》为例(阅读材料节选):……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厚实的隔舱板把船舱层层隔断,分隔成互不透水的一个一个舱区。在航行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或两个舱意外破损,海水进不到其他舱中,从船整体看,仍然保持有足够的浮力,不至沉没。水密隔舱技术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整体抗沉性。另外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连接,使船体结构也更加坚固。分成隔舱,还便利货物存放管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对于远洋航海史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价值。

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经学术界考证,与北京天坛齐名的二千料海船就是福船。是当时流行的用来表示舟船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二千料海船总长61.2米,最大宽13.8米,型深4.89米;满载时,水线长53米,水线宽13米,吃水3.9米。帆装、给养、武器、人员、货物等及船自身质量总共可达1170吨。郑和下西洋是人类海洋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航海早了87……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福船采用了_____技术大大提高了船舶的整体抗沉性。请你展开想象,就福船的这一技术设计理念,举例说明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______

2)排水量是衡量造船能力的重要指标。小辉查资料得知:哥伦布远航美洲时,最大的那艘船的满载排水量为233t后,他想知道郑和远洋时的二千料海船的排水量m。他根据上文中二千料海船的信息计算出排水体积V=53m×13m×3.9m=2687.1m3,估算出排水量约为2687t。请写出这种估算方法不合理的理由,并写出合理的估算方法。

(二)青年科普阅读能力的状况——整体较好、运用高层次认知过程的能力有待加强

2015-2020年北京市中考物理科普阅读题的篇名、小题题型、主要考查内容、考查的认知过程、得分率和差异系数如表1所示。其中,得分率及差异系数计算自各年度北京市全市参加物理中考的全体考生(各年度物理考生数在51056-82405人间变化)。下面针对表1数据进行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有4道评分标准开放程度较大的试题情况特殊,不参与整体分析,而在最后的结论6中进行单独分析。这4道小题的特点是:考查的认知层次较高、单看试题难度较大,但评分标准开放度大、得分门槛低。从数据上看,得分率较高、差异系数较小,4道小题的鉴别指数均低于0.25、区分功能弱。文中例题第(1)小题第2个空即属于这类试题。

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1.青年运用初级层次认知过程的能力较好。一般认为,记忆、理解、运用为初级层次认知过程,分析、评价、创造为高级层次认知过程。青年运用初级层次认知过程解决问题的得分率均高于0.77。其中,记忆层次试题的得分率为均高于0.96,理解层次试题的得分率为0.86-0.96,运用层次试题的得分率为0.77-0.89。说明几乎所有学生能从字面上读懂科普文章,能理解其中概念的学生也处于大多数,能运用的学生略少。

2.青年运用高级层次认知过程的能力有待加强。分析层次试题的得分率为0.71-0.8,运用评价、创造解决问题时的得分率均低于0.61

3.青年具备一定的阅读数学语言、科技图表的能力。涉及理解数学语言、读图、读表能力试题的得分率为0.74-0.89

4.青年在阅读科普文章时,能主动调用已学知识分析思考、有深度地阅读的还相对较少,或者说这对他们还有一定难度。需要调用已学知识、结合科普文章内容解决问题的试题得分率为0.41-0.61

5.青年在数学语言、科技图表的阅读能力以及调用已学知识审辨式阅读能力的个体差异相对文字阅读能力更明显。从差异系数上看,文字阅读能力差异系数为0.16-0.63,数学语言、科技图表、调用已学知识审辨式阅读的差异系数为0.34-1.04

6.青年在阅读科普文章时,较容易做出宽泛、模糊、不精确的联想或思考,但与做出精准的推理、预测还有一定距离。具体体现在:评分标准开放度大的试题(没有准确的数学计算结果,回答只要相关即可得分或部分得分),即使考查的认知层次较高,其得分率也很高。4道评分标准开发度大的试题考查的认知层次中,1道为分析、3道为创造,得分率为0.85-0.94。相反,如果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做出精确的回答,相同认知层次的试题得分率明显低于前者(分析为0.71-0.8,创造低于0.61)。

三、启示——基于读者的认知能力特点开展科普文章创作

北京中考物理科普阅读题实测数据初步揭示了当前义务教育完成时青年的科普文章阅读能力,为科普文章创作带来参考和启示。

(一)需要高层次思维的内容应适当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必要时帮助读者将新信息和原有认知建立联系。

如果科普创作的内容只要求读者运用记忆、理解、运用等初级思维能力,则大部分青年均能够较好地阅读并掌握。如果科普内容涉及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思维能力,部分青年阅读时存在困难,建议科普文章在涉及高级思维处适当展开、搭建小台阶引导读者思维。尤其是需要调用读者原有学习经验时,不应默认读者会自动将文章中的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测试数据表明仅有约一半青年能做到这一点。建议当内容存在一定难度时,科普文章明确指出文中信息与哪些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具有怎样的联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

(二)授之以渔——创作一批让公众掌握“科普文章阅读方法”的文章。

怎样阅读科普、科技类文章也是需要科普的知识。青年阅读数学语言、科技图表的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且不同青年的个体差异较大,这是阅读科普、科技类文章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进一步普及和强化。除此之外,对科学本质、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认识,也对读者能否审辨式地、深入地阅读科普文章有重要影响,科普创作不仅要向民众宣扬科技知识、更要推广科学本质和思想,让读者能辩证地去认识和理解科技创新。这也体现了科普工作对公民终身发展科学素养的支撑,与学校科学教育形成互补和延续。

(三)根据科普文章目的和读者基础设计内容和呈现形式,高效发挥科普文章的价值。

不同科普文章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文章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应在读者认知能力水平基础上服务于目的达成。例如:服务于抗疫等公共问题、突发事件的相关科普,内容应为可靠性较强的科学研究结论,以只需运用初级思维即能理解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以实现迅速、全面普及。推广前沿研究、重大科技进展的科普,内容应适当涉及研究方法和过程,引导读者审辨地了解科研成果,给读者带来新的思想和启发,测试数据表明科普文章激发读者宽泛、模糊的了解和思考并不难。但如果希望读者对某一问题形成较准确的理解,就需要就此展开细致、详尽的解释,因为读者的认识从模糊到精准有较大的距离需要跨越。

参考文献

[1]朱效民.30年来的中国科普政策与科普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9-13.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安德森,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文章内容来源于第四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论文集,作者系范佳午、李正福。)


 
上一篇:学校STEM教育资源的开发原则
下一篇:新政策下科普科幻教育的发展契机探索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