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上)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王挺     发表时间:2023-02-01     阅读次数:    


[ ]发展科普事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科普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本文梳理了百年征程中党领导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提出科普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指出在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方面开展科普工作,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科普;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科普事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体现出服务于国家战略任务、服务于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中国式鲜明特征。对《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科普规划》)的落实应围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而展开,以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1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科普为民、科普惠民、科普向善,在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都能看到科普助力赋能的历史逻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完成救国大业,党始终把科普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领导人民广泛开展扫盲和群众识字运动,大力推进医药卫生、军事斗争、农业技术以及工业等领域的科普,提升根据地军民的科学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更好地服务革命战争的需要。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推动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开展科学大众化运动,进行自然科学教育,推广自然科学知识,使自然科学能广泛地深入群众,把普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抗日战争和推动新文化运动联系起来,使民众的思想意识和风俗习惯都向着科学的进步的道路上发展。从自然科学运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工作。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既通晓革命理论又懂得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员、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人才1940年,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应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应该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科普工作成为发扬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的重要手段。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就将普及科学知识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带领人民学科学、用科学,除旧弊、革陋习、反封建、破迷信,积极向科学进军,努力发展自然科学,服务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实现兴国大业。1978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重要论断。在科学的春天到来后,科普工作回到正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普工作致力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树立新风、破除迷信,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高瞻远瞩地提出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科学论断,这对提升我国创新发展软实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我国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科普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扶贫攻坚,促进科学抗疫,优化社会治理,开展科普国际交流,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年科普实践表明,科学普及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和拓展,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10年的卓越创新中,体现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百余年的艰苦奋斗中。党的百年科普历程就是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百年征程体现了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重要特征:其一,始终围绕国家战略任务而展开,结合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调整科普目标和任务;其二,始终服务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科技创新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其三,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科普工作自身能力建设不断现代化,科普的时代内涵愈加丰富。党的领导下的科普事业体现了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科普工作一直围绕国家需要,围绕中央重大战略,呈现出从传播知识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历史性转变,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国家科普工作机制,培养了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为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2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科普工作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二十大报告中首次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做好科普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的创造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科普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科普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科普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从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科普工作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科普实践,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创新发展,提升科学文化软实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科普工作要顺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坚持服务大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科普工作,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发展规律。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科普工作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新格局。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胸襟借鉴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科普工作要推动高水平、大范围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合作,共筑对话平台,面向全球开放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面向世界讲好有科技底蕴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讲好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艰辛探索的科学故事、科学家故事,鼓励引进国外优秀科普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普工作要贯彻落实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把握好六性。(1)坚持人民性。科普的内容创作、传播、普及都要坚持人民至上,用人民的语言、人民的作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公众的参与度、满意度作为评判科普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2)突出引领性。突出科普工作的政治属性,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高质量原创科普服务中国式现代化。(3)注重科学性。把握科普的群众工作、社会工作规律,建设社会化协同、规范化建设、智慧化传播、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针对需求开展科学、权威、精准、立体的科普,反对伪科学、伪科普,提高全民信息分辨能力。(4)赋予时代性。深刻把握科普的内涵、理念、机制、方法等时代之变,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5)把握融合性。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围绕系列强国中国建设,找准科普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6)拓展开放性。突出科普元素开展国际交流,共建共享科普思路经验和科普资源,讲好中国创新故事,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最新成就,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增强公众科学素质、普及中华科研创新价值体系、促进科学成果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简而言之,在科普工作中要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这既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普工作的新概括,也是科普工作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是推动现代化的主体,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来完成。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科普为手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弥补知识短缺,提升劳动人口技能,到通过建设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提升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的壮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科普为富裕的实现赋能添力,为共同的实现补足短板。从经济角度看实现共同富裕,科普通过技术的普及提升人的物质生产能力,助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富裕的实现;同时,通过广泛的社会性网络,解决科学和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破除地区差异,促进经济均衡发展。从政治层面看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科普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初心和使命,一方面发挥授人以渔的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公众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在精神上实现扶智扶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强调现代化是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极大丰富,同时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普既为两个文明的建设提供驱动力,又为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提供连接点。科普是一个平台,它将促进社会物质生产的科学和技术成果进行推广,一方面提升人的素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直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通过商业化、产业化发展产生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科普通过与民众沟通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增强科学理性,抵制封建迷信、价值观缺失等,不仅有利于推进全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意民需,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并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氛围,助力科技创新更好地实现以民为本、向上向善,促进两个文明相互协调、比翼双飞。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曾一度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得自然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通过持续的生态文明科普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植入人心,引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自然生态的节约甚至增量,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人和自然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科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并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科普交流,分享与共建增强公民科学素质的经验做法,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升科学素质提供借鉴和选择,以推动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科普通过科学素质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向善为民,提升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从而推动全世界公平公正地享有世界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福祉。

十四五科普规划》中提出科普工作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在这个表述中,把弘扬科学精神放在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之前。《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这些都表明科普工作理念的变化。早期的科普工作从扫盲开始普科,囿于知识短缺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中心,对应的科普理念是一种从知识生产到知识传播的线性科普观。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不再表现为创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知识的线性科普模式,在内容上扩展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式上表现为科普创作主体多元化、手段信息化、传播矩阵化、科普领域市场机制发育发展等新特点。科普理念也应相应转变,由最初的以知识普及为主要目标,逐渐转入实现价值引领的新阶段,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以价值引领、提升素质为目标的新科普观。《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十四五科普规划》对此已经做出充分表达,包括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崇尚科学和鼓励创新的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建设科学文化等。科普工作的价值不但体现在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提升,还体现在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自新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以价值引领、提升素质为目标的新科普观内涵的概括,也是落实《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十四五科普规划》的理论逻辑。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研究所,作者系王挺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普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新时代”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发展研究
下一篇: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下)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