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王挺     发表时间:2023-02-01     阅读次数:    


3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定位。落实《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十四五科普规划》的各项要求,要体现出对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最新理解,体现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科普赋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于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逻辑。下文将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等几个角度举例说明。

3.1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作为科普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科普供给侧的关键支撑,科普能力建设是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的国家科普能力指数达到2.84,是2012年(1.88)的1.51倍。科普资源建设能力、科普支撑保障能力、科普供给能力都在逐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国家科普能力虽然一直在增长,但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较缓慢,当前还存在诸多制约科普能力发展的因素,比如原创性科普资源还较欠缺,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进程还较缓慢,科技工作者主动参与科普的意愿还不强等。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这是对科普和科学素质工作的新要求,《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中专门对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强化基层科普服务、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科普作品创作、提升科普活动效益、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加强科普交流合作。

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工程,需要全社会协同推进。国家科普能力的建设要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就要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新时代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十四五科普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各项具体要求,推动科普理念深刻变革,打造国家科普中心,强化组织动员、资源汇聚、服务示范、决策咨询及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在构建大科普格局中发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形成带动、辐射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普的大协同、大合作。要贯通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精神积淀、文化涵养各个环节,实现科普能力的系统提升,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

3.2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

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为科普与科研的伴生关系。在新时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仍然需要协同发展,共同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一方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科普工作要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科普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建设,全面发挥科普的基础支撑作用。针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知识开展前瞻性科普,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帮助公众理解科学,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舆论导向。针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科普工作还要面向专业科研人员,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科研人员从社会实践中提炼重大科学问题,通过科普工作加快面向公众、面向社会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走创新突破+及时普及之路,形成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基础性作用。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国家的创新水平与国民科学素质水平的相关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支撑,科普工作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一翼,也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也需要高水平的科普工作协同支撑。按照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应当发挥科普工作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的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软实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讲好科学故事、科学家故事和中国故事,鼓励科学工作者把科学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3.3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科学技术水平和普及程度是反映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新征程上科普工作担负着提高人民素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艰巨任务,其全面融入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中,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中,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科普工作也应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着力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0189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贺信,希望科普为增强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成果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伴随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增强公众科学素质的内涵也应更加丰富。科普工作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和科学思维创造性地叙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明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既包含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也包含着很多人生哲理。按照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科普工作应把科学思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全方位提升公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公众疑惑,联系科学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专业解读。科普工作还应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科技底蕴内涵,总结推广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讲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风格的科学普及故事,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应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常识理性贯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应鼓励原创科普作品,创作有中国风格的科普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作有关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艰辛历程的科普作品。推动当代科学的大众化,为人民群众认识自然、改造世界提供强大武器,使先进科学文化深深融入民族性格,汇聚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彰显科技为民核心价值。

4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科普工作也应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普事业的使命任务和发展方向,坚持历史与理论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科普工作应坚持人民性、突出引领性、注重科学性、赋予时代性、把握融合性、拓展开放性,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进步,让科学普惠人民,让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应当坚持统筹协同,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更加强劲的科学普及之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研究所,作者系王挺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普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科普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上)
下一篇:美国科学节联盟对我国科学节发展的启示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