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路径探析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严俊、王冰琪、魏晨、何丹     发表时间:2023-02-28     阅读次数:    


[ ]2018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科技社团通过开展广泛的科普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积极探索和总结科技社团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路径,是促进科技社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深度互动与同向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四个路径,即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平台功能、创新科普资源下沉模式、完善参与工作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推动科技社团有效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社团;科普志愿服务

1 引言

2018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做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试点工作拉开序幕,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这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为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动员和激励广大基层群众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旨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特别指出,要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科技社团作为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柔性科技类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队伍的主要力量。问卷调查显示,在全国各试点地区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公众对科技与科普的需求最为强烈。科技社团助力科普服务能牢牢抓住群众的关注点,满足群众的需求。笔者参与的2020年中国科普研究所课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普赋能调查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的组织引导机构中,学会、协会等科技类社会组织占比达42.74%(见图1),科技社团通过开展广泛的科技志愿服务逐步成长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需要科技社团的参与,即通过科技社团的科普活动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现代化水平,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全国多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服务平台建设中提出的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创新原有科普工作方法、深化科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科普工作的范围和影响力的科普工作要求,也促进了科技社团科普工作职能的规范、拓展以及科普工作效能的提升。

虽然关于科技社团开展科普活动、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专题研究成果较少,未能及时跟上实践发展,尤其将科技社团等特定类型的组织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总体框架中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宋惠芳、章寿荣等讨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路径;谭建光认为,文明实践要运用好培育式、内生式、嵌入式、并行式、融合式等多形式组织建设,开发好思想引领、需求导向、参与普及、专业提升等各类项目;潘建红分析了科技社团参与科普实践的路径后认为,科技社团作为协助政府积极发挥科普功能的重要团体,是当前提升科普能力、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全方位、社会化大科普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格局的主要支撑。由此来看,从科技社团的独特性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对科技社团这一主体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具体方式与路径进行专门分析。

本文从科技社团的功能使命出发,结合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心理学会、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善桥志愿服务队心理茶馆等基层科技社团的富有成效的科普实践案例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其通过科普工作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内在逻辑、主要制约因素和实现路径,以期为推进构建以科技社团为主要参与力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

2 科技社团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

科技社团作为集聚高层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柔性的组织网络和丰富的治理经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具有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是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科技社团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其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普工作具有必然性与系统内适性,双方通过相互耦合更能促进科普问题的解决,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2.1 科技社团具有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逻辑必然性

第一,科技社团能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科技社团集聚了大量科技人才,具有学科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人员素质高、跨地域、跨部门等优势。《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7)》显示,个人会员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会员占比近90%,拥有博士学位者比例超过1/4(见图2),个人会员以3040岁的中青年居多,为科技社团以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提供了有活力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后备队伍。

第二,科技社团已嵌入广泛的科技志愿服务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大众科普服务经验。从2003年中国科协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到2019年中国科协首次颁布《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经过多年发展,科技社团已深入广泛的科普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成为科技志愿组织和科技志愿者的重要来源。通过多年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活动开展,科技社团积累了丰富的大众科普服务经验和资源。

第三,科技社团参与其中符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现实要求。宣传精神文明与科学普及是科技社团的重要任务,也是其公益性的体现。从宏观层面来看,科技社团组织开展的有关精神文明与科学普及的系列活动所得出的经验与做法是协助政府制定未来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微观层面来看,科技社团开展的系列活动也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蓬勃发展。

2.2 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是科技社团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与科技社团的职责相契合,也为推进科技社团改革、强化服务能力提供了机遇。

第一,科技社团的使命功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诉求高度契合。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是科协组织的重要使命。科技社团通过履行四个服务来保证使命宗旨和经济、文化、科普等功能的实现,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要求的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目标深度契合。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大平台中唯一直接服务于生产力的平台,科技社团通过开展农技服务、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成果对接等形式的科技志愿服务,将专业理论研究成果引入现实的社会生产实践。这不仅有助于让文明实践的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通过科普讲解、青少年科技教育等广泛的科普实践,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共享,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在服务中倾听和捕捉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及时掌握舆论动向,为科学决策提供来自基层的声音。同时,通过科技志愿服务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所学所长、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调动科技工作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形成科技社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互助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二,通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强化科技社团服务能力,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我国科技社团普遍接受挂靠单位人、财、物的支持,习惯等、靠、要,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科技社团改革的重点。以学会为例,其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为会员会费和挂靠单位财政拨款,社会服务性收入占比小,只能维持科技社团日常开销和举办少量小型学术交流活动的费用,无法支撑科技社团正常发展,同时,缺少场地、设施和面向公众的宣传导引机制等,严重限制了其学术、经济、科普、人才培育和文化功能的实现。科技社团的服务对象也多局限于挂靠单位内部的科技工作者和部分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提升。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的科普服务平台所拥有的资源对接渠道与机制拓宽了科技社团争取社会支持的途径。科技社团通过主动和充分发挥所汇聚的科技力量,尤其是相关行业和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普服务,可以获得政府、企业、公众等更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是科技社团增强自身竞争力、拓展外部资本、实现自我增能的重要手段。

2.3 当前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面临的困境

第一,科技社团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要求。由于经济受限导致了科技社团过分重视对挂靠单位的服务,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造成科技社团科普活动的短期行为较多,科技社团内部发展动力不足。这与长期坚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求严重不符。

第二,科技社团资源整合盘活不到位,文明实践活动拓展受到限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需要一盘棋的统筹思维,着眼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打破个体壁垒和条块分割,统筹整合体制内外、线上线下等各类资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普赋能调查研究中对科技志愿服务机构目前存在问题的调查显示,位居第一位的是文化、教育、科技、宣传等各方资源和管理没有完全打通,占61.71%(见图3)。可见,职责部门间的管理藩篱是影响志愿服务的重要因素。此外,地方与全国科技资源信息尚未实现融通共享、科技志愿与科普活动相关数据不完整等问题,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活动拓展受限的主要原因。

第三,科技社团队伍建设不力,制约其深入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结构性问卷调查显示,党政机关(含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如科委、科技馆、科普机构等,是文明实践的主力军,他们长期从事党群建设、治理维稳、科研理论研究等工作,缺乏开展文明实践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技能。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的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本应是科技社团中的主要力量,但在所有实名注册的104万科技志愿者中,仅有3万名基层科协三长。因此,如何扩充科技社团的人才队伍、提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专业性、满足广大群众对科学普及的多样化需求,是目前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社团科普工作的一个较大难题。

第四,科技社团组织的活动与群众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从调研结果来看,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虽开展得轰轰烈烈,但热闹有余效果不足。基于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数据统计,目前科技社团组织参与的活动主要包括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普讲解、科普报告、青少年科技教育等,其中科普讲解和其他类型的科技志愿服务占比最高(见图4)。但科普讲解和科技培训的内容较深奥且不够生动,对于老中青妇幼等人群的科普活动也未能充分体现差异化和针对性。再如农技服务等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和文明创建、文明家庭、清洁家园等活动开展较少,或只流于表面,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有待提高。此外,精神文化活动、弱势群体帮扶活动开展不多”“服务项目、种类不够丰富等评价都是群众的真实反映。可见,科技社团缺少基层服务经验和理论借鉴,开展的活动惠民利民性不够导致文明实践活动反响不佳。

3 科技社团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路径与经验

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科技社团作为重要力量,已经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科技社团作为科技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和提供者,首先,需要吸纳和凝聚科技工作者,壮大科技社团的队伍,为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提供有生力量;其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普服务平台为抓手,精准把握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再次,以需求为导向,广泛地汇聚、盘活和组织科技科普资源,争取多方力量参与,为科技社团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外源性的保障和支持;最后,还需要加强科技社团内部保障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的内源性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力度,提升科技社团的服务能力,以科技资源科普化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和培育促进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3.1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化科普服务

无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还是科普工作,归根结底,人是核心要素。以科技社团凝聚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志愿服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塑造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将解决谁来做的问题。2021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约为562万人。同时,全国有1200科普中国信息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实名注册的科技志愿服务者有345万人。庞大的科技工作者群体为科技社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不同地区,有一批科技社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南京市江宁区心理学会,把全区共19所高校所有的心理辅导员、相关志愿者和学生纳入学会,会员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在江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沙盘游戏体验等立体化科普服务,同时学会通过志愿服务获得心理学课题研究的一手资料和资金,既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会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单桥镇成立了临泉县善桥志愿服务队,该志愿服务队以党委政府为牵头部门,依托阜阳市心理学会专家资源,同时引进基层六长(派出所所长、农技站站长、医院院长、司法所所长、学校校长、市场监督所所长)与五老(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退役军人、老劳模)志愿力量参与其中。建立了由党委领导,专家引领,镇村两级干部、乡村创业青年和自然村宣传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志愿服务队。善桥志愿服务队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项目设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创新模式心理茶馆心理茶馆的值班志愿者根据其专业优势为民众提供服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关怀分队、婚姻家庭调解分队等七大功能分队,在临泉县单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深受群众喜爱的科普活动,也成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好帮手

优秀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中心科普工作的经验表明,加大科技社团的建设力度,批准和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区(县)级科技社团,发挥科技社团凝聚各学科内科普人才和社会资本的优势,把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组织和动员起来,提高科技志愿者的数量和志愿服务组织的规模,提供与科技社团功能、专业能力相适应的科技志愿服务应成为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主要方式。以此形成科学家领衔、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其中发现和培育社团组织中科普志愿服务的领军人物,是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专业化科普服务的关键,能为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运用多种方式提升个人的科普服务能力,通过个体能力的提升带动科技社团市场化科普服务能力的整体跃升,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数量充裕的专业化和高水平的科普服务人才,也是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应有之义。

3.2 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平台功能,精准把握基层群众科普需求

充分考虑服务群体的异质性,关注其需求的多元化,对不同层次的群体,实施精准化的菜单式服务,是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做什么问题的关键。以往科普工作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程式化、单向化的服务模式,缺少来自基层的需求,因此科普服务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服务平台上,已形成了群众点单实践中心派单科技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自下而上的服务模式,通过平台点单,主动邀请专家和科技志愿者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使得试点县(市、区)科技服务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让科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平台服务,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及时和充分了解志愿服务的效果和群众反馈,进一步优化服务的内容,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的形式,丰富科技志愿服务的供给,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提高服务成效,这也是以需求拉动科普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服务过程中探索专业的科技服务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唤醒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动机和价值需求,助力形成共治共享、共同提升的社会治理格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和科普赋能调查研究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中,公众使用菜单点单非常满意满意程度共占比71.95%不满意的占比仅为0.54%

善桥志愿服务队的心理茶馆以地方心理学会、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和心理志愿者为依托,通过多种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诉求,从心治入手,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其设有四种服务形式:一是定点定时服务,由专业人员每天定时值班接待来访者;二是上门服务,走访需要心理干预及调解的案例;三是项目服务,制定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方案,如儿童心理档案建设”“长者倾听计划等;四是特色服务,开展微信网络讲堂、科普知识四走进、创业人士连心桥、心理科普大喇叭、家风宣传小剧场等。此外,心理茶馆平台还兼具了心理疏导、矛盾化解、舆情收集、社会救助等四大功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为科技社团准确把握和满足基层群众需求提供了有力抓手。科技社团应充分利用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服务平台的资源对接与反馈评价功能,实现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科技社团科普服务赋能的目的。

3.3 创新科普资源下沉模式,加快融入和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

新时代文明实践构建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而这些区域正是科技社团力量和科技资源薄弱的地方,与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普工作,一方面,面临科技资源在全国分布不平衡、全国性科技社团大多聚集在省会以上城市、对挂靠单位的资源依赖性强、缺乏基层科普需求的获得渠道等问题;另一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存在大量科普需求,但因为处于科技科普资源相对匮乏的基层,而难以获得优质的科普志愿服务。

阜阳市临泉县善桥志愿服务队,采用党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依托心理茶馆,通过志愿服务,把专业资源和专家资源下沉到单桥镇,由会长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和茶馆负责人,实现专家领衔、科普下沉,为全镇6万居民提供心理疏导、矛盾调解、舆情收集、社会救助等服务。南京市江宁区科协不仅帮助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江宁区心理学会,为其提供10万元经费和一辆科普大篷车,还帮助学会争取到了地方残联、民政局、公安局等多部门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江宁区外港社区也把公共服务空间作为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器,为心理学会提供场地。作为南京市唯一的区级学会,区科协也将该学会打造为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委托单位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与科普服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示范点。2018—2020年,江宁区心理学会通过一辆社会心理服务大篷车,走遍全区10个街道201个城乡社区,累计行程12 265公里,社会心理服务覆盖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各类重点人群。

通过心理茶馆和江宁区心理学会的经验可以看出,科技社团应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服务平台的作用,打通现有科普阵地资源,整合渠道,横向汇聚多部门资源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力,纵向链接各层级科普资源与基层群众需求,从而调动各领域和各层级的资源。尤其是资源充足、科普能力强的全国性学会,应下沉到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这是解决科技社团如何融入和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手段。在缺少科技社团或者科技科普资源的地区,既可以探索地方政府+各级学会的长效服务模式,又可以通过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等周期性和阶段性活动的方式服务基层,还可以通过点单方式逐级调动资源,形成国家四级服务机制,打造专业资源与地方需求的深度和稳定结合,实现资源下沉方式的创新。

各级科协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整合系统内、外各类科普服务和项目资源的优势及力量,推动驻区科技社团提高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力度,加大对科技社团申请项目、寻找场地、争取资金、协调设备资源等方面的扶持,进一步调动科技社团的积极性,助力科技社团基层服务常态化。此外,也可以考虑将中国科协的支持作为地方科技社团发展的重要资源,统筹考虑和运用科普资源,通过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将各类资源引入科技社团的发展和对外服务中,实现各级各类科技社团将科普资源下沉到基层中去的目标,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强有力发展。

3.4 加强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心理茶馆制定了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志愿者个人信息数据库,不断优化服务人员的选拔、考核、奖惩与退出机制;采用差异化的激励手段,实现志愿者服务能力升级;实行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建设系统的课程体系和督导机制,根据志愿者得分(学习分、督导分、作业分、服务对象评价、团队打分)高低进行评优评先;成立宣传报道、档案管理、活动管理、督导学习等专项小组,对志愿者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江宁区心理学会开发了志愿者管理APP,对志愿服务实施有价积分、自由存取、灵活付息,可兑换实物、服务,亦可公益投资,根据活跃程度享受不同额度。心理学会的办公场所设有外港社区慈善之家、慈善超市和爱心银行等,志愿者可以用积分在超市和银行兑换奖品,这些激励既是一种物质奖励也是一种精神鼓励,有效地激发了志愿者开展科普服务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实现科技社团以常态化志愿服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多层次运行与评价机制建设,推动科技社团长效、有序地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第一,建立科技志愿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将活动发布、志愿者招募、活动组织、反馈评价形成稳定的、标准化的流程,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第二,形成包括评价考核、培训提升等在内的志愿者管理机制,根据志愿服务项目要求和科技志愿者具体情况,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服务质量。第三,健全科技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形成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常态化、可持续地参与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提供科学高效的制度保障。

4 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思考与改进

以上案例为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进行了多方探索,为深化和拓展科技社团参与的力度和广度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破解难题,才能更好地谱写新篇章。其一,加快把各地方、各部门建立的特色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平台与各试点的科普服务平台融入中国科技志愿信息服务平台、科普中国等全国性平台,优化和拓展全国性平台的功能。其二,以各级平台为切入,加强在各级各类媒体中的宣传力度,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工作的鲜活案例、典型做法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启示和示范作用,提高科技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对科技志愿服务、科技社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认知和共识,塑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貌。其三,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为科技社团注入新的活力,鲜活的实践也推动了学科和科技社团的发展,未来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促成科技社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共同发展。

科技社团的发展壮大始终与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科技社团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这项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文化安全的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既是其自身改革发展的诉求,也是其自身优势所必须肩负的历史重要角色。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深入推进,实现目标的路径也在不断拓展和优化,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有特色、可复制、见成效的做法,将构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导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文章内容来源于《科普研究》,作者系严俊王冰琪魏晨何丹严俊,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科学传播、无机药物化学。王冰琪为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图表等内容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

引用本文:严俊,王冰琪,魏晨,.科技社团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工作的路径探析[J].科普研究,2022,17(6):42-50.


 
上一篇:强化科技创新主体科普供给:理论依据与政策思路
下一篇:整合ECM与D&M模型的 科普活动持续参与意愿研究 ——以高校学生为受众的视角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