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以学术期刊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姬亚楠     发表时间:2023-03-14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价值及其使命担当,也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指明了道路,更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思想阵地,学术期刊不仅肩负着传播优秀学术成果和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的责任,更担负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

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即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二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总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给予准确定位和高度重视,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传播媒介,学术期刊更应该在加快构建三大体系过程中,为展现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贡献力量。首先,学术期刊应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担当干事业。意识形态问题是大问题,它不仅是学术期刊的工作底线、红线,更是学术期刊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学术期刊应时刻保持警醒,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应注重整体性、创新性与预测性。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是追踪学术动态、反映学术动向、甄选学术成果的系列学术活动,必须要慎重处理。整体性,不仅要考虑学术期刊的具体栏目设置,而且要考虑刊物的整体结构与设计。创新性,不仅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章学术观点的新颖性,而且要考察学术观点的可延伸性、可讨论性。预测性,不仅要善于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学术问题,而且要对已有的学术问题能否成为学术热点做出预测。最后,学术期刊应以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为选文标准。学术期刊选文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术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学术期刊选文要顺应时代潮流,崇敬学术、敬畏学术,推崇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鼓励学术研究勇于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在已有学术思想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

展现思维能力、精神风貌、道德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其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关键在于要让世界听懂中国声音。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风貌、道德风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为时代著书立说、为人民做学问的历史使命。学术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阐发学问、发表学术观点的平台,更应该在传达中国人民的思维能力、精神风貌、道德风尚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学术期刊要在支持学术创新上有所作为,展现新时代学术研究新思维。当今时代是学术大融合的时代,故步自封搞学术必然会阻碍学术的传播、交流与创新。学术研究新思维是建立在借鉴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表明学术态度。学术期刊理应通过刊发高质量、有创新性的文章,成为传播中国声音、阐明学术态度的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学术形象。其次,学术期刊要在净化学术风气上有所作为,塑造新时代学术研究新风貌。学术期刊肩负着承载学术思想、传播学术成果、积淀先进文化的重任,因此学术期刊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坚守学术底线,规范学术道德,弘扬学术正能量。学术期刊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防线,一定要严守防线,拒绝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让造假者为其行为高价买单。同时,学术期刊要尽全力净化学术风气,营造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为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研究者提供舞台。最后,学术期刊要在打造公开透明的审稿制度上有所作为,引领新时代学术研究新风尚。公开透明的审稿制度不仅是学术期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鉴别学术成果优劣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坚守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操守,不向金钱低头、不向关系妥协,不盲从、不依附、不恭维,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优质稿件;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要积极推进审稿模式改革、推动审稿制度革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审稿透明、公正。

树立互联网思维 拓宽多维传播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单一依靠纸媒传播学术成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不仅诞生了以万方、维普、知网、超星为主的数据库,而且催生了一系列网络在线阅读,增加了学术期刊的服务功能,使学术成果推广更高效。公开、共享、便捷、即时、精准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快了信息的流动,促进了学术期刊与读者之间及学术期刊之间的群体互动。尤其是在微博、微信等应用平台盛行的当下,各种信息通过渠道向我们袭来。拓宽多维传播渠道,不仅要重视传统纸质媒体以及万方、维普、知网、超星等数据库的传播渠道,更要重视传播渠道(微博、微信、微盘、网盘等)。传播不仅为学术期刊改变原有的刻板印象提供了可能,而且为学术期刊以更新颖、更活泼的姿态来实现环境下学术成果的N次传播创造了机会,并以此增加学术成果与大众的亲密度,实现学术成果共享与交流的最大化。

发挥学术期刊引领作用,重要的一点是要拓宽舆论宣传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其中学术话语体系与国际学术话语权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在增强文化自信、打造中国学说、提升学术品质上下功夫。学术期刊肩负着时代精神的传承、社会真理的探寻、学术前沿的引导、科学知识的传播等重要使命。因此,学术期刊如何坚持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探索多种新媒体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期刊的成果推介平台作用,对学术发展、学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积极发挥学术期刊引领作用,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不仅需要全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共同努力,还需要学术期刊、学术出版等传播平台积极参与。学术期刊作为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学术传播、学术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学术期刊不仅要加强自身品质、品牌建设,积极展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要在支持学术创新、整顿学术风气和强化制度建设上下大功夫,向世界传达中国人民的思维能力、精神风貌、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公信力、学术影响力以及舆论引导力。同时,也要注重学术成果的多维传播渠道,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文章选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姬亚楠。


 
上一篇:天宫课堂:一种国家主导的科学传播模式创新探索(下)
下一篇:中科院科学家研究揭示介观自组织反向传播机制助力AI学习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