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创作研究
创作研究    
小学生群体创造力、共情力与科学探究能力关系的可能性研究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袁瑜     发表时间:2023-03-15     阅读次数: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群体创造力、共情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关系。为此,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计算群体创造力、共情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量表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并分析其相关性。此外,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其余变量对群体创造力的解释力。结果表明:群体创造力与认知共情、情感共情、科学探究能力的综合探究能力显著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情感共情的共情关怀、认知共情的观点认同和情感共情的共情觉醒对群体创造性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其教育意义。

【关键词】:群体创造力;共情;科学探究能力;关系

01.介绍

群体创造力是指开发和表达,期望对团队成员实现共同目标有用的想法的过程。具有个人主义特征的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可以通过放大个人的创造力来帮助获得各种各样的新想法。因此,通过团队合作产生的想法的效率可能高于个人工作产生想法的效率。事实上,群体解决问题的行为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观察到。据报道,有代表性的全球性公司,如谷歌,苹果,耐克和宝洁正在建立和建设文化和系统,培养员工的团队创造力。

然而,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域创造力的培养仍停留在个人层面。例如,韩国的科学教育强调以问题识别想法创造和选择问题解决为中心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相应地,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发散思维或收敛思维的技术或工具上。此外,关于学生个体特征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影响也有研究。

群体创造力的表现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实现:群体领域的创造力和群体内个人领域的创造力。群体领域中的创造力意味着群体本身的特征可以影响群体创造力的表现。例如,群体的多样性,一致性和合作,以及冲突管理的程度。为了让团队创造力展现其价值,它需要在团队内部的一致性、合作、信任和冲突解决等各种因素和谐结合的基础上得到体现。此外,这种认知和情感方面可能需要通过共情元素来支持和促进。共情力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理解他人情绪状态和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共情是一种认知和情感反应,通过暂时识别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来感知和感觉他人;通过共情力可以提高个体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水平。这是因为,如果能有效地处理背景或才能不同的组成成员之间的矛盾,就有可能加快团结或合作的程度。因此,可以预期群体创造力的表现与共情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还没有重要的研究调查了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共情力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以分析其与群体创造力的关系。

群体内个体领域的创造力是指群体成员的个体背景,包括个性、认知能力、知识和内在动机。此外,个人领域的创造力通过与群体领域的创造力相结合表现为创造性行动;也就是说,群体创造力的发挥仍然需要个体的一般能力。因此,在本研究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将被视为个体的一般能力。创造力和探究能力是相互交织并共同作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能力,因为之前的许多研究指出,科学探究的元素或解决问题的相关功能包含在杰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家调查和解决研究问题所需要的能力,如科学方法、程序和分析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被看作是在遇到问题情况时,通过提出问题、计划和进行调查、收集数据、批判性地和逻辑地思考证据和解释之间的关系、构建和分析替代解释和交流科学论点等方法来识别和分析问题情况并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因此,可以预见群体创造力的表现与科学探究能力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来检验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有必要考察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分析群体创造力与科学探究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的共情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群体创造力与上述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此外,对每个变量对群体创造力的影响进行了解释,以比较它们与群体创造力的相关性程度。

02.研究方法和过程

2.1研究对象与过程

该研究以国内S小学和H小学56年级的500名学生(男生259人,女生241)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在首都地区的5所小学中,在校长同意的情况下,选择了2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这两所小学都是位于韩国大都市的公立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韩国社会的中上层经济阶层家庭。该考试于2018年第一学期末在线进行,学生可以自由参与问卷调查过程。此外,在校长的配合下,向研究对象的家长发送了一封信,其中包括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信息,并同意对研究进行调查。因此,在总共500名测试对象中,除去没有回答或回答不真诚的学生,只选择了314名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

2.2量表工具

本研究采用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量表、共情量表和科学探究能力量表。

本研究采用群体创造性问题解决侧写量表对小学生的群体创造力进行了测试。大多数与创造力相关的学者将创造力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视为同一种认知现象,或将创造性思维视为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这是因为创造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两者通常都包括产生和应用新想法来解决任何给定问题的过程。因此,为了在科学教育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性问题解决剖面量表(CPSPI, Lee, Pyo, et al.2014)被用作本研究中检验群体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工具。Lee, Pyo, et al.(2014)CPSPI是基于Basadur(1994)从群体创造力的角度开发的创造性问题解决剖析(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Profile, CPSP)测试工具进行修订和补充后,验证其有效性的工具。这个量表工具包括五个类别,即问题的识别与分析、想法的产生、执行计划、执行、说服与沟通。由于该量表是针对大学生开发的,因此我们对问题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使其适合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然后,通过两位小学科学教育博士和十位在职小学科学教育硕士和五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对量表工具进行表面效度评估后,对60名非本研究实际被试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初步应用了修订和补充后的量表工具。然后,根据本次初步应用的结果,再次对量表工具进行修改,再次由相同的个体验证人脸效度,完成最终的量表工具。本研究中,该量表工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0.83,问题识别与分析、想法产生、执行计划、执行、说服与沟通等子项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00.850.830.800.83

共情能力量表是Davis(1980)IRI(人际反应指数)的翻译版本。共情能力量表分为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类,其中认知共情由观点认同(7)和幻想(7)组成,情感共情由共情关怀(7)和共情觉醒(7)组成。在本研究中,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类别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分别为0.800.76。此外,作为认知共情的从属变量的观点认同和幻想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分别为0.810.79,而作为情感共情的从属变量的共情关怀和共情觉醒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30.77

为了测试科学探究能力,使用了Lee and Cho(2007)的量表,该量表验证了TSPS (test of Science Process Skills, Kwon & Kim, 1994)的效度和信度。TSPS是一种可以用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量表工具,由两个项目组成;即基本探究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基本探究能力由观察、分类、测量、推断、预测五个子项组成,综合探究能力由数据转换、数据分析、假设设置、变量控制、泛化五个子项组成。每个子项各有3个问题(30个问题),从4个选项中选择答案。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0.72,基本探究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的下属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30.79

2.3 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1.0 for Windows软件计算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量表得分、共情能力量表得分和科学探究能力量表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此外,分析了各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以调查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为标准变量,共情和科学探究能力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剩余变量对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解释能力。

03.结果与讨论

3.1小学生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相关分析

小学生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共情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平均分及标准差见表1

分析结果显示,小学生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平均分为2.02(0.47)(满分4),略高于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标准下,执行计划”(1.99(0.47)执行”(1.19(0.49)的平均分低于问题识别和分析”(2.21(0.54)想法产生”(2.38(0.42))。因此,韩国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直接执行创造力的能力相对低于间接执行能力。连同共情能力的分析结果,认知共情的总体平均得分为3.56(0.44),满分为5分。认知共情的从属变量,即观点认同和幻想的平均分分别为3.73(0.56)3.39(0.60)(满分5),从而说明韩国小学生在辨别和理解他人观点或情况方面的共情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考虑到之前的研究结果,即认知共情与学业成就水平存在显著的静态相关性,韩国小学生的科学成就水平较高可以视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情感共情的总体平均得分为2.67(0.35),满分为5分。此外,情感共情的从属变量,即共情关怀和共情觉醒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69(0.54)2.65(0.60)(满分5),略高于平均值。由此可见,韩国小学生对温暖和同情的情感共情能力相对较低,对遇到问题的人有兴趣,而认知共情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可以看出,韩国小学生在经历与他人相同的情绪时,情绪反应水平较低。最后,科学探究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在满分15分中,基础探究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综合得分分别为9.95(2.28)8.85(2.70)。这些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学生的基本探究能力水平,如观察和分类,普遍高于依赖于直觉和逻辑推理的综合探究能力水平。

小学生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得分与认知共情、情感共情、基本探究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得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分析结果表明,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得分与认知共情 (r = .480, p <.01),情感共情(r = .453, p<.01)和综合查询能力(r = .427, p<.05) 存在显著的静态相关,与基本探究能力得分无显著相关性。

3.2小学生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为寻找解释小学生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预测变量,执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3。解释力显著的变量包括情感性共情的共情关怀、认知共情的观点认同和情感共情的共情觉醒,可解释36.3%的变量。

情感共情中的共情关怀解释了23.7%的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总变量。群体特征可以被认为是影响群体创造力的一个因素,这种特征可以从多样性、一致性和冲突的角度来解释;也就是说,群体的多样性是指属于特定组织或团队的组成成员之间的差异,组成成员的多样性越大,群体创造力表现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随着群体的多样性增加,群体的组成成员之间可能会发生更大的冲突。群体的一致性是指组成成员留在各自群体中的程度。因此,更大的一致性有可能增强群体创造力的表现。最后,群体冲突是指组成成员在追求任务过程中的冲突,如果围绕任务的冲突处于中间水平,则有可能提高群体创造力的表现水平。然而,与共情关怀相对应的共情可以降低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因为群体内部的高度多样性,它可以增加一致性,并帮助维持冲突水平,以追求大约中等冲突水平的任务。

认知共情的观点认同对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解释占总变量的7.6%。为了使群体问题解决创造性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现,需要在群体成员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始于自信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差异。

最后,情感共情的共情觉醒解释了4.9%的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变量。与他人分享情感的共情觉醒能力,可以解释为通过更敏感地体验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综合探究能力的从属范畴不能显著解释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即综合探究能力的数据转换、数据分析、假设设置、变量控制、泛化虽然与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存在显著相关,但被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相关的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的解释力所掩盖,被认为未能对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视角的解释做出独立贡献。

04.结论与建议

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与认知共情、情感共情、综合探究能力存在显著的静态相关,与基本探究能力无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情对群体创造力问题解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情感共情的共情关怀对群体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解释力最高,其次是认知共情的观点认同。情感共情的共情觉醒对群体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解释力最低。

这些结果表明,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会影响群体创造力的表现。这证实了小学生群体创造力的有效发挥需要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的平衡发展。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共情应该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发展和教育。因此,在科学教育领域,群体创造力教育需要在逻辑理性与共情的和谐中进行。因此,有必要将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共情的设计思维作为小学科学课程中群体创造力教育的策略。

此外,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需要在群体创造力教育课程中加以考虑。这是因为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综合探究能力各子类别对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的解释不显著,但与群体问题解决创造力显著正相关。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可能有助于共情能力的发展,因为认知共情的观点认同可以通过认知方面的发展来发展,而基于认知发展与他人形成积极关系的过程中,可以发展情感共情的共情关怀和共情觉醒。因此,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可能对换位思考等共情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最终有可能影响情感共情的发展。

考虑到共情变量对群体创造力的解释力较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共情与群体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并在未来调查学生对共情变量的实际情况。此外,有必要在团队中寻找各种可以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变量。(文章内容来源于百研工坊,作者系东南大学脑与学习科学系袁瑜



 
上一篇:中国需要更多姓“科”的科幻作品
下一篇:科研训练与科学知识的创造(上)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