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创作研究
创作研究    
科学纪录片研究综述(上)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窦一鸣、张增一     发表时间:2023-03-24     阅读次数:    


[摘要]科学纪录片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媒介。通过梳理国内外科学纪录片相关研究,对国内外科学纪录片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揭示其关注热点、研究视角和方法。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科学纪录片的研究热点具有一致性,主要围绕科学纪录片的特点和类型、内容和叙事、生产和制作、受众和效果四个层面展开,但在理论性、研究方法等方面略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对我国科学纪录片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学纪录片;特点;叙事;制作;效果

作为科学内容和纪录片形式的结合,科学纪录片凭借严谨、非虚构的特点,成为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媒介。早在195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布里斯托尔成立了博物部(BBC Natural History Unit),开启了科学纪录片制作的先河。1964年,BBC二台开始播出电视科学纪录片《地平线》(Horizon)系列,该系列至2021年已有57年的历史,是BBC播放时间最长的电视科学纪录片系列,已成为衡量科学纪录片质量的国际标准。受到《地平线》的启发,1974年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开始播放《新星》(NOVA)系列,该系列内容翔实、制作精良,并获得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是高质量科学纪录片的典范。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纪录片的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效应,制作能力、传播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在这种背景下,了解科学纪录片的相关研究现状,有助于我们理解优秀科学纪录片的特征和要素。

关于科学纪录片已有不少相关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散落在不同领域,研究的出发点、视角和观点迥异,以致人们难以把握其概貌和热点。本文将关注国内外学者关于科学纪录片的研究,拟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库中有关科学纪录片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首先描绘其研究概况,然后从科学纪录片的特点和类型、内容和叙事、生产和制作、受众和效果等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揭示国内外科学纪录片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对我国科学纪录片发展提出建议。

1 国内外科学纪录片相关研究概况

笔者以科技纪录片”“科普纪录片”“科学纪录片”“自然纪录片”“动物纪录片”“医疗题材纪录片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筛选出文献433篇。对国外科学纪录片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以“science documentary”

“scientific documentary”“science television”“factual television programs”“nature documentary”“wildlife documentary” “environmental documentary”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上进行检索,共筛选出文献610篇。

分析发现,在研究数量方面,国外相关文献的数量远多于国内。在研究来源方面,国内对科学纪录片的研究仍主要来源于新闻传播学科,国外的研究跨学科特色比较明显,涵盖科学史、文化地理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在主题演变方面,从20世纪末美国探索频道的纪录片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外科学纪录片凭借其讲故事、戏剧化的特点迅速占据国内市场,国内学者开始使用科学纪录片”“科普纪录片”“科技纪录片等概念。国内科学纪录片创作者也开始反思我国科学纪录片转型的问题,学界开始出现有关科学纪录片戏剧化、娱乐化、市场化的研究。随后,国内学者还开始从纪录片内容视角思考国内外科学纪录片的差异以及国外科学纪录片对国内科学纪录片的影响和启示,出现了大量对国外科学纪录片类型、叙事、美学的研究。随着纪录片技术的发展,21世纪以来,国内又开始出现对科学纪录片技术的研究,如虚拟现实(VR)技术在科学纪录片中的应用。国外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电视科学纪录片的叙事,BBC《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系列上映后,使用计算机生成图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CGI)技术制作的科学纪录片成为国外学者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对这类科学纪录片真实性、准确性及伦理问题的批评性分析。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侧重对科学纪录片效果的研究,包括对科学纪录片的教育功能和科学传播效果的实证与理论研究。

在研究主题方面,笔者分别将国内外文献的标题、关键词、摘要作为文本导入NVivo 11进行词频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关注科学纪录片的题材类型,侧重对自然”“动物”“科技”“生态题材的科学纪录片的分析;还关注科学纪录片的叙事”“传播”“创作”“制作”“技术”“影响”“语言表达”“拍摄手法,分析的科学纪录片作品主要来自BBC和探索频道。

国外学者不仅关注在国内引起热议的科学纪录片的“narrative”(叙事)、“production”(制作)、communication”(传播)、technology”(技术)等主题,还侧重许多国内研究关注较少的主题,如history”(历史),与科学纪录片的历史有关;scientists”(科学家),与科学纪录片中的科学家有关;students”(学生)、“education”(教育)、“knowledge”(知识)、“information”(信息)、“children”(儿童)、“learning”(学习)、“teaching”(教学)、school”(学校)等高频词与科学纪录片的科学传播和教育功能有关。在题材上,国外研究关注 “nature”(自然)、“environmental”(环境)、 space”(太空)、 medical”(医疗)、“health”(健康)等题材的科学纪录片。在研究对象上更关注“American”(美国)和British”(英国)的科学纪录片作品。

根据词频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科学纪录片的研究主题主要涵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学纪录片的特点和类型;二是科学纪录片的内容和叙事;三是科学纪录片的生产和制作;四是科学纪录片的受众和效果。下面将对这些研究主题进行分析。

2 科学纪录片的特点和类型

学者们对科学纪录片的定义各不相同,总的来看,主要强调科学纪录片的以下几个特点。有些学者在界定科学纪录片时提到了科学纪录片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比如,万彬彬指出科学纪录片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和教育,重在传递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迭戈·皮内达(Diego Pineda)指出,科学纪录片是指那些能够以吸引人、娱乐、教育的方式向公众呈现科学的影片,科学纪录片的风格和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传递事实性信息。还有学者注意到了科学纪录片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的特点。比如刘良江指出,科学纪录片是具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视听工具,可以形象、直观、逼真、生动地记录和剖析自然现象和科学活动。比恩韦尼多·莱昂(Bienvenido León)则认为,科学纪录片需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科学纪录片通过关注与某一科学学科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事实或知识,或基于科学知识的某些论证,包括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来处理一个主题;二是明确地(在图像、叙事中)展示出它们得到了科学专家或机构的合作或支持,这些专家或机构可能是信息来源或承担了内容顾问的工作。虽然这些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科学纪录片的特点,但都强调了科学纪录片的科学二字,解释科学是科学纪录片最基本的特点。

在科学纪录片的类型和题材方面,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Michael Kustusch)指出,传统科学纪录片通常有三类:第一类是最容易被识别的伊甸园里的动物主题,这类纪录片呈现出一种不现实、理想化的自然观,呈现为未经触动的现实。第二类是讲座式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就属于这一类。从本质上讲,这类纪录片的目的主要是进行教育,很少(有时根本没有)进行娱乐性的尝试。第三类是科学家作为探索者的结构,这种类型中最著名的是雅克-伊夫·库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导演的纪录片,例如《沉默的世界》(The Silent World)。在这种模式下,纪录片围绕科学家探索某种事物而进行,要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物种,要么是观察自然过程。柯泽将科学纪录片题材分为四个基本领域:第一也是最基本的题材是介绍科学知识、科技发明和创新的纪录片;第二是进行科学探险的纪录片,如央视的《秘境追踪》系列;第三是涉及科学史、自然史、艺术史以及人类文明史等领域的纪录片,如介绍自然史的自然纪录片《与恐龙同行》等节目;第四是涉及科学观念、科学哲学等比较纯粹、抽象的哲学领域的纪录片,如BBC的《时间机器》(Time Machine)解释了事物和时间的关系。我国大部分科学纪录片仍停留在前三个题材,较少触及科学观念和科学哲学的内容。

综合其他学者对科学纪录片特点和类型的讨论,笔者认为,科学纪录片是以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方式表现科学的纪录片,不只是传达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内容,是说教与科学、真实与娱乐的结合。科学纪录片的科学二字是广义的,包括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也就是说,科学纪录片的主题是非常多样的,动物纪录片、医疗题材纪录片等都属于科学纪录片的范畴。

3 科学纪录片的内容和叙事

有关科学纪录片内容和叙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纪录片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科学,以及怎样呈现科学上。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科学纪录片视觉呈现、拍摄方式、镜头运用、声音(包括音乐、画外音等)、解说词等方面的分析。

国外学者较早开始对科学纪录片叙事进行研究。1984年,英国学者罗杰·西尔弗斯通(Roger Sliverstone)讨论了电视科学叙事的两种模式:神话叙事(Mythic Narrative)模式和模仿叙事(Mimetic Narrative)模式。1985年,西尔弗斯通又对电视科学视听文本的建构性质进行了符号学解读,试图解决电视是如何进行工作的,以及它是如何向非专业观众展示科学的等问题。迭戈·皮内达提到电视制作人可以运用结构、叙事和视觉元素来讲故事。他们可以通过拍摄一些镜头、用音乐和上帝之声(叙述者,像上帝一样知道并解释一切,甚至是在图像中看不到的东西)创造情绪,达到讲故事的目的。何塞··迪克(José van Dijck)提出了一个从视觉和叙事修辞角度分析科学纪录片与博物纪录片的模型。这个模型将科学纪录片典型地表现为叙事模式和(电视)视觉风格的混合体,它们的各种组合有助于构建和支持关于事物是怎样的、过去是怎样的或可能是怎样的知识主张。还有学者关注叙事和修辞等技巧在科学纪录片中的使用对科学传播的作用,这些叙事和修辞技巧包括内容的简化、关键信息的重复、拟人化的方法、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运用讲故事的技巧和引入娱乐元素等。这些技巧可以促进更有效的交流,从而通过提高观众参与度和加深记忆来增强科学纪录片的影响力,提升观众对科学的理解和信息保留能力,提高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

国内对科学纪录片叙事的研究起步较晚,21世纪才开始出现,且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创作理念的研究方面。其中,文本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成为科学纪录片叙事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如李清霞、王沛等的文章。2008年出版的《Discovery解密: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是我国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科学纪录片的第一本内容较为详尽的专著。在该书中,陈刚对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的叙事模式、镜头运用、解说词写作等进行了讨论,并将美国探索频道节目与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科学纪录片节目进行了对比,包括运用量化手段进行对比研究。

总的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国外文献就开始从文本、声音和图像方面对科学纪录片的叙事进行分析,且研究更为深入,理论性更强,已有从科学传播视角分析科学纪录片叙事的研究。国内直到21世纪才出现有关科学纪录片叙事的研究,且我国对科学纪录片叙事的研究仍停留在科学纪录片是如何讲故事的层面上,偏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应用研究,对科学纪录片叙事理论建构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文章选摘自《科普研究》,作者系窦一鸣,张增一。



 
上一篇:别利亚耶夫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伦理之思
下一篇:科学纪录片研究综述(下)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