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普童书是我国图书市场中增长潜力最强劲的领域之一,作为向儿童传播科学的重要途径和国际科学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科普童书的引进与出版是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依据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2021年公布的馆藏数据,对2000—2019年间中国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国别、学科、出版社等维度进行分析,总结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出版经验,为促进我国原创科普童书的出版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引进版科普童书;品牌图书策划;版权输出
近年来,童书市场经过“井喷式”发展,已成为我国图书市场中活力最强、增长最快、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2021年开卷发布的《2020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5.08%。在我国出版业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少儿图书却依然保持了小幅的增长,码洋比重扩大到28.31%,同比增长了1.96个百分点,稳居第一。从细分市场来看,除了低幼启蒙、少儿科普百科、游戏益智、少儿绘本类外,其余类别均出现同比下滑,而少儿绘本和少儿科普百科类同比增长率最大,分别达到21.76%和17.93%,对市场上升拉动作用最明显。作为蓬勃兴起的领域,科普童书值得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
在不断扩大规模的科普童书市场中,引进版科普童书市场竞争力极强。2014—2017年当当网少儿科普畅销书排行榜前100名中,引进版图书约占80%,原创图书仅占20%。近年来我国原创科普童书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与引进版图书的占比差距明显缩小,但引进版科普童书依旧占“半壁江山”。在2019年和2020年当当网和京东童书畅销榜中,引进版科普童书上榜11套(种),占比50%,本土原创图书上榜10套(种),占比45.5%。
科普童书是面向儿童传播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作为少年儿童接触科学、认知科学、了解科学的启蒙读物和学校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科普童书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增强青少年对科学的喜爱、培育后备科技人才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对21世纪以来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出版特征,分析其在我国童书市场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本土原创科普童书的发展提出建议。
1 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出版现状
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2021年4月1日最新发布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基本藏书目录》 ,以图书书名、所属丛编项、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学科领域、适读年龄段等为具体标签,对2000—2019年我国引进版科普童书的3026条书目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基本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1 引进版科普童书来源分布
统计显示,在3 026种引进版科普童书中,引进数量最多的是英国,其次是韩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此外,我国还引进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俄国、荷兰、捷克等国的科普童书。分析引进版科普童书来源国家的分布情况发现,一个显著特征是引进数量与该国科技“硬实力”和图书出版“软实力”密切相关,仅对科技实力强、科学文化发达的英、美、法、德4国科普童书的引进量就占科普童书引进版总量的65%。
英国是老牌科技强国和出版强国,在20年里13次成为我国当年引进科普童书数量最多的国家,大量经典科普童书在国内持续畅销。如英国DK公司出版的《DK目击者家庭图书馆》系列、《DK幼儿百科全书》系列,萨莉·摩根(Sally Morgan)等人的《科学图书馆·连锁反应》系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广受好评的科普百科类全书。其中,蒂莫西·纳普(Timothy Knapman)等人所著的《英国儿童科普探险阶梯书——海洋》以及劳拉·诺里斯(Laura Knowles)所著的《远行:生命不可思议的旅程》分别获得2019年和2018年“中国童书榜”百佳童书奖。
韩国是我国科普童书引进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占全部引进版科普童书数量的17%,值得引起注意。作为文化出版业的后发国家,韩国文化产业和出版产业海外输出成就斐然。韩国科普童书在我国的繁荣与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息息相关,也与韩国科普童书的全球化选题和视角创新相关。
1.2 引进版科普童书学科领域分布
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5大部类、22个大类的划分方法,我国引进版科普童书可以分为科普百科、数理科学和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和地球科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农业科学、环境科学、航空航天、科学研究方法11个类别。在我国引进版科普童书中,生物科学类和科普百科类是当之无愧的选题热门,引进数量分别为946种和606种,占比分别为32%和20%。其次是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类、数理科学和化学类、医药卫生类、工业技术类。
生物科学类科普童书的广泛引进,主要得益于生物科学本身学科知识层次丰富,且易于表现,易“捕获”爱玩好动的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继而涵盖不同受教育阶段的儿童阅读需求。科普百科类童书受欢迎,既是因为内容广泛,多而全,也因为其具有收藏、反复阅读的价值,以及儿童家长的常见传承心理——自己小时候读过的书也要买给孩子,而在家长们读童书的时候,正是经典科普百科类启蒙图书《十万个为什么》风靡的时代。
从地域分布来看,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学科分布同样受来源国的科技优势影响。英国在生物科学、科普百科、天文地球科学领域引进数量都占据第一,韩国在数理科学和化学领域引进数量居多,日本的优势领域在于医药卫生领域和环境科学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从学科领域来看,我国对工业技术类科普童书引进较少,存在“重知识、轻技术、轻思维”的情况,引进版科普童书偏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对工业技术、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的关注较少,对儿童科学精神的培养仍有不足。
1.3 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引进单位分布
21世纪以来,全国580余家出版社有173家参与了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出版。从地域来看,北京是引进科普童书的中心,共有57家出版社引进科普童书,引进科普童书量约占总量的44.32%,其次是上海、四川、湖北。中国版本图书馆将全国出版社分为社科文艺类、教育类、科技类、少儿类、古籍类和医药类6类。本研究据此对参与引进版科普童书出版的出版社进行分类研究。
统计显示,少儿类出版社和科技类出版社是出版引进版科普童书的主力军。52家少儿类出版社参与出版了1477种引进版科普童书,占比48.81%;43家科技类出版社参与出版引进版科普童书1093种,占比36.12%。从引进数量来看,少儿类出版社与科技类出版社依据各自的专业优势引进图书,数量规模差别不大,但少儿类出版社市场经验丰富,善于营销推广,科技类出版社专家资源积累深厚,精于科学内容策划,总体呈现出少儿类出版社的图书侧重趣味性、市场销量更好,科技类出版社的图书侧重专业性、科学性的特点。
2 引进版科普童书特点分析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我国专业的童书出版起步较晚,国外童书出版发展较为成熟,在科普童书领域亦是如此,引进优秀的科普童书既有助于丰富我国的童书品种,提升童书质量,也有助于为我们提供学习蓝本。在对引进版科普童书进行深度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之所以风靡中国,内容策划与运营推广是不可缺少的“双翼”。当然,在这双翼中,也充分体现了引进方与被引进方的双重智慧。
2.1 科普童书来源国对科普童书的精细化策划
(1)在主题上,有博(百科类)有专(具体学科相关),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科普百科类由于其综合性、教育性的特点,是家长为儿童选购科普图书的重选,近20年来,我国从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经典百科全书,如《大英儿童百科全书》、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什么是什么》。由于对专业要求高,这类图书往往由出版机构、学术机构进行系统策划、系列出版,经典的科普百科全书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是各国童书市场经久不衰的热门选题。
相比英、德、法、美等科技强国相继推出的“大而全”的经典科普童书,在韩国9年累计销量超过4000万册、被称为“韩国科普读物常青树”的Why?系列涵盖历史、经济、哲学、文明、社会心理学等十大方面,选取小的主题单本发行、系列化出版,并通过创新性的科普漫画形式融入幽默、侦探、冒险、闯关等元素,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该系列还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融入新的主题,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荣获韩国教育产业大奖。而热销旅行童话集《GOGO世界旅行!》抓住了全球旅行的视角,引进国内后颇受欢迎。
与此同时,在引进版童书中,许多国家都将本国特有的生物资源、地理风貌作为选题角度,例如澳大利亚在动物类科学童书中将考拉、袋鼠等作为特色选题。当这些带有特色属性的科普童书走出国门时,也加深了国际读者对其国家文化的认知。
(2)在表现表达上,注重内容科学,也重视故事化表达与图文结合的表现手法
从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创作过程看,为了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大量科普丛书是由专业机构牵头,多位科学家、童书作家共同参与创作的。美国卡洛斯出版集团的“尖端科学”系列,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科学类童书,著者包括美国知名少儿杂志作家、童书获奖作家、美国科技方面政府机构的研究员、尖端领域的科学家等,同时特聘全球高校科技领域的教授、学者和专家作为该丛书的内容编辑顾问团。
英国DK公司科普童书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图文书作为科普图书的主要形式,强调图片和文字充分结合,科学百科知识的表达多以具象化、立体化、专业化、实景化的图片为中心,配合文字解释和说明,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又能表达丰富的信息,便于读者理解每个主题。借助这样的出版形式,DK出版的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有“从出生到年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之称。
(3)在图书受众上,强调童书分级阅读,循序渐进地培养科学思维、普及科学知识
引进版科普童书在建议阅读年龄上尊重、结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以及吸收知识的能力。以生物科学类科普童书为例,针对学前教育时期的童书往往是绘本、故事的形式,采用动植物拟人化的表达,为儿童进行简单的科学知识启蒙。例如,针对0~6岁儿童的澳大利亚艺术启蒙科普绘本《袋鼠和鳄鱼》《袋貂和金合欢》等,以图片和故事形式介绍了大量动物。随着儿童年龄与智力增长,则强调以问题的形式进一步探究生物的奥秘,如德国针对7~12岁儿童的“孩子们最想知道什么”系列中的《哪些植物有牙齿?》《企鹅的脚会冷吗?》等。而美国针对11~18岁儿童的“科学探索者”丛书系列中的《从细菌到植物》《细胞与遗传》则会涉及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物种起源、干细胞、病毒等复杂和前沿的科技和话题。(文章选摘自《科普研究》,作者系诸葛蔚东、陈艳欣、徐竞然、马晨一、周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