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我国对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引进偏好分析
引进版科普童书能在国内获得良好的反响,既离不开其最初的优质策划,也离不开我国出版单位根植本土、结合实际的引进偏好。
(1)学科领域的科普图书引进受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以及科学发展潮流的影响明显
21世纪初,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教育观念之下,数理科学和化学是我国引进的科普童书中数量最多的学科分类,一批经典的知识性科普读物被引进,如2002年科学出版社从美国引入的《从一到无穷大》,该书入选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望远镜等观测设备逐步向家庭普及,公众对太空、行星、宇宙、气象、地质、自然景观等领域的阅读需求增加,因此天文、地球科学类科普童书的引进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该类童书的引进数量仅次于生物科学类。在一向是引进热门的生物科学领域,也展现了从关注动植物基础知识向同时重视如转基因、生物工程等高新生物技术的趋势。
(2)引进版图书注重品牌优势
知名作家的“个人品牌”和系列化丛书的“丛书品牌”是选择引进的重要依据。美国的盖尔·吉本斯(Gail Gibbons)通过“盖尔·吉本斯少儿百科系列”形成“个人品牌”后,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的出版社将她的不同著作引进国内。专业学科背景的作者同样备受青睐,如《物理马戏团系列》的作者吉尔·沃克(Jearl Walker)是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的著作《物理马戏团》第一版在1975年出版,经过25年国际市场检验,中国成为国际上第12个引进该书的国家。2006年该书出版第二版后,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将其翻译并引进国内。
除认准知名作家外,我国出版社在引进科普童书时,还往往采取一次性引进同系列的多种图书的引进模式。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多元化、体系化、结构化的特点,使得覆盖多领域的系列化丛书成为科普童书出版的重要模式,也是打造优质科普图书,形成持续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在本研究统计的引进版科普童书中,仅18.94%的图书以单册的形式引进,其余均为系列丛书。
系列化丛书的成本和销售的优势是出版社更倾向于引进系列化丛书的重要因素,系列丛书往往已经得到国际市场的检验,是质量和销量保证。从推广成本来看,围绕丛书的一次性品牌推广和运营成本相比多单本引进要更低,成套打包销售、后续再引进都可以借助已有的热度和市场受众。
2.3 科普童书来源国对版权输出的重视
引进版科普童书的成功引进与其来源国家对图书出版,尤其是版权输出的重视密不可分。英国与韩国是我国引进科普童书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点也可以从这两个国家的政策支持体系中得见。
首先,专门设立相关组织从事版权输出工作,有助于自上而下地推广版权输出理念,形成国际化出版的风潮。英国政府专设文化委员会积极对外进行图书版权输出事宜,每年以上百万英镑的推广资金鼓励和资助出版企业在海外进行图书展览,自20世纪80年代起,其童书出版收入的50%来自广阔的海外市场。在1998年将文化立国确立为发展战略后,韩国就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海外推广。一方面,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出版基金鼓励图书出版;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机构、资助翻译出版发行活动、加强海外营销推广促进图书向海外输出。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作为文化产业的管理机构,其下属的文化内容产业室和海外文化宣传院都对出版业的海外输出发挥支持作用。事实上,对科普童书出版业后发国家来说,这是一条常见的发展路径,如日本也通过设立基金向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出版资助等,实现本国出版物向海外传播,政策扶持贯穿从选题、创作到销售的基本链条。
其次,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民间组织与出版社往往会潜移默化地贯彻国际出版思路。以英国DK出版公司为例,自1974年成立之初其就树立了为国际市场出版图文书的出版理念,在纽约、伦敦、慕尼黑、新德里、多伦多和墨尔本等均有办事处来支撑全球化业务的推广,同时出版公司还积极与世界知名组织,如红十字会、史密森研究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强化专业属性和品牌价值。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出版文化产业振兴院以及民间组织也设立面向翻译、出版、发行多个环节的资助项目,同时积极举办首尔图书贸易展会,参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国际图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推广活动促进韩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此外,韩国出版文化产业振兴院还积极扮演桥梁角色,一方面,通过编写图书版权输出指南、发布书展信息和海外出版社代理商信息、提供版权输出法律税务咨询等服务于本国的海外出版;另一方面,通过创办中文网站“韩国书林”和多语种的“韩书趋势”为海外了解韩国出版业提供便利。
2.4 我国对引进版科普童书的本土化运营策略
一本引进版图书能否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在存在一定文化差异的异国造福广大读者,与引进国的本土化运营策略息息相关。在这方面,我国的本土化运营策划具体体现为两点:一是耕耘资源积累,及时掌握先进的国际出版动态;二是借助新媒介,重视数字化阅读时代新趋势。
科技类出版社与少儿类出版社是引进科普童书的主力。科技类出版社在引进科普童书时,重视利用与海外学术出版社既有的合作窗口、庞大的专业作译者和审核队伍,引进高质量的科普童书。例如电子工业出版社以对口合作形式与美国的培生教育集团、约翰·威利父子公司、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圣智学习出版公司,荷兰的爱思唯尔,德国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等多家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专家团队中有1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少儿类出版社在打造畅销书方面经验丰富,在读者定位、内容形式、营销手段等各方面紧抓市场需求。它们积极创新童书形式,推出立体书、触摸书、机关书、玩具书等科普童书,在数字阅读时代,又将动画、声效、触控等新技术融入电子童书中,并结合数字化营销工具,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开拓销售渠道、延长图书的产业链。以接力出版社为例,该社深耕低龄市场,积极将数字技术融入图书引进中。其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建议阅读年龄平均为7.41岁,受众年龄层较低,为满足趣味性要求,该社引进的《第一次发现》丛书通过内置透明胶片、黑胶片、放大镜等工具,实现互动式阅读。2012年还与原版的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共同开发,将仿3D技术、触控感应技术、移动定位技术融入电子书中。在营销模式上,该社在2020年联合20多个平台直播近400场,开播共800个小时,促进了图书的营销和推广,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3 对中国原创科普童书出版的启示
3.1 促成扶持原创科普童书创作、出版、发行、销售推广的全流程生态环境
一是以人才质量保证内容生产质量,深刻认识到科普图书出版对于科技强国建设和科学教育振兴的重大意义,大力培养专业的科普图书作家和运营人才,建立起鼓励科学家、科学教师、童书作家、绘本作家、漫画作家等积极参与到原创科普童书写作中的氛围和机制。二是文化出版机构、科技管理机构共同参与,建立支持原创科普图书出版和发行的项目和基金,为原创科普童书创作提供资金支持,提升原创科普童书创作者的积极性。三是通过奖励和政策引导,激励少儿类童书出版社强化对原创科普作家、原创科普图书的运营和支持,促进科技类出版社发挥专业优势,面向市场开展原创科普图书的策划和出版发行,提升专业类科普童书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对我国原创科普童书的推广和营销,积极通过国内外图书展和新型的直播带货等模式促进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的销售和品牌打造。
3.2 建立起专业机构牵头,科学家、童书作家共同参与的系列化图书创作模式
品牌化的科普丛书作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普图书类型,是我国原创科普童书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如美、英、法、德等国出版的在国际上经得起科学界、市场长时间考验的经典科技图书,“走出去”的科技图书还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品牌化的图书系列。今后,我国原创本土科普童书的出版可以积极借鉴如前文所述的引进版科普童书由专业出版机构牵头的模式。集合多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童书作家、杂志作家等专业人士,聘请内容编辑顾问团,按照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将一套丛书分为不同系列、专辑、单册,分别由不同的专家进行创作的科普童书创作模式,既能符合科学知识本身的体系化,保证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准确性,面向读者市场保证科普童书的可读性和易懂性,又可以通过系列化的策划打造中国原创科普童书品牌。
3.3 把握儿童认知规律,强化分级阅读意识
科普童书与其他类别童书相比,知识性和教育性更强,选题需要与儿童认知规律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科普童书年龄分级不清晰、侧重面向低龄儿童受众,应借鉴引进版科普童书的经验,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按照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阶段,针对不同儿童在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和阅读需求,将年龄和教育指导纲要作为选题策划的重要参考内容,从内容、形式、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积极促进科普童书分级阅读体系的完善。
3.4 聚焦中国科技元素,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去”
在激烈的科普童书市场竞争中突围,需要走差异化之路建立优势。在选题策划角度,中国原创科普童书的出版可以积极聚焦中国的科技元素。
一是打造一部来自中国的国宝级科普百科全书,并同步开展版权输出工作。科普百科全书既是市场中最受欢迎的科普童书种类,也是最容易形成品牌的图书类型。随着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应联合专业机构、科学家群体、童书作家、科学记者,合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经得起国际市场和时间检验的经典科普百科类童书。
二是学习许多国家将本国特有的生物资源、地理风貌作为选题角度的思路,将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元素作为重点关注和策划的选题角度,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以适宜儿童阅读的方式呈现,这既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科技自信的重要手段,也是与引进版童书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可选策略。
3.5 注重科学思维培养,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
我国原创科普童书不应囿于向少年儿童“灌输”科学知识,而是要怀着策划精品的信念,通过故事化的叙事、漫画、视频等表达方式的创新,努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让少儿出版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使命作用,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后备人才。这也符合“双减”政策下的出版理念,为机械性地记忆与重复学习“做减法”,更加深入地践行通过阅读提升儿童的学习主动性,让教育回归培养人综合素质和提升能力上。
3.6 结合新兴数字传媒技术,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趣味性是童书阅读和科普图书的一大需求,我国原创科普童书的出版可借力媒体融合的新兴数字传媒技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图书,科普图书是新兴图书出版技术最好的承载载体,需要在既有内容上对科学知识表达进行形式上的拓展和纵深,积极将仿3D技术、触控感应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沉浸式阅读体验技术都应用到科普童书出版领域,将阅读从简单的视觉信息输入变成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的体验过程,实现人与图书的交互,提升科普童书的科普效果和阅读吸引力,是依靠技术力量建立我国原创科普童书的新优势的策略之一。
3.7 尊重商业规律,重视营销推广对图书影响力的加成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图书出版不仅具有文化创意价值,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它还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图书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筛选、消费者检验,是图书内在文化底蕴传播的基础,也是出版单位发展壮大的前提。因此,在科普童书鱼龙混杂,低折扣杀价泛滥,直播等商业化模式瞬息万变、影响力大但制度尚不健全的市场上,精品原创科普童书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找到有价值的选题策划方向、一流的编著团队,还要努力借助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新兴渠道的拓展建设,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统一。(文章选摘自《科普研究》,作者系诸葛蔚东、陈艳欣、徐竞然、马晨一、周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