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优秀科普图书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引进图书的译者和编辑选择要注重专业性,确保译文质量;如果多种语言译文联合出版,要考虑各版本封面构图统一性;营销环节,可以请专家推荐、借力电影或者结合展览和作者活动进行宣传。
海洋和人类息息相关,生命就在海洋中诞生和孕育。地球表面71%的面积为海水覆盖,海洋幅员辽阔,蓄水量巨大,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垃圾无节制地排向大海,加之频发的原油泄漏事件,导致海洋污染日趋严重,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不但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也威胁着当下人们自身的安全与健康。
2009年,联合国将首个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借此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体会海洋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在维护海洋环境良性发展的同时,协调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促进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确保海洋为人类世代幸福带来持续的环境和经济利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从一直有合作的法国出版社那里得知他们最近出版了这部旨在加大海洋保护力度、唤起民众海洋保护意识的大型环保科普图书。该书由世界著名高空摄影大师、《家园》(Home)导演、联合国环保计划亲善大使雅安·阿瑟斯—伯特兰(YannArthus-Bertrand)和著名海洋摄影师布莱恩·斯凯利(Brian Skerry)等合著,由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荷兰语五种语言联合出版。刚拿到原版样书的那一刻,就被其令人震撼的图片、精美的装帧深深吸引了。通过对方得知,该书法文版于2012年秋出版,截至2013年7月已发行逾2万册,其他语种的版本也于2013年春陆续出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因为该书在国际上影响力较大,我们面临国内几家出版社的竞争,要签下版权需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另一方面,鉴于国内读者的购买力以及对此类图书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该书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乐观。出版社作为企业,当然逃不开经济利益的考量,但出版物承载着传承文明的理想,出版人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唯有出好书,做经得起时代检验的书,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才是出版者面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时应秉持的态度。(编者语:“叫好又卖座”是考量科普图书成功出版的双重标准,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决定竞价本书的版权时,更多是从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角度做出的决定。下面我主要从这部书的翻译、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等三个方面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仅供借鉴。
一、确保译文质量
在最终谈妥版权事宜后,我们便在第一时间开始积极寻找译者。尽管本书以图片为主,但文字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篇幅,且涉及的学科领域不仅包括海洋学、生物学,还有地理学等,可谓非常之广,对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棘手的是,虽然本书是五种语言联合出版,但并不同步,当时拿到的样书和电子文件都是最早推出的法文版的。前述条件已经够苛刻了,再加上须精通小语种,真是难上加难了,译者的可选择范围一下子就窄了很多。在跟版权方反映了困难并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后,对方授权我方可以依据尚未出版的英文版的电子文件进行中文翻译。这下总算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本着译者要专业的原则,在经过多次遴选和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杨海军教授为本书的主译。杨教授是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是翻译本书的适合人选。接手这一工作后,他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克服了各种困难,高效地完成了书稿的翻译。在初稿完成后,杨老师对照原文,从译文准确性、数据正确性,以及译稿是否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核对、把关,很多内容都进行了二次翻译,确保从源头上不出问题。
稿件正式交出版社后,我们选择了英语专业的加工编辑对书稿进行初审编辑加工,再次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选择了与海洋学、生物学相关或相近专业的资深编辑进行书稿的复审、终审,对内容严格把关。(编者语:科普图书的引进出版中,翻译是关键步骤。作品科学性、通俗性能够得以完整转换和保留,取决于译者的水平,译文的质量。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译者是最佳人选。)对各个环节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感觉可疑、拿不准的地方做到及时与译者进行反复沟通讨论。最终,在译者和编辑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最大可能性地降低了翻译错误,确保了译文质量,做好了整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
二、同步装帧设计
如前所述,本书由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荷兰语五种语言联合出版,而且封面构图统一设计(按法国版权方要求,中文版也要做到统一),即大家开头看到的封面构图,图片是位于伯利兹灯塔环礁区的大蓝洞,伯利兹大蓝洞是潜水爱好者的天意,也是中美洲大堡礁系统的一部分。中美洲大堡礁从墨西哥的尖端绕过伯利兹、危地马拉的海岸延伸至洪都拉斯的东北海岸,长约965千米。它是全球最大的堡礁群之一,也是北半球最大的一处堡礁群。另外,书中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美绝伦的照片,有令人不忍直视的残忍杀戮的血腥照片,还有动物栖息地惨遭破坏、致使其无处容身的凄凉照片……为了更好地表现效果,中文版同其他版本一致,采用了大开本、180克铜版纸精美印刷,使读者在翻阅图片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编者语:科普图书也应该是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因此,装帧设计需要体现艺术思维和构思创意,需要将阅读功能和审美要求统一起来。)
三、着力宣传推广
(一)权威人士推荐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目前的处境,了解海洋动物目前的境地,我们积极联系了国家海洋局,希望他们能引荐几位在国内比较权威、有影响力的领域专家,借他们的呼吁,唤起大家的海洋保护意识。最终,在国家海洋局的帮助下,我们联系上了两位业界权威人士,他们在海洋保护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丁德文,一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孙松。在看过书稿后,两位专家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丁院士说:“让国内众多的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海洋动态。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品味本书,会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海洋,感受海洋的博大胸怀。相信该书的出版,定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海洋的重要性,认识到海洋生命的意义,并唤起更多人的海洋保护意识!”孙所长说:“这部《人与海》,通过一幅幅血淋淋的照片、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向我们真实展现了人类的活动已经对海洋造成了巨大破坏,让读者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可怕的灾难,在震撼之余更能引发读者深思。同时呼吁全人类善待海洋,并鼓励人们深入改变我们已有的生活习惯,做到合理利用和管理海洋。无论您是一位海洋保护者还是位普通的读者,关注生态环境,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切实尊重并保护她,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希望通过该书,能切实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树立正确的现代海洋观念,推进海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二)同源纪录片《海洋宇宙》助力
本书法文版与纪录片《海洋宇宙》(Planet Ocean)同步发行,后者也旨在突出海洋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原书的每个章节中都列有与纪录片相应片段对应的二维码。与书相比,纪录片所包含的信息更为丰富,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也更为震撼,而且影响力很大,已在全球公映。纪录片由雅安·阿瑟斯-伯特兰与迈克尔·皮托执导,旨在强调人类与海洋共存的必要性,影片犹如一条纽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以警示人们去关注正在受到威胁的海洋环境,呼吁全人类善待海洋。2013年9月11日,影片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放映,成为全球环保影像中最受关注的一部作品,正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雅安向我们展示了海洋的神秘瑰丽,也向世人发出了‘保护海洋,刻不容缓’的警示。”
纪录片和书是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如果中文版能配上影片,一定会为其增色很多。(编者语: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图书的读者体验更加丰富,从平面文图扩展至音、视、听效果的体验,这已经成为流行趋势。科普创作与出版需要把好这一脉搏。)但限于版权问题,中文版不能链接相应的二维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多方打听、搜索之后,我们了解到上海新索音乐公司在之前已经正式引进并出版发行了《海洋宇宙》的中文版,而且是中英双语配音、双语字幕,如果能以光盘的形式随书附送,就太完美了。我们跟对方做了反复沟通,并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双方达成了合作。由于对方也有版权费支出问题,最终我们还是付出了相当高的一笔费用,但作为出版人,为了让读者获得最好的体验,我们觉得值!
(三)其他推广做法
我们注意到,原版书封底有欧米茄公司的标志,通过与版权方沟通得知,欧米茄公司有一款海洋宇宙深水表是与书和纪录片一起合作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后期更好地宣传和营销,我们想到可以借力欧米茄的影响力做书的推广。在与其国内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后,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对方统一购买一定数量的中文版图书作为店面展示宣传,中文版图书也会对其加以宣传,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另外,我们还咨询了国外版权方的一些营销做法,比如做大型展览;还通过版权方了解到作者雅安的一些演讲动向,希望能做些新的宣传营销尝试。权当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最后,在分享本书策划经验之余,借此机会再次总结一下这部大型环保科普图书的特点,以期引起我们所有人对海洋的足够认识。借助于两位著名摄影师的双重视角,本书探索了人类与海洋之间重要且在不断发展的关系,为读者讲述了世界各地所开展的鼓舞人心的研究和探险活动,囊括了最前沿的观点以及与不同领域专家所进行的访谈记录,刻画了一幅难忘的图景——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全书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带给读书组取自纪录片《海洋字宙》(Planet Ocem)丰富的、全面的选择照片,其中既包括了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又不缺乏对人文话题的探讨,在向世人呈现出海底世界的美丽与神秘的同时,真实展现了人类对海洋造成的破坏,警示人们去关注正在受到威胁的海洋环境,呼吁全人类善待海洋。【文章选自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编的《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三届获奖作品佳作评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编:张志敏、陈玲)】
编者:张志敏
作者简介
张金奎: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