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融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创新路径——以中国科教影视领域为例(下)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何苏六、陈醒     发表时间:2023-04-18     阅读次数:    


02中国科教影视领域的机遇

(一)国家新的媒体战略,国际交流加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媒体融合深刻改变了当下传播环境和传播策略。在媒体融合时代,中国的科教影视内容在整合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内容与平台终端共生共享方面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科教影视领域的国际交流不断加速,促使中国科教影视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以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为代表的相关国际舞台日渐成熟,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等相关专业节展影响力日盛,国际交流水准越来越高。

(二)新技术催生新内容、新形态

5G时代已经到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下沉,ARVR技术在传媒应用的最前端已经展现,更全面、更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已被应用,新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科教影视的内容与传播形态,内容生产力与传播到达率大大提高,全民科学的时代即将到来。

可以预见的是,当科学传播本身面临着最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时,如何学会并驾驭这些新技术、拓展传播效能的边界将是第一道难题。新技术给中国科教影视领域带来了新一轮的窗口期,大量的新问题、新知识和新结论等待发掘与传播,若把握住这轮战略机遇中国科教影视领域将再造辉煌,更好地推动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科学求真精神回归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人对科学求真精神愈发重视。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中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根据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的6.20%提高2.27个百分点,为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2020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求真精神的回归为科教影视内容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市场规模不断拓展,潜在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内容品质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形成有机互动的整体,有利于中国科教影视宏观环境的良性发展。

(四)融媒体时代下用户需求不断迭代变化

融媒体时代下用户的个性需求增加,有趣、有深度、有体验感、可互动、可分享的信息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用户画像进一步被细分,大量用户可能在融媒体时代被发掘为强粘性的粉丝群体。

机会意味着机遇,在把握科学传播要义的同时,如何通过多媒体元素的有效配置使融媒体产品摆脱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简单叠加的初始状态,成为形式变化多样的科学传播有机整体,满足不断迭代变化的用户需求是科教影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CNN对美国超级日食推出的系列VR新闻片《动物对日食的反应》(How Animals React to a Solar Eclipse)为例,用户可以移动设备,360度无死角地观看实时的场景状态,是优秀的浸入式新闻的生动范例。

03中国科教影视领域的困境

(一)题材样态不丰富、体量不足、精品少见

电视科教节目是中国科教影视内容的主阵地,特别是在1995年北京科影、中国农影和上海科影转制并轨后,电视科教节目在科教影视领域中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动物世界》《走进科学》《探索发现》《开心辞典》《百家讲坛》《国宝档案》《人物》《第10放映室》到《一站到底》《最强大脑》《加油!向未来》《机智过人》,其节目逻辑以知识输出为主,样态较为单一。

其生产主体也集中在传统电视媒体,在面对UGC内容爆发、网络视频平台生产量陡升的竞争局面时,体量不足的劣势越发凸显。在这些电视节目中,只有少数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内的影响力,精品数量偏少,影响力欠佳,而美国儿童节目《芝麻街》、科幻影视系列作品《星际迷航》和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却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各类故事片、纪录片、真人秀、游戏节目、电视剧、谈话节目与新闻节目也层出不穷,影响广泛。

(二)用户意识淡薄,叙事语言老套

在传统的电视节目产出体系中,科教影视内容的全流程生产无法与用户产生互动,虽然一些节目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鼓励观众参与到节目中去,但是用户意识并没有渗透到所有制作环节,以我为主的中心化思想固存。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叙事语言僵化,没有把握融媒体时代用户的喜好与个性,在科学严谨性与生动活泼性之间无法找到最佳平衡点。

Bup何同学为例,他的科普测试短视频《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从上线之初就快速走红,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媒体的转发,目前B站播放量已经突破1600万,与用户亲切的交流感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为他赢得了大量粉丝数。

(三)传播效果一般,评价体系缺失

以电视科教节目为主的中国科教影视内容在生产模式中的缺陷导致其传播效果一般,加之传统媒体的式微,观众数量流失严重,年龄结构逐步迈向老龄化,其影响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融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更多用户赋权,多样态的影视内容在微博、微信、爱奇艺、腾讯、优酷、B站等平台激烈争夺着用户的注意力,科教影视内容传播的战场越扩越大。

其次,科教影视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本身存在一定的门槛,若以收视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科教影视内容传播力进行评判则有失偏颇,综合性评价体系的缺失进一步消减了制作者和传播者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科教影视领域生态环境的构建和良性发展。

(四)产业路径不明,体制困局难解

中国科教影视体系仍然存在产业思想落后、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路径不明晰等问题,市场活力无法得到进一步解放发展,上下游的市场化公司仍不成规模,生产效能亟待释放。其次,电视台体制造成的人员流动困难、思想固守僵化、经济效益难以提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破解。

Discovery探索频道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商和买家,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纪录片制作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市场化经济的时代,产业化发展是未来中国科教影视体系改革的主流方向,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科教影视产业发展道路是必然之选。

04中国科教影视领域的破局之道

(一)打造媒体资源共享平台,发挥规模优势

在融媒体时代,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层面,整合科教影视节目资源、完善共建共享平台从而丰富题材样态、提升产品竞争力已成为刻不容缓之势。

从宏观战略层面来看,不同城市之间、各级电视台之间要打通科教影视资源的壁垒,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共建优秀影视团队,共同挖掘优质题材,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影视精品力作。例如,2019年的长江之恋长江流域十二省市联合大直播就合理利用了长江这一纽带,整合发挥了青海、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各台的资源,实现了传播力的共振。

从中观层面来看,同一城市内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在内的传统媒体资源和包括微博、微信、网站、App等平台上的新媒体资源要协同发力,以商业项目推动资源整合,吸取各方优势,打造科学传播矩阵。

从微观层面来看,在以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集团内部,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适合进行科教影视传播的创作者集中力量打造精品,让相关生产资源流转互通,梳理体制弊病,打通创作渠道。以纪录片行业为例,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人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19415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率先成立了纪录片中心,整合了旗下的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团队力量,立足上海,走向世界。

(二)把握用户特征,题材深耕细挖

融媒体时代的科教影视传播要注重用户的观看体验,要摆脱以我为主的说教思维,学会用故事化的叙事语言平视用户,在保持一定科学性的前提下,寻找更加有趣、更加有体验感的故事题材。

从业者要立足市场竞争的环境,依据目标用户的画像特征,寻找科学题材的叙事切入角度。以新知识发现、新观点挖掘、新技术使用、新创意尝试、新形态尝试、故事化叙事、娱乐化呈现、互动式体验、求证式演示等不同的叙事逻辑进行影像架构,对题材深耕细挖。针对不同的传播平台,要打造不同风格、不同调性、不同质感的科教影视内容,有的篇幅短而有痛点,有的篇幅长而有深度。除了传统意义的专家学者外,可以借助KOL的力量完成知识内容的输出,在严谨性和趣味性中谋求最佳平衡点。

(三)善用互联网思维,提升传播效果

互联网思维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思维方式决定了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并决定了最终的传播效果。对于科教影视领域来说,坚守住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品质和收视率是立身之本,同时要在腾讯、优酷、爱奇艺、B站、微信公众号、App端等新的流量入口寻求更强影响力。

对于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要使用不同风格的营销策略,对同一影像进行差异化定制生产和差异化传播,制造社交网络的爆款。同时,要积极推动优质科教影视内容进驻OTT TV,利用超清大屏、多人收看、互动性强的特性提升传播效率。面对5G商用的潮流,要将科教影视内容融入物联网的发展中,通过物联网更加多样的场景进行多元化地传播,突出体验感和趣味性,让科学传播走进日常生活。

(四)打造综合评估体系,提升产业化水准

要建立针对不同传播平台的、科学的、体现劳动价值的科教影视内容综合评估体系,例如,将科学价值、视听语言质量、收视率、点击量、转发量、点赞数、停留时长、制作成本、间接经济效益、获奖情况等等因素可以考虑在内,并根据具体情况加权赋值,体现出尊重科学、尊重社会价值、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基本价值取向。

科教影视内容的制作者要进一步提升和市场打交道的能力,积极引入市场化公司的力量,推动制播分离,利用优质的科教影视IP培育相应的流通交易市场,借助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等国际平台、节展等拓展合作范围,提升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科教影视领域产业化水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需要传统媒体集团、相关新媒体平台、金融资本方、科教影视公司、相关协会、各级政府、广大用户群策群力,协同发力。

05结语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传播在其中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的中国科教影视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科教影视领域虽有弊病,但只要从生产、传播和营销环节对症下药,把握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就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科教影视领域的生产力,提升产品的传播力。

在万物皆媒的融媒体时代,新媒介、新技术既是科学传播的技术基础,也是科学传播的服务对象,从根本上规制了科学传播的创新路径。媒介与技术的快速迭代,给中国的科教影视工作者提出了很多挑战,也创造了很多机遇,未来的路还很长。(文章内容来源于《东南传播》2021年第1作者系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醒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融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创新路径——以中国科教影视领域为例(上)
下一篇:讲故事与视频的力量:科学传播的视觉修辞研究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