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融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创新路径——以中国科教影视领域为例(上)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何苏六、陈醒     发表时间:2023-04-18     阅读次数:    


摘要在信息爆炸、万物皆媒的融媒体时代,科学传播出现了三大新动向,其创新路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语境、技术语境、科学发展语境和现实语境的影响下,其困境也逐渐凸显:样态不丰富、体量不足、精品少见;用户意识淡薄,叙事语言老套;传播效果一般,评价体系缺失;产业路径不明,体制困局难解等。中国科教影视领域必须在生产、传播和营销环节进行全面迭代升级,从而提高科教影视产品的传播力。

关键词融媒体 科学传播 中国科教影视 创新路径

时至2020年,媒体融合方兴未艾,新兴技术加速迭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提升,信息冗余效应凸显,社会大众对优质视听内容的需求日益旺盛,而科教影视内容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迎来了大有可为、不容错失的创新发展机遇。

中国科教影视从诞生之初就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作为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始终发挥着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国家软实力的责任与使命。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在融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创新路径得到了显著拓展,生产机制、传播方式与营销手段的变革正深刻重塑着我国的科教影视生态体系。

尽管中国科教影视内容的产量逐年增加,但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如何顺势而为、妙手破局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01 科学传播的三大新动向

(一)生产机制全面转型

1.生产主体从政府到民间,从专家到KOL

伴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多科学传播的生产力被释放,相关内容的生产主体已经出现从政府到民间,从专家到KOLKey Opinion Leader,即关键意见领袖)的新动向。

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技新闻网等为代表的官方媒体持续发力,同时,一股民间力量投入到科学传播队伍中来,相关商业网站、商业公司、网络社区、社会公益组织、V”等纷纷涌现,具有代表性的有:科技讯、新浪科技、腾讯网科技频道、凤凰网科技频道、网易科技、钛媒体、虎嗅、36氪、果壳网、科学松鼠会、微科普、@松鼠云无心等等。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专家学者把握科学传播的话语权,当下KOL的影响力愈发明显,专家学者是KOL群体的重要组成,但KOL的外延已经大大延伸,在科学内容的基础上有网感、懂粉丝KOL更易获取关注度。张召忠原为海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军事评论家,退休之后入驻微博、微信和B站进行军事科普,在《张召忠说》、《局座时评》等节目里,凭借过硬的知识储备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在网络上赢得了大量粉丝。

2.生产渠道从电视到网络

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今天,网台联动,以网为主渐成趋势,科学传播的生产渠道也从以电视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为主,微博、微信、网站、AppB站、抖音都成为了科学传播的舞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浮现,各大网络平台的内容特性正在形成,科学传播的样态愈加丰富。

毕啸天是一名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博士生,也是微信公众号毕导的创始人,作为一个爱开脑洞的科学段子手,其文章兼具科普性与生活性,通过对琐碎的生活问题进行严肃地科学提炼,又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恶搞式解构,迅速积累了大量读者,文章的阅读量达到“10+”已成常态。

3.生产体量从不足到过剩

数据显示,截至2019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庞大的互联网体量造就了海量的内容消费市场,科学传播主要生产渠道从电视转移到网络后,相关内容生产体量从不足发展到过剩,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用户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错误科普内容多、有效信息难以甄别、同质化信息饱和、优质内容匮乏成为新的突出问题。从另一角度看,科学传播内容生产的分众化、个性化特点更加突出,科普信息的二次落点将成为新的价值所在。

(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

1.5G时代的来临

2019103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正式推出5G商用套餐,并于111日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中国已经有50个主要城市开通5G服务,中国的5G时代已经来临。

5G极大提升了传播速度与视听体验,未来科学传播的语态和方式也将发生巨变。5G促成的信息革命将推动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转变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万物互联。科学传播会以更高效、更生动、更直接的方式完成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科学传播将无处不在。

2.OTT的发展

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指的是第三方通过运营商的网络传输通道提供服务的方式。OTT TV(互联网电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态势。据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发展公报》显示,2018OTT TV用户同比增长12.08%,总量达到1.64亿户,收视份额达到36.69%,紧随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之后。

OTT TV的大屏传播优势在融媒体时代构成了其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特质,科学知识在大屏的助力下得以更高效地传播。此外,OTT TV在未来更有可能成为Al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核心应用,主导智能家居场景,创新科学传播的应用领域。

3.通过场景传播

融媒体渗透到日常生活后,各式各样的应用场景成为了传播的新路径,场景可以指基于特定时间、空间和行为及心理的环境氛围。通过场景传播可以深化体验性、强调互动性、凸显智能性,是未来科学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驾驶系统优化了驾驶体验,VR游戏深化了游戏乐趣,刷脸支付节约了时间成本,语音识别和智能配音减小了沟通成本……科学传播中的场景思维将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在出行、游戏、购物、社交等领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4.社交媒体的传播与互动

融媒体的深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联,特定事件在社交媒体引起的传播与互动让科学传播具有了偶然性和私密性。例如,2019410日全球首张黑洞照片一经公布就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黑洞问题的科普热潮;201989日,华为在东莞举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又引起一股操作系统讨论热潮;《流浪地球》票房大热后,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话题被推上热搜等等。

把握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深挖热点事件蕴含的知识点,促使科普内容在个人社交圈内形成裂变式传播将是未来科学传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内容呈现多元丰富

1.视频自媒体的涌现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适应碎片化传播的视频内容迎来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视频自媒体涌现,以短小、有趣、有深度、有互动性的短视频对某个科学知识点进行形象解读符合当下用户的阅读习惯,寓教于乐成为新潮流。

B站上的科技频道和数码频道均可以归入广义上的科学传播定义中,大量UP主入驻并投稿。20193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字节跳动公司等五家机构推出了“DOU知计划,在此推动下,截至20199月底,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科普创作者超8000位,发布近166万条科普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2389亿次。

2.微信公众号与App端的发展

微信公众号与App端作为融媒体时代重要的流量入口,是科学传播的主要传播平台,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内容呈现方式依然占据主流。

微信公众号以科技日报、科普中国、趣科普、人民网科普、DeepTech深科技等为代表,DeepTech深科技推文《杨振宁、丘成桐争议中挺近的超大对撞机:不需1400亿,王贻芳称中国是时候打最难攻坚战》再次聚焦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的争论,点击量上万。App端以知乎、果壳、网易公开课、得到、喜马拉雅等为代表,开掘了社区化运营、科普视频点播、科普音频点播等多种内容呈现方式。

3.纪录片视听的突破

在纪录片产业化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一大批视听品质高、科普角度新、具备全球视野的纪录片作品吸引了广泛关注。这些优秀纪录片作品不仅是国家科学传播能力的体现,更是国家形象的名片。

《创新中国》从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等角度聚焦中国最新的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呈现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岛、隧三大部分的设计理念;《手术两百年》以医生视角系统展现200年间手术的发展变化,填补了我国医学科学纪录片的空白;《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作为中国第一部植物类纪录片,讲述2128种植物的生命旅程以及影响世界的故事;《被点亮的星球》以大片质感、明星串讲、特殊视角、风格化叙事表现地球的独特之处……(文章内容来源于《东南传播》2021年第1作者系何苏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醒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数字化时代科普文创产品的设计与传播研究
下一篇:融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创新路径——以中国科教影视领域为例(下)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