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通过机制创新激活基层农技协科普动力迫在眉睫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朱洪启、高宏斌、汤书昆     发表时间:2023-05-05     阅读次数:    


摘要:基层农技协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科普力量,但当前基层农技协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需加强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等打造这支农村科普生力军的升级版。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活跃在农民身边,示范带领农民一起干,引导农民主动学,逐步成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层科普组织和社会力量。20182月,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提出支持专业技术协会等主体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一种普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如何在基层科普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一项新课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广泛调研,调研发现,基层农技协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通过加强政策扶持、资源投入和机制创新等顶层设计打造这支农村科普生力军的升级版,把需要的科技知识更直接、迅速、有效地传播到农民中去。

一、基层农技协科普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经费短缺,独立组织科普活动困难

作为科协领导下的基层科普组织,农技协是一种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协会经费来源主要有科协项目补助、获取荣誉奖励等,由于资金不足以支撑协会活动,须借助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运维。以安徽某县食用菌协会为例,目前以协会+企业+合作社的模式活动,主要经费靠企业支持。

2.科普工作无专职人员,规范化管理困难

农技协是以科技为纽带,农民自愿结合、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的合作组织。由于人员不固定,且资金不足导致难以发放酬劳,协会多没有专职负责科普工作的人员。进而导致无法对协会的科普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活动组织阻力大且效率低。

3.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服务工作难聚焦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基层农技协每年需完成一定人次的培训指标。农技协人员无法在充分了解本地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偏差。据安徽某县专业大户反映,大多数农户生产中遇到困难时的第一选择仍然是同在村里的生产大户。

调查时遇到的突出现象是:科普人员服务处于无奈境地,遭遇找不到新农民参加培训的尴尬。为使科普工作见效快,农技培训优先面向大户开展,且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大户参与度不高。而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大批小农户对农技协了解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低。

4.基层农技协种类繁多,统筹管理困难

地方科协在成立基层农技协时,常以当地特色农产品和龙头农企为基础设立农技协,种类繁多的农技协组织各自为战现象较为突出,难以进行统一管理。

二、阻碍基层农技协发挥科普功能的原因探析

1.缺乏必要经费

基层农技协经费来源较少,主要通过项目形式获取科普经费,如开展科普培训活动(比如,开展一次农技培训活动补助一万元)、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社会公益活动、参评先进单位(奖励两万到三万元,一般每三年评一次)等。对农技协的日常科普活动的开展未进行制度化管理,未对常态化科普工作进行经费支持。农技协的日常科普投入靠的是会员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2.农技协任务指标制定不合理

基层农技协的科普工作任务是由上级科协直接分配的,每年对培训的农户数量有具体要求,还包括其他的接待工作。工作内容的制定未进行实地调查,一刀切的任务分配模式导致工作内容常常不符实际,农技协开展的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培训农户未得到精准帮扶。农技协的培训内容多涉及农技推广等,与农林局、农委等农口部门提供的服务有较多的重合度。

3.基层农技协注册门槛高

农业合作社、农企等商业性经营主体多进行工商注册。而农技协作为社会组织,须进行民政注册。据某县科协工作人员说,农技协的民政注册资金为三万元且不可动用,资金流转不顺。注册资金缴纳实施的是实缴制,即没有实缴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就无法注册拿到登记证书。这导致大量已成立的农技协未进行注册认定。

三、通过顶层设计激活基层农技协科普动力的建议

1.拓宽农技协科普人员来源渠道

鼓励科协或者其他政府部门的在编人员兼任农技协秘书长、会长等;加快三长制的推行工作,邀请农业类院校校长、企业家进入县乡镇科协领导机构,担任农技协的领导岗位,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支持农村科普工作;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整合农、林、水、牧、卫生、教育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农技协;组织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和各类能工巧匠,建立一支专群结合,理论和实际联系紧密的实际、实用、实效的农村科普队伍,为农村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对农技协中的农村技能型人才职称评定和人才评价方面的服务,搭建促进其成长成才的平台,引导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2.拓宽农技协科普经费来源

科协需加大对农技协的经费支持力度,设置常态化农技协科普资金;建立农技协会员会费制度,从会费中划拨经费用于科普工作;推广企业+科研机构+院校+农技协协同模式,借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的科普经费,推进农技协的科普工作高效落地。

3.提升农技协科普培训活动的质量

农技协需联合科协和农林局、农办等农口部门共同开展培训,建立农村科普培训的专家库、案例库,丰富并及时更新授课内容。依托有关农业院校培养各层次的专业人才,农技协可与农业院校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脱产、半脱产、请专家现场授课等形式,提高培训人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

4.推进成立地方农技协联合会

通过成立县级农技协联合会,整合区域科普资源,提高科普工作效率;加强科协与各个农技协的沟通,发挥桥梁作用。地方农技协联合会以当地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农技协为抓手,牵头与农林局、农办等农口部门联系,做好帮助各协会项目申报工作,争取部门的资金支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技协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5.降低农技协注册标准

适当降低农技协登记、注册门槛,降低或取消农技协的最低注册资金要求,可有效促进各地成立农技协的积极性。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研究所,作者系朱洪启高宏斌汤书昆


 
上一篇: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普意愿:环境、资源、成本与满足感
下一篇: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科普新模式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