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 首页 > 传播研究
传播研究    
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科普新模式
新闻来源: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朱洪启、高宏斌、程艳霞     发表时间:2023-05-05     阅读次数: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基层科普以及对基层的认知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和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基层公众的知识储备与更新在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结合发展视域下特定的环境条件重新思考基层科普的建设模式。

一、基层科普主要模式

我国现有基层科普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的基层科普模式、学校主导的基层科普模式、企业主导的基层科普模式、大众传媒主导的基层科普模式、社区主导的基层科普模式、互联网+基层科普模式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主导的基层科普模式等。

二、基层科普中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与社会资源合作的范围逐步扩大,但社会力量的主体性还未被激发。

目前,基层科普中政府与社会资源合作的范围正逐步扩大,社会优质资源在基层科普中得到共享,然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科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未被激发,社会力量在基层科普中的主体性还未能充分发挥。

(二)基层科普群体范围的界定缺乏动态的发展观认知。

随着时代变迁,基层科普中群体的范围和外延不断扩大,而我国基层科普的对象始终聚焦在农民和社区居民,对基层领导干部、公务员、基层科技工作者、新农民、海归人士等基层科普的中间力量层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基层科普硬件条件逐步完善,但科普内容仍很传统。

目前我国基层科普硬件建设效果显著,但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普及实用科学知识上,还未上升到用科学精神来指导生活和工作层面,缺乏有创意的科普宣传、科普活动的系统策划以及与基层科普对象的有效互动。

(四)基层科普缺乏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的植入。

我国基层科普尤其缺乏与社会以及民众生活热点的结合,基层公众获取科普信息的主动性未被激发,而欧洲、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基层科普过程中非常重视与公众之间的人文结合,通过人文结合找到与公众互通互联的融合点。

(五)基层科普信息化通道逐渐丰富,但仍以传授式为主。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基层科普信息化通道逐渐丰富,为基层科普的推广和宣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新条件,然而网络和新媒体的衍生只是丰富了基层科普知识普及的平台,以传授式为主的科学知识普及模式并没有改变。

三、发展视域下的基层科普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智慧互动引导式”的基层科普模式是发展视域下基层科普模式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环境下,整合企业、学校、社区、媒体、互联网平台等社会资源与基层受众形成互动连接体,产生不同社会组织单元的基层受众科普需求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工具实现基层受众智慧识别、智慧分析、智慧传播、科普效果智慧反馈的一体化、全链条基层智慧科普系统是发展视域下基层科普模式的创新。

(二)“智慧科普”是“智慧互动引导式”基层科普模式建设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基层受众不再愿意接纳灌输式的科学知识内容,受众的自主性、选择性随着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养成逐渐显现,大数据平台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基层科普主体明确受众的科普需求,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导下形成真正的智慧科普,以智慧科普贯穿基层科普建设始终,以智慧科普改变基层科普内容生产、传播、互动、反馈的全过程。

(三)社会主体功能定位的明晰是实施“智慧互动引导式”基层科普模式的关键。

建议制定基层科普战略规划、年度滚动计划,积极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基层科普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融合;地方科协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基层公民科普的需求及新趋势,建立基层科普社交平台(或原有社交平台中增加基层科普通道),通过用户细分进行资源整合,打造科技资源多主体共赢互利生态圈;企业、社区和高校建立基层科普社交平台(或原有社交平台中增加基层科普通道),进行用户细分,增强互动性优化服务功能扩大科技信息的传播广度,加强用户体验度等;学会层面则要构建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

(四)基层受众的科普需求是“智慧互动引导式”基层科普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

根据基层受众对科普信息需求的特性不同,基层科普需求分为基础科普需求和创新科普需求。基础科普需求即受众的实际可见需求,它解决的是科学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问题。创新科普需求即引导式的创造性需求,是引导基层不同层次群体形成自主创新内驱力的马达。智慧互动引导式基层科普模式的科普内容以受众的科普需求为出发点,使科普传播的行为客体与主体实现统一,将科普受众的需求与科技创新发展有机结合,既是科学知识传播者对受众科普需求最直接的反馈同时也是对前沿性科技知识的创新引导。

(五)不同社会化互联网平台是基层科普需求的数据采集、分析以及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社会组织和力量形成的不同社会化互联网平台与基层科普受众形成了天然的链接,既为基层科普中基础科普知识的传播提供条件,也为创新科普需求的预测提供数据支撑,各种社会组织和力量并非以科普工作为核心而是在了解基层受众科普需求的基础上将组织利益与基层科普实现有机统一,使社会组织和力量由被动的参与科普工作转变为主动的承担科普工作,最终实现基层科普、社会组织利益、创新知识和文化氛围与政府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六)发展视域下基层科普机制是“智慧互动引导式”基层科普模式得以实现的有力支撑。

建立社会化、大科普基层科普组织机制;基层科普需求跟踪、分析、预测机制;基层科普的众筹、众包参与机制;基层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基于互联网+”的基层科普场馆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基于互联网的基层科普队伍人员规划化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基层科普决策与评估机制。推动智慧互动引导式基层科普模式在战略、组织、运行、人员、管理、考核五个方面的落地与实现。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科普研究所,作者系朱洪启高宏斌程艳霞


 
上一篇:通过机制创新激活基层农技协科普动力迫在眉睫
下一篇:探索科研院所的科学传播之道

宁ICP备2021001770号-1   宁公网安备64010402001042号

宁夏科普作家协会  (www.nxkpzx.cn)@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凤凰北街172号  邮编: 750001 电话: 0951-6851830  Email: nxkpzx095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