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对2020年和2021年我国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状况进行观察,发现出版情况大体稳定,原创图书呈上升势头,童书类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批好书。针对此类图书目前在创作与出版方面的不足,文章从素材库与勘误平台建设、扶持新生代作者、优化奖项支持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一、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概述
作为科普的重要途径,科普图书的发展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正在成为科普图书出版的热点之一,呈现了一定的上升势头,值得关注。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博物学是来自西方的概念,译自“nature history”,即一个与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相对应的自然研究的门类。其中,“history”语出拉丁语“historia”,原为探索之意。故而,博物学是指探索自然的研究。然而,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博物学的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天文到物理,各个科学领域在博物学中孕育,然后与博物学分离。博物学逐渐式微和空壳化,当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博物学仅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等领域倾向于观察、描述和分类的研究。甚至,一方面,“nature history”本身从概念到中译名也在悄然转向“自然史”;另一方面,结合我国本土文博发展情况,一个更宽泛的本土博物学概念也在某些场合被提出。以上变化都使得博物学的概念变得模糊。为明确本观察涵盖的范围,本文取当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博物学概念。
尽管包括形态学在内的博物学领域乃是生物学等学科中最基础的内容,博物学在整个科学界的声音正在变小,并且后继研究人员匮乏。但其在公众中却存在相当数量的爱好者,其中一些人还具有一定的造诣,甚至能够投身于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事业之中。孕育了众多自然科学领域的博物学,门槛不高,非常适合在当代承担引导科学入门和传播科学精神的任务。将博物学与科学传播相结合,也能够同时带动博物学的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相关科普图书是承载这一历史任务的重要媒介,本文借鉴既有文献,称此类图书为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以与其他文博类图书进行区分。除少数地质、矿物类等图书外,其主体是生物类图书,后者主要结合自然生态关注现代和古代的生物类群,并涉及分类学、生态学、行为学、物候学、生物演化等领域的科学思想。
二、2020—2021年度我国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出版观察
笔者对2020年和2021年我国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的出版状况进行了观察,总体来看此类图书出版稳中向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品种丰富,好书频现,但仍鱼龙混杂
近年来,我国每年印制的科普图书在1亿册左右,种类超过1万种52,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是其中重要类别,每年出版2000种以上,而且不乏优秀之作。一些奖项对此也有所反映,在全品类图书评奖中这类图书的获奖比例通常在10%以下,而在专门的科普图书评奖中,比例可以达到20%以上(见表1)。
表1 2020—2022年我国部分图书奖项或榜单中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的入选情况
一些图书的质量也较好。如2020年度“中国好书”评出的原创图书《山林笔记》(时代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是一套关于长白山的生态文学笔记,为作家胡冬林遗作,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该书同样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提名。中华科普优秀图书榜评出的原创书《动物王朝》(中信出版社2020年版),同时也获得了第十六届文津奖推荐,入围了首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是近年来首册系统介绍动物社会性组织和行为的科普书,也是笔者2020年出版的主要著作。《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作为中宣部出版局联合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之一,为公众游览动物园打开了新视野。《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版)汇总了中国境内所有已知鸟类的物种信息,并配有精美而准确的手绘配图,该书已获得第二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推荐,市场反应良好,也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多奖项。《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天地出版社2021年版)是科普作家、2017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张辰亮带给青少年的新作,也已多次获奖,并且获得了不俗的销量,截至2022年5月,开卷统计到的累计销量(不含当当网数据)超过8.5万套,反映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此外,《山川纪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版)、《树木之歌》(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等,也是相当不错的高质量出版物。
然而,也应看到图书的数量和种类背后存在的问题。科普图书的内容须具有科学性,但市面上部分科普图书在知识的严谨性上有很大问题,如市场上一直存在的自然未解之谜题材图书中,部分作品为追求离奇惊悚,混杂了相当比例未经考证的内容。此外,还有个别引起了激烈争议的种类也仍在以科普书的名义销售,且销量不错,甚至出版了不止一个版本。
(二)原创图书崛起,头部势头明显,但仍有进步空间
近年图书出版的情况显示,我国科普图书出版优秀作品少、畅销作品少、原创作品少的问题正在逐渐得到改善,本土原创科普图书正在崛起。
如今,互联网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线下渠道,并取得了绝对优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种趋势更是加强了。当当网、京东等主要的互联网图书销售平台的数据也可以反映图书的公众认可程度。2020年当当网科普图书畅销榜前10位中有6种为大陆本土原创,2021年榜单中则有7种;开卷数据在2020年统计的20种畅销科普童书中有12种为本土原创。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也是如此,以当当为例,其2020和2021年科普畅销榜前100种图书中,自然博物类原创图书如“海错图笔记”系列(中信出版社2016—2020年出版)、《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百花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赛雷三分钟漫画:病毒、细菌与人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和《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版)等均有不俗的销量。尤其是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系列,自2016年出版第一册以来持续推新,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现象级品种。但是,如果将排名观察的范围扩大,就会发现引进科普图书仍然占有优势,国内畅销科普图书依然相对较少。DK、BBC和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中仍然非常强势,《DK博物大百科》(科学普及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2019年的销售码洋超过1亿元[10]56,截至2022年2月,该书仅在当当网一个平台的累计销量就达近18万册,对本土同类图书几乎形成碾压之势。正如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中心《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21)》所指出的,我国科普原创图书的发展程度,和国家科技的高速发展是不匹配的。
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不同,涉及生物学、地理学的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中包含更多的区域与国别因素。在我国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的欧美引进图书中,该类问题明显——欧美地区的动植物与我国非常不同,导致有关内容的呈现与我国本土国情以及读者的生活经验之间存在较大割裂,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因此,此类图书更需要本土原创作品。但目前原创作品在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中所占比重仍不高,畅销书更是如此,如当当网细分的“生物世界”2020年畅销榜单中,进入前10位的原创作品仅《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一种,2021年时则上升到4种。这表明相关领域出版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三)本土书编多著少,部分图书质量与销量脱节
近年出版的原创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中,编书所占的比重很大,而著书所占比重较小。如以在京东和当当网用“动物”为关键词进行图书检索,本土原创图书销量排名靠前的《动物世界大百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2009年出版)、《权威动物大百科》(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动物王国大揭秘》(开明出版社2017年版)、《动物观察笔记》(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等均为编书,仅《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和《动物绝对不能穿鞋子》(中国人口出版社2018年版)为著书。如以“植物”“矿物”“昆虫”等其他关键词搜索,此类情况亦未见太多改观。这意味着本图书整体创作层次偏低,有待改观。
此外,尽管不少好书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如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系列和《小亮老师的博物课》、花蚀的《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等,汇总开卷和当当网的数据,累计销量均突破了10万册,但另一些质量较好的书,销量与质量并不匹配。例如,截至2022年5月,获得第五届政府出版奖并当选科普中国2021年度十大科普作品的《正在消失的美丽》(北京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在开卷的累计统计销量不足400套,当当网的累计销量尚不足百套,但该书的质量其实相当好,可能其相对较高的定价影响了销量。而登上2020年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的《看!它们都有六条腿》(现代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在开卷的统计销量不足150册,当当网的销量更是不足10册。出版笔者个人所著自然博物类科普图书的出版社的实际出库量大约是开卷和当当数据之和的2到6倍,以此推算,这些“叫好不叫座”的作品销量仍不容乐观。这暴露一些图书在选题策划或者营销方面存在问题,虽质量受到了专业评审者的肯定,但选题创作时可能因并不匹配需求人群而未获得市场认可,或者因出版机构观念陈旧、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等,在定价、营销环节存在问题。
(四)童书制作精美,但暴露出购买力矛盾
近年来,科普图书在童书市场呈上升势头。根据开卷近年发布的数据报告,2020年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异军突起,首次超过绘本,在细分图书类型中位居第二,2021年,则已跃居第一。与此同时,童书的装帧与印刷也日趋精美化,丰富的配图和四色彩印已经是童书的基本配置。这一变化反映了市场和读者的期待。近两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有典型的结合本土文博的自然主题童书,如《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九州出版社2021年版)、《海错图笔记·青少版》(中信出版社2020年版)等,质量与销量俱佳。
与童书的日趋精美化相对应的是,其定价也在飞快上涨。2018年,童书相比2016年涨幅达17.8%,成为2016—2018年间涨幅最大的品类。以当当网在售近两年出版自然博物类科普童书为例,单册定价在30元以下的极为罕见,套书动辄在百元以上,一些套书价格甚至在数百元以上。这使得儿童阅读需求和家长购买力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甚至有媒体指出一些童书正在“贵族化”“奢侈品化”。除了出版成本上涨外,还有两个原因值得警惕:一是精装图书拥有更高的利润;二是出版社为了方便商家进行折扣销售而虚标定价。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注意。(文章内容来源于科普创作评论,作者系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