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我区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以引黄灌区集约育肥、中部干旱带滩羊选育、环六盘山自繁自育为重点的优质牛羊肉产业带;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中卫、石嘴山奶业发展区的奶产业带;引黄灌区设施蔬菜、银北脱水蔬菜、中卫环香山压砂瓜、固原冷凉菜为主的瓜菜产业带;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带;中宁为主体、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西吉、海原、原州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全区玉米、引黄灌区水稻、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产业带;沿黄生态渔业产业带,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中宁枸杞、吴忠奶业、西吉马铃薯等主产区产业收入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30%以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重视全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相关部门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区域布局,增强了特色优势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大力落实了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生态区”建设,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集聚,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优化品质,主攻单产的发展思路,继续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粮食单产。按照自治区建设规划的要求,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狠抓设施园区、基础设施、种苗基地建设和市场销售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马铃薯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设原种基地3470万亩,一级种基地6万亩,生产一级种8.3万吨。启动了中南部设施养殖建设工程,新建肉牛养殖示范村100个。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改良奶牛、肉牛45万头。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累计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区)2470个。认真落实自治区12项引导扶持政策,加强奶站和饲料监管,确保了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新建饲料加工配送中心20个,新建适水产业养殖基地8万亩。
当目前为止,已经培育了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家,龙头企业主板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交易15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比2010年增长6个百分点;农民合作社发展到4726家,家庭农场1791家,带动全区53%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全区建成17个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53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培育农业商标、品牌3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21个,开通淘宝、顺丰宁夏馆网上交易平台,构建起了连通城乡、辐射区内外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产业一套研发推广机构”的要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建立综合性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积成示范和配套应用,努力构建起我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全区特色农业中,粮食、奶牛、肉牛、肉羊、枸杞良种化率分别达到89%、100%、80%、93%、90%,马铃薯专业化率、脱毒化率分别达到75%、55%;奶牛成母牛单产72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0公斤;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65%以上,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9%;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11个、绿色食品205个、有机食品49个、地理标志证52个,“三品一标”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8%;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9%和99.1%。
二、优势特色农业在宁夏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经过长期的努力,宁夏已初步形成了枸杞、葡萄、牛羊肉、羊绒、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宁夏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加快了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促进了农业的特色化与品牌化经营。以优势特色农业为依托,自治区内各地政府大力实施了龙头企业振兴工程,扶持了枸杞制品、牛羊肉加工、乳制品、羊绒加工、葡萄酿酒、玉米深加工、马铃薯淀粉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并且提高了企业经营层次,促进了特色产品向优势产业转化,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
当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达到近4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近300家,农产品年加工40多亿元,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加工格局基本形成。例如,银川市重点扶持液态奶、牛羊肉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龙头企业19 家,吸纳农村劳动力17万人,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吴忠市在夏进等企业的带动下,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奶产业;石嘴山市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以订单,租赁土地,农资赊销,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与农户加强联系,建立了原料生产基地,企业有了比较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渠道;中宁县农民从枸杞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可达2000元;固原市草畜、马铃薯和劳务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人均草畜、马铃薯和劳务产出的收入总和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5%以上。
目前全区45%的大米,45%的肉类,80%的奶产品,90%的枸杞,80%的水产品销往区外市场。《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全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0%以上。宁夏特色农业有力的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形成自治区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三、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
(一)有效规划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
1、系统普查
组织专业人士形成高水平的调研团队,采取连续调查、跟踪调查等方式,对国家、省级区域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发展进行普查、专项调查。系统梳理国家、省级区域、典型产业区范围内科技创新综合情况,明晰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将传统、现实与创新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
2、科学规划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必须遵循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普通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等。因此政府在日常的宣传、引导农业科技过程中切实做好上述几个有力结合。
(二)促进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选择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发展的基本路径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比如国家、省级区域、农产品集中区,分清该层级创新系统发展的核心。目前,农业科技创新系统要以农产品功能区为基础,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链的快速发展,并按照主要农产品的空间分布重点推进具有国家或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区域的建设,使之尽快形成集聚扩散,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梦之队。
1、夯实农产品功能区建设
任何形态的产业模式都离不开其最基础的产业,因此,特色农产品功能区是不可缺少。但是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各地区的重复性概率较高,因此,做好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分工是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农产品功能区的最基本的保障,这是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发展路径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任何重复、不科学的农产品功能区规划、建设都会导致竞争加剧、收益降低,从而形成恶性发展循环。所以,政府层面应该有意识、有责任地为农产品功能区的建设做好服务,同时,各创新单元也应该积极参与,将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地基夯实。
2、推进国际化特色农产品创新群建设
在农产品功能区的坚实基础上,当相关的创新单元、创新链发展基本成熟后,第二步要按照主要农产品的空间分布重点推进具有国家或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群的建设。当创新单元、创新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例如资金、市场、研发、管理、教育、合作等方面,这需要更高层面的管理模式来推动其发展。因此在一定空间范围之内的模式升级会克服这一限制。创新单元、创新链的更高层次为创新群,其功能更加强大,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参与者数量更加庞大,融资更加方便,教育、培训更加及时,合作更加频繁,技术更加先进,会使得创新群、域有能力、有机会渗透到国内、国际更多的市场参与竞争和经营,进而进一步推进创新群、域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需要几个综合平台才能够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无论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点、链、群还是域,都需要以下平台的支持。
1、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平台
在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域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等是至关重要的,是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研究创新体系这个系统平台,因此,任何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区域以及典型的农业产业区,都应该遵循首先建立农业科技研究创新体系平台这一规律性发展程序,各级政府通过积极地市场引导方案和宏观调控政策,在现有的区域内农业科研院所、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形成各级区域内各自的重点农业科研创新体系。
2、打造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平台
基础农业虽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但是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第一产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将农业产业化,对其进行初加工、深加工,发展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是农业产业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以高新技术转化的成果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益,进而反哺农业。这就要求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平台建立之后,进行农业产业创新体系的平台建设,以科技的创新成果转化来带动涉农工业的发展,例如,在生物技术、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以区域性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的创新技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但是农业产业创新体系并不是简单地产业链的延伸,各区域要搭建农业产业的“孵化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自身农业基础上,通过前期投入,发展起一批能够引领和主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的企业、产业链或者集群,通过这些点、链、群的体系平台,逐步打造出更高级别的农业产业创新域,以推动区域农业走向国际化。
(三)积极培养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教育农民,使之积极向现代农民转型
首先对新型农民的职业培训,并积极探索、教育的道路上的农民培训的特点,农村的特点,改变新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的经营者意识,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农业生产主体,对农民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培训机构和教师的管理和建设。
2、灵活多样,适应需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在保持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等重点工作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农民教育的新路子,解放思想,适应形势,开放办学,在社区教育内容的覆盖面、教育形式、资源整合利用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3、政策保障
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密切配合农业教育,劳工、农业、扶贫、科技、妇联等部门,应该发挥各自的培训资源优势,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农时季节灵活安排,分期实施。同时,财政补贴农民教育和培训政策,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发展建立专项资金。参加业务培训和教育的农民,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打造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平台
农业产业有异于其它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在转化、推广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做好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过程中应该运用好现有的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在推进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特别是与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中,构建新型、高效、畅通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平台。通过平台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以尽最大限度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四、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产业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是联结生产与消费、区外市场与区内市场、乡村与城市的纽带,是传递信息、缩小差距共进发展的桥梁,更是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并走出去的重要保障。
没有基地,就没有市场,没有优势。基地规模不够大仍是当前我去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最紧要的问题。把灌区成功打造九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完成特色产业建构,初步建成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建成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转变观念,树立优势特色农业意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面对新阶段农业发生的诸多变化,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和发挥宁夏资源环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转变传统认识观念,全面树立“名、优、特、新、野、珍、稀”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服务效率意识、实现由以数量取胜转变到以质量取胜;由抓主产货、普通农产品转变到抓特色农产品;由“小而全”转变到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产品;由小规模、分散开发转变到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由抓原材料生产和供给转变到抓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由抓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到抓特色农产品来提高农民收入。在正确认识特色农业,树立特色农业意识的情况下,自治区各级政府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引导特色农业发展,为特色农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特色农业的发展规划应主要解决产业选择、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等三个问题。在制订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选准特色,严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确定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市场前景广阔、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作为一个地区不可能做到所有农产品都进行生产,通常应选择最具本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发展。一个地区在某些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有所不为,才能在另一些具有优势,能体现地区特色的农产品生产方面大有作为,有所不为是为了大有所为。二是产业发展规划起点要高,大手笔发展特色农业,注重特色农业的规模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形成批量上市的成本、价格竞争优势,使农业生产者真正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三是要突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发展“珍、稀、特”农产品,满足消费者追求绿色、野生、营养、安全的消费时尚。具体来说,在特色农业发展中要做到:突出环境特色,发展绿色食品,满足广大消费者追求绿色的消费时尚;突出地理环境、气候特色,发展地区土特农产品,满足人们追求特色的消费心理;突出资源特色,发展“新、珍、稀、特”农产品,以满足人们追求“野、珍、稀、特”的消费潮流。
(三)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
科研与推广部门要积极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推行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范围及力度,农牧部门要加快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定及认证工作。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普及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化水平,全面提升宁夏优势特色农业产品质量。工商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宁夏优势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严防非标准化生产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宁夏市场,败坏宁夏品牌产品的盛誉。
当前首要的工作,一是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用好,用活地理标志与产品质量优势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营销公司来宁夏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扩大生产规模。宁夏企业对外合作联营已是大势所趋,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先进管理,建立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加工联合舰队,争取能够在全国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一轮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引进的企业,公司或个人建基地,建加工企业,享受自治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积极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和产业保险体制,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三是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品种,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体系建设,通过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的研发,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产业扩张和升级。
(四)搞好产品宣传,增强品牌效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势特色农业要保持其高效益性和高成长性,发展成为地区主导产业,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创建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赢得市场,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
宁夏优势特色产品向外界宣传介绍的太少,促销宣传手段不力。宣传特色产品要突出一个“特”字,通过政府举办的以城市为特色的博览会,交流会和贸易洽谈会等大型会展来提高宁夏的知名度,形成自主品牌,使宁夏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传宁夏优势特色产品及其传统文化,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宁夏特色产品,满意消费宁夏特优产品。要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宁夏优势品牌,不断加大加强宁夏特优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宁夏知名产品商标的启用与管理工作,形成保护合法使用宁夏品牌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生态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不能以牺牲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稳定、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是确保特色农产品尤其是绿色产品品质的前提条件,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所依赖的资源有许多是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如果不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将给资源的利用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危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防止“三废污染”和化肥、农药对农田和动植物的污染。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所处的生态环境质量的静态和动态监测,在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区域,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点,建立高效、快速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从而实现优势特色农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任务重、涉及面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环境关系到经济安全、社会安全。虽然发展特色产业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和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宁夏的生态环境同样还是会遭到破坏的,同时,健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对宁夏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促进优势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自治区应合理保护和利用资源,在保护中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有序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多层次的要求,切实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生态良好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工作。严格加强对环境监督管理、企业排污问题等的规划,加强对天然林资源、草原生态、湿地与江河湖泊等保护建设与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与规划,加强对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的保护与规划,大力加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的规划,加强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生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是宁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实选择。应当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充分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材料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的科研开发,强化再生资源。
(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作用是宁夏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适应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产业协会,要切实肩负起自己的职责。首先要协助或主持制定市场定价,生产标准规范,引导市场主体遵守规则,强化节约意识,建立企业育农,企业,农户,基地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护市场主体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其次,要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宏观指导和相关规划工作,促进产业有序管理,优质生产,加强约束,促进健康发展。第三,行业协会应引进先进理念做好农业栽培,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可以聘请国内外专家指导提高宁夏产品工艺技术水平,组织协调宁夏优势特色产品研发,指导建设好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使自治区农业产品生产和加工等各环节都能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第四,产业协会要认真做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手段规范行业发展,打造与保护宁夏地域品牌优势,有效保护和扶持自治区优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