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将科技扶贫与特色产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列为扶贫开发的7个重点领域。2017年11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发布《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脱贫富民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聚焦核心任务,多措并用,精准发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着力补齐脱贫富民短板,更精准、更可持续地解决我区贫困地区发展难题,促进全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科技扶贫已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举措,成为对接经济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成为服务于脱贫富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相较于其它扶贫途径,科技扶贫具有内生性扶贫的积极特征,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出路。科技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互动,需要一整套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
一、 研究意义
1. 科技扶贫是快速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
科技扶贫依靠组织自身科技优势,致力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目标,快速推进精准扶贫。新时期,农业科技是精准扶贫的源动力、瞄准器和助推器。近年来,科技与精准扶贫的衔接越来越紧密,两者之间的联动优势日益凸显。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科学管理、适时、动态监测贫困人口状况,而快速发展的农业信息技术有助于对贫困人口进行监管。例如,大数据、信息分析、智能决策等农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开展扶贫脱贫工程提供了创新思维,并有效提升了精准扶贫的前瞻性,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汇总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方向及贫困家庭的贫困状况、脱贫需求,可构建贫困对象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2. 科技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科技扶贫是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适应经济、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方式。受历史、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贫困户缺乏科学种植养护常识,作物种植质量逐渐下降,产品升值空间越来越狭小。缓慢的经济发展和滞后的社会发展导致扶贫开发任务更加艰巨,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分布更加错综复杂,面临的困难比其它地区更大。因此,贫困地区发展必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产量而非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收入。推进农业科技扶贫、转变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式,是加快推动贫困地区调结构、强产业、抓改革、补短板、促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贫困地区农牧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3. 科技扶贫是激发贫困主体自我发展潜力的重要方式
科技扶贫的根本目的是激活贫困户自我脱贫潜力,提升其生产技能,提高其农牧业生产效率。科技普及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农业科技普及就是让农民尽可能地理解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质,使科技真正进入农业生产活动,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使其成为精准扶贫的源动力。在精准扶贫的大环境下,科技扶贫利用科学技术,采取扶贫扶志扶智方式,改变人们的致富途径,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通过宣传推广、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等方式传授给贫困农民,将其转化为新生产力,改变贫困农民家庭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转变传统扶贫方式和贫困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等、靠、要”观念,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其实现自我救助、自我帮扶和自我发展的内源式脱贫。
4. 科技扶贫是宁夏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已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了把宁夏打造成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提高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8%以上,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民收入增幅,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科技扶贫与创新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更加突出、更加优先、更加核心。
二、 国内外常见的科技扶贫的模式、特点与评价
从科技供给和需求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各地科技扶贫的实践经验。目前,认为科技供给主导模式主要有:科技网络推广模式、区域支柱产业开发带动模式和易地科技开发模式;科技需求主导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扶持模式、专业技术协会服务模式和小额信货模式。要想使科技扶贫模式实现创新,就必须对这些经验模式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能够发现其中的合理与不足的方面,为我们的科技扶贫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将对国内外常见的科技扶贫的模式深入探讨,为探索宁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模式提供借鉴。
总的来看,国内外科技扶贫模式主要以下5种。
1. 科技网络推广
以各种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为载体,通过科技网络向广大农民传播大量的科学技术信息与实用生产技术,由此使得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带的困难得到解决,生产经营方式得到拓宽,最终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科技网络推广具有如下几点特征:以建立科学技术教育、服务的专门机构及相关社会机制为基础,通过科技网络这一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用新的生产技术吸引、包围广大农户,使其不断接触先进科技,不断与先进生产技术打交道,使农户自发的产生新的生产技术需求,积极地对先进科技进行探索。这种政府主导的科技推广体系具有强制性、无偿性、财政拨款的特点。
通过长时间的科技网络推广,各种科学技术信息为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各种科技网络推广渠道向农村贫困地区注入了大量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各种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使得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 专业技术协会进行服务
贫困地区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面临着许多诸如贫困地区市场化水很平低、交易成本又很高等制约因素,对提高商品率的技术推广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此外,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够通畅等问题增加了农户利用科技成果的自身风险,从而造成农户对于先进技术反应比较冷淡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在贫困地区扶持和培育专业技术协会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自愿互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贫困地区自发的组织起以某种专业产品或技术为纽带的专业技术协会。
专业技术协会在实践中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由乡土人士组成,这个群体了解技术、长于经营、善于管理,由他们想其他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一种是由专业户带头的民间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其有着广泛的技术、信息物资等资源。还有一种是通过农户的资源联合,以集资的方式来兴办自我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协会涉及面广,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多个领域。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专业技术协会对于农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贫困地区对于专业技术协会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国的推广速度十分缓慢。
3. 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国家科技部与人事部共同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扶贫措施。其做法是:选取科技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在为其保留原工作岗位以及其他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制定特别的扶持政策以鼓励他们到农村生产一线去,为广大农户提供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并给予其一定的利益回报,以此来推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应用。
这项制度以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体制为目标,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使得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长效机制得以形成。在科技特派员出现以前,农业科技服务大多是无偿的,无法保证科技人员的利益回报,直接导致了科技成果的低转化率。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市场机制下建立起了利益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使科技人员的收益得到保障,维护了科技特派员应得的利益。
其次,科技特派员制度将各种创新要素汇聚到了一起,促进了现代农业和新时代农村的发展。这种制度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村经济的时时变化,向农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打破了以往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既定规则、行业限制,形成了新型的社会化服务形式。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是仅仅将科学技术引入了事,新的服务模式涵盖了产前、产后,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储存加工、市场销售等等都包含其中。此外,科技特派员还发起、组织专业技术协会,成为另一种更加有效的科技扶贫途径,改变了以往农户各自为阵、分散经营的整体面貌。
另外,科特派员制度起到了人才辐射、创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最初的科技特派员们又催生了新的一批科技特派员。最初的科技特派员主要由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带来的典型示范作用培养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养殖大户,这些土生土长的新科技特派员随后加入,进一步创新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4.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与贫困地区的农户相比,规模大的企业在引进技术、市场开发、融资等方面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措施,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将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公司加农户模式应用到反贫困领域,引导更多的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体致富。龙头企业以当地支柱产业为基础,实行产业一体化经营,与农户签订契约,从而结合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担负起了改造传统农业的责任,在促进先进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该模式有两种运作形式:一是某些农企从政府得到专项扶贫基金,与本企业自有的资金结合在一起后经营某个农产品项目。包括饲养、加工在内的售前过程给农户去进行,同时给予农户一定的报酬。另外一种是政府给予企业扶贫资金,由企业来制定一揽子解决办法,交给农民进行种植或养殖。
5. 区域支柱产业开发带动
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对影响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加以分析,使区域内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得以确定。将人力物力等资源集中起来,实施切实有效的科技项目,将区域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一批对区域内经济发展其重要作用的主干企业。农村贫困地区在建立支柱型产业时要注意从自身特点出发,选择有潜力的产业作为基础,加之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开发特定的产品,最终形成支柱产业。
作为一种导向性科技扶贫模式,区域支柱产业开发带动这一模式基本特点是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引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与传统的科技网络推广相比,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因此该模式要特别注意引进技术有的放矢的问题。此外,与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相比,区域支柱产业带动模式大大扩充了受益面。
三、 宁夏科技扶贫现状
宁夏科技扶贫工作主要由科技厅和科协组织、指导科技人员,联合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协作,为科技扶贫重大政治任务发挥引领作用。
2018年宁夏通过动员整合科技扶贫东西协作行动、科技扶贫指导员、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力量,在170个深度贫困村实施了一大批实用性、示范带动性强的科技扶贫项目,培养科技示范户3.6万户,培训农民10.9万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457项,依靠科技创新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通过“三个精准”、“三个到位”、“三个提升”全力推进科技扶贫。“三个精准”,即在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突出智力支撑方面,找准扶贫突破口,对症下药,体现“工作精准”;安排、指导科技扶贫“百人团”、“三区人才”计划等项目过程中要因村制宜,体现“项目精准”;在科技项目实施、产业培育等方面,因户因人施策,体现“过程精准”。“三个到位”,即思想感情到位,扶贫工作人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成为贫困群众信得过的亲人和朋友;工作精神到位,“干”字当先,吃苦耐劳,成为扶贫工作的先进典型;工作方法到位,既教工作方法、又教致富理念,既用好科技资源、又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帮扶,既做好科技推广、又开拓市场,重视招商引资,探索推进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打好“组合拳”,提高扶贫成效。“三个提升”,即下派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提升务实苦干精神,提升自身协调联络能力,提升廉洁奉公意识。
四、 宁夏科技扶贫模式
1.上黄模式
针对宁南山区存在的“干旱、低产、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难点热点问题,为解决严重干旱的宁南山区“ー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和相应配套技术体系。特别是在以冬麦改制为中心的旱作增产技术体系研究有重大进展,为解决群众温饱和促进宁南山区粮食上新台阶发挥了战略性作用;干旱温凉山区庭园经济结构、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为加快脱贫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在土地利用结构和治理模式及黄土高原实行草食牧业和依附牧业相结合研究方面有重要进展。当时科技成果累计推广面积600万亩,新増粮食1.175亿公斤,新増产值3.1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黄基点取得的优异成绩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上黄基点超前性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工作,为宁南山区科技扶贫树立了样板。
2.三区人才模式
根据科技部、中央组织部等5部委制定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在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西吉县、泾源县、同心县、海原县、盐池县、红寺堡区、沙坡头区、中宁县、灵武市、兴庆区、平罗县等14个县(市、区),以及各县(市、区)生态移民村派出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固原市农业学校、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等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围绕重点贫困村、重点产业及重点园区(基地),鼓励开展区县联动、服务对接,由受援县(市、区)提出“点单服务”,明确具体选派单位及技术、人员需求,促进选派人员服务与当地产业技术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相结合。鼓励以团队形式围绕当地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开展技术整装服务。同时,自治区科技厅按照实际需求联合基层组织开展科技人员与受援单位集中对接和服务活动,有计划的集中围绕当地扶贫支柱产业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和本地化人才培训。
围绕受援地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提供公益的专业技术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各类农村合作组织、企业等,实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农村特色资源的有机结合;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带动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为受援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依托现有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短信、电话、远程视频诊断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政策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
3.百人团模式
2011年11月29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动员令。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调动全社会参与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宁夏于2012年年初正式启动实施了科技脱贫致富指导员“百人团”计划,先后从区内科研院所、高校、涉农事业单位及市县科技系统精心遴选了百名科技人员,进驻宁夏中南部10个县(区)100个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
“百人团”派驻村分布在六盘山连片特困区宁夏片区所涉及的10个县区范围内,所涉及的100个村都是宁夏“十二五”扶贫攻坚的重点贫困村,普遍具有发展基础较差、人口综合素质偏低、科技服务“缺位”和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等特点。目前,该片区的扶贫开发不仅是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宁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该计划的实施不仅是促进科技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产业转移转化、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坚持扶贫与开发并举、输血与造血结合。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贫困群众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更加注重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脱贫致富能力培养的根本要求。
“百人团”计划是近年来宁夏重点开展的生态移民“四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和闽宁科技扶贫合作等科技扶贫工作之一。“百人团”计划的实施,在推动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脱贫致富能力,提高贫困区信息化和市场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4.科技扶贫指导员模式
2018年,在“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组建了7个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聚焦深度贫困村脱贫产业发展,成立了37个产业科技扶贫工作队。宁夏整合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170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定点精准帮扶,每个深度贫困村实施一个科技示范项目,同时安排“科技支宁”专项资金2200多万元,组织区内外100多名专家,启动实施了草畜、马铃薯、小杂粮等5个科技扶贫项目,在10个深度贫困村进行科技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提高贫困户的增收致富能力,促进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宁夏西吉县什字乡马沟村被选为“宁夏深度贫困村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核心示范村,在项目组专家的帮扶和带动下,经过一年帮扶,肉牛从1200头增加到了2600头,新养殖户增加了50多户。
科技扶贫指导员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技信息服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示范及对接市场销售等“一站式”科技扶贫服务,提高村民的科学种养意识及种养水平,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成效显著。
五、 宁夏科技扶贫模式评价
1. 上黄模式评价
上黄村地处我国“贫困之冠”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干旱、低产、贫困和荒漠化加剧”等经济生态问题十分突出。经过100多位专家20年的实验研究和探索,在宁南山区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路子,总结出“三化两提高”和“三大技术体系”的上黄模式,即:宜林荒山绿化、坡地梯田化、平川高效集约化,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三化两提高”目标,形成了以冬麦改制为核心的旱作农业增产技术,以早酥梨、红梅杏为主体的高效庭院经济技术和以退耕种草、舍饲养殖为基础的农牧结合三大技术体系”。2001年3月政府在河川乡全面实施农业生态建设上黄经验推广项目。经过三年建设,河川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不足千元提高到了1380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基本上达到了土不下山,水不出沟。
该模式为我国同类地区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供了成功经验。但是,我国甚至我区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类型和农村基础条件差别过大,该模式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范围仅限于宁南山区局部地区,缺乏规模效应。另外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农户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2.三区人才模式评价
宁夏在14个县(市、区)以及各县(市、区)生态移民村派出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水利科学研究院等自治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围绕重点贫困村、重点产业及重点园区(基地),开展区县联动、服务对接,由受援县(市、区)提出“点单服务”,明确具体选派单位及技术、人员需求,促进选派人员服务与当地产业技术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相结合。三区人才大多数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带动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组织开展科技培训,为受援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但是目前宁夏服务"三区"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结构不完善,工作积极主动性有待提高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生活条件异常恶劣的贫困地区来说,三区人才推动扶贫工作非常困难,使三区人才模式的推广有不小的阻力。
3.百人团模式评价
“百人团”计划的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以项目为依托,以科技扶贫指导员为主体,以一对一帮扶为主要形式,由点及面推进派驻村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在具体实践中,科技扶贫指导员结合帮扶村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科学规划、明确重点、分类指导,探索形成了系列值得推广的帮扶模式。
“百人团”计划选派的科技扶贫指导员 85%以上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由于项目没有下达到派出单位,科技扶贫专项经费属地管理,所以,指导员的帮扶工作没有纳入派出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严重影响了指导员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积极性。百人团成员对帮扶需求、帮扶难度估计不足,科技扶贫专项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开展帮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尚未充分调动,各项保障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4.科技扶贫指导员模式评价
科特派制度起到了人才辐射、创新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最初的科技特派员们又催生了新的一批科技特派员。最初的科技特派员主要由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带来的典型示范作用培养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养殖大户,这些土生土长的新科技特派员随后加入,进一步创新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虽然科技特派员制度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其缺陷在于科技特派员并不是人人都具有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专项能力。科技特派员多为纯粹的技术人员,在解决了农村贫困地区技术缺乏这一问题之后,无法进一步解决农户所需要的资金、市场等问题。除此之外,对于生活条件异常恶劣的贫困地区来说,派驻科技人员同样非常困难。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广因此遭受了不小的阻力。
六、宁夏科协“菜单式”培训模式及评价
近年来,宁夏科协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为己任,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思路和方式,以“菜单式”培训精准服务群众的农业生产,调动各级科协组织和农技协组织的积极性,先后开展了“科技专家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数九严寒学技浓”“科普迎春再出发”、“基层农技协能力提升工程”等多项活动,组织专家下乡开展拉网式科技助力精准培训,让专家的专业技术与群众的实际需求同频共振,让专家的科技助力热情与群众的切实期盼相契合,增强了群众的致富能力和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菜单式”培训也称“订单式”培训,就是组织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基层科普组织自身及产业发展、群众科学生产和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精准需求,然后精准对接科技专家,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授课、入户指导、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指导活动,切实满足群众需求,极大地调动群众学习热情,提升群众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效果。
为保障“菜单式”培训取得良好实效,让科技服务“精、准、实、用”,宁夏科协多措并举,保障效果。
1.加强摸底调研,精准选题
以往的农业科技培训是一种普惠性的科技培训,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培训模式,大多以完成培训场次、人数为任务,缺乏前期摸底调研,入户开展技术指导的更少,没有针对农民的特点和需求,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专家讲的内容群众听不进去,群众想听的内容专家却没讲到,从而使得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没有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菜单式培训实现了群众从“大锅饭”到“自助餐”的转变,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菜单式”培训采用群众“想学什么,就讲什么”的方式开展活动,能够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实际,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群众就会主动的接受培训,使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就会在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的同时,促使农民向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
为了选择出真正符合群众需要的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宁夏科协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群众诉求,做到精准“选菜”。一是利用科协的组织网络,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精准培训的前期调研工作。由基层科协了解各地产业特点和群众需求,汇总上报宁夏科协,由宁夏科协绘制科技服务“菜单”,统一对接相关专家按需求表送科技下乡,对乡镇村进行全面科技帮扶,对农民技术指导和培训完成后,再对所有干部进行科学素养提升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培训,做到农民干部全覆盖的科技培训。二是发挥基层农技协能够进村入户、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的优势,通过基层科协和农技协网络了解各地、各产业区群众的真实科技需求,做到方向精准、目标精准、需求精准。三是组织专家服务团沉下身子深入到乡镇、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和乡、村、驻村干部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各村村情村貌、贫困户构成等,通过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来制定培训方案。例如在西吉县马建乡,宁夏科协通过专家服务团实地了解到,该乡镇2017年时主要种植马铃薯,2018年整个乡要大力发展草畜产业。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农户需求也随之变化,为此,宁夏科协在对该地区进行培训时,除了在原有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还增加草畜种养植技术培训及指导,在保障农户现有收入的同时,寻求通过发展草畜而致富的新途径。
2.设计培训方案,覆盖培训
摸准群众的精准科技需求后,就要制定针对群众特点、符合群众需求的培训方案:一是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就每个村大面积种养殖产业,也即主导产业在村部进行集中培训,同时派其他专家挨户技术指导,力争做到分类培训和挨户指导相结合,彻底解决农民技术需求。
二是在对所在乡行政村拉网式培训后,将该乡所有乡村两级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致富带头人集中在乡政府进行致富带头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培训。我们在2018年的该项培训中,设计了专门的培训方案:一是党课,我们请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给相关乡镇设计并主讲针对性的党课。二是产品销售课,我们请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知名市场营销学者设计并主讲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请山东临沂大学物流学院知名电商专家设计并主讲农产品电商课程。 提高乡村干部、带头人协助农民出售种养殖农产品的能力。三是请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组宁夏组组长设计政策解读课程,并亲自向乡村干部做各种政策解读。根据方案,我们对整乡推进乡镇的上述干部、带头人集中四次能力提升培训,切实提高了带头致富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做到了干群培训全覆盖。
3.深化培训效果,强化服务
“菜单式”培训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提升科技骨干和群众科技服务、科学生产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为此,我们一是通过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先行先试”项目和《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项目》,着力在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吴忠市进行示范,通过建立专家服务站、扶持农技协发展、建立科普服务站等方式,深化培训效果、强化后续服务,目前,吴忠市基本上实现了一县一专家站、一乡一专家团一农技协联合会、一村一品一农技协一科普服务站(e站)“六个一”目标,59个村脱贫销号,48206人脱贫,9月29日,宁夏区政府发布信息,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吴忠市所属盐池县退出贫困县。二是着重在贫困县集中的固原、吴忠、中卫开展了“科技专家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围绕助力产业发展、深化科技服务模式、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和信心等内容,邀请区内外科技专家在贫困县、乡、村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活动,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为切入点,在“扶智”上下功夫,提升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技能。三是通过建微信群、留专家电话等方式,建立专家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长期密切联系,让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随时向专家请教,必要时还可以带着问题与专家会面,由专家诊断后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群众所学及其实践既能得到专家及时指导,也能在群众中得到及时传播,群众的技术水平在传、帮、带中不断提升、不断扩散传播,促进了群众整体科技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四是在全区实施了“宁夏基层农技协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宁夏农技协围绕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管理等内容,以市为培训单位,对当地农技协领办人、业务骨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巡回培训,培育形成以农技协为主体、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乡镇农技站、服务站等为外延的基层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农技协的产业带动能力、信息服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引领贫困群众科技致富的能力,促进基层农民群众对科协组织、对科技的信任和依靠,在系统化扶贫中深化“扶志”工作,让群众更有信心。
七、优化对策建议
1.发展“互联网 + 现代农业”实施科技精准扶贫
在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指引下引入现代信息科技,将“互联网 +”与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电商拓宽销售渠道,打造自主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民收益。在政府的支持下,引导有条件的种养殖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以绿色农产品销售为切入点,探索“互联网 + 现代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推动科技扶贫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科技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拓宽科技扶贫着力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里讲到"优先"的地方,只有三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也就是说,教育、"三农"和就业,都是需要优先发展的事业。"优先"二字,就是让我们自觉地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机制,为今后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政策设计指明了方向。
3.“一对一”+ “一站式”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应优化推广
宁夏科技厅组织实施的三区人才模式、百人团模式、科技扶贫指导员模式等“一对一”加 “一站式”科技扶贫模式存在部分问题,但帮扶效果显著,为此建议从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员科技服务能力培养长效机制、创新选派机制、出台配套政策和优化科技服务环境等四个方面加强我区“三区”科技人才等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待问题优化后再加大力度推广。
4.宁夏科协“菜单式”培训模式应长效化推广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菜单式”培训不仅是各级科协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有效措施,强化了群众对科协组织的信赖,更是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一剂良药,不但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注入了新活力,而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今后,应继续加大“菜单式”培训力度,力争长效化推广,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群众对科技知识主动获取的积极性,做实“有土”扶贫,带动“离土”创业扶贫,最终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5.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放大科技精准扶贫实效
我区参与科技扶贫的主要机构,应整合资源,避免叠床架屋,构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技术投入、利益共享”多方联动的农村科技扶贫模式,放大科技精准扶贫实效。宁夏科协牵头,农业农村厅和扶贫办参与组建的宁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区科协科普部,建议和科技厅负责科技扶贫的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并分工做好全区科技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