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典型现象
(1)“两不愁”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仍需持续关注
当前,我区“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饮水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个别居住在深山区的农户,仍然饮用井水、窖水,有些自来水管道工程埋深不够,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冬季水管结冰,不能正常供水;有些居住在山顶的农户,用水量少,常年饮用留存在管道内的自来水。
(2)我区基本攻克了“三保障”最后堡垒,但“三保障”领域的典型现象仍影响脱贫质量
住房安全方面,自治区及市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问题,但移民住 房面积不达标、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移民房被买卖、老年人口不愿意修建重建住房等问题依然存在。
基本医疗方面,个别县报销比例过高,县财政补贴部分明显超出政府财力范围,未来医疗保障政策不可持续;个别农户患大病,目录内药品不能满足医疗需求,自付部分过高,存在返贫风险;慢性病管理方面存在重签约、轻管理的问题,未能真正做到慢性病诊疗帮扶;部分山区村医服务管理面积过大、人数过多,存在只挂名、未服务,个别村卫生室只配有创可贴等极其简单的药品,不能满足老百姓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
义务阶段教育方面,个别县拔高了标注,涉猎幼儿园、高中,但基本的义务阶段教育仍存在辍学情况;个别学生存在厌学、厌世情况,劝返难度很高,增加了教育机构和老师的管理风险,同时也未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有保障;个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长期休学,直至休学到初三毕业,存在应对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突出问题。
(3)产业扶贫初现规模,但仍存在重“短”轻“长”、产业同质、农户与市场不对接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产业组织化程度偏低,产品产销衔接不畅、产业同质化严重、长效与短期产业匹配不佳、移民区后续产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突出。据统计,我区实际运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足登记总数的20%,合作社未能发挥真正的组织作用,老百姓参与度低,获得感不强;农业科技服务与市场预测分析衔接不紧密,农产品与市场衔接不畅,贫困人口容易受市场波动返贫;农业生产复制成功案例,老百姓追逐市场价格进行生产等因素,造成“丰收不增收”,影响了脱贫质量,挫伤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个别部门自定条件,脱离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规律。大多数贫困农户只能从事小规模、低水平的小农经济,规模化、智慧化的现代化农业尚未成型,造成贫困地区仍以短期产业发展为主,未注重长效产业发展。生态移民安置区后续产业配套、就业保障不到位,贫困群众依然回乡发展生产,造成资源浪费。
(4)基层组织化薄弱,管理较为松散
集体经济薄弱,基层产业组织化水平不高;专业合作社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处于休眠状态,主要用于申请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未能发挥专业合作社应有的作用;基层组织管理较为松散,大部分村落人口老龄化严重,村干部老弱化明显,村级后备干部虚弱,造成村级管理僵化、管理组织跟不上发展需求。
(5)部分县存在着“未脱贫、要清零”的冒进现象
个别县一味追求“数字脱贫”,未真正实施精准脱贫。个别县还未出列、摘帽,就开展了脱贫攻坚“12项清零行动”。即使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也未必100%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解决,所以“清零”口号本身就不符合实际。
二、解决对策
(1)因地制宜解决山区安全饮水突出问题
统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是我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极少数仍然居住在深山区农户,一般年龄偏大,或者因病因残丧失了劳动能力,不愿意搬离故土。还有部分农户属于十二五末、十三五前期脱贫户,不符合十三五移民政策,导致山区仍然生存着部分农户。饮水方面可以建立统一取水点供水,给予运水塑料桶等基本设备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给予仍然饮用窖水、泉水、井水的农户购买净水设备补贴,灵活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避免出现为3-5户农户家通水花费上百万元,造成仅仅通水一项成本就比3-5户搬迁下来费用还高的典型现象。
(2)集中精力攻克“三保障”突出问题,加速管理管理规范化,解决该领域典型现象
住房安全方面,对于十二五移民住房面积不达标的,确属家庭困难的应纳入返贫户,协助扩建、改建。对于部分移民户将安置房出售后回村,部分农户将危房改造新房或移民安置房转让给子女,本人又回到危房居住的,应该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宣传政策条件限制,同时请住建部门、司法部门对交易情况进行核查,对非法交易的要收回移民安置房,归还移民户居住使用。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实施,部分农村长期在外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应按季度实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适时讲家庭困难的贫困群众纳入建档立卡户。
基本医疗方面,县内报销比例并非越高越好,还要看县财政实力,根据县财政实力制定报销比例,让医疗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同时,结合地方病、老年病等情况,逐步完善边远村卫生室药品种类、卫生人员配备事项,逐步完善医保药品目录,满足老百姓患病看得起、方便就诊。对于慢病患者,强化管理,解决重签约、轻管理的问题。
义务阶段教育方面,确保义务阶段教育管理,对于长期休学的也应确认是否具有合理病因。同时,根据县财政实力合理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外教育帮扶办法,谨防超过县财政实力拔高标准,将幼儿园、高中全部纳入帮扶内容,县财政赤字运行。
(3)兼顾长短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运用信息平台实现增产增收
产业扶贫目前仍以短效产业为主,缺乏长短产业结合发展。紧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数字农村、智慧农业发展等机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通过订单式农业、品牌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数字化乡村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盘活农民合作社,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对产业政策进行适宜性考核。